第2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可知我是誰?」趙郁沒忍住將話問出了口,等他問完才反應過來,他從腰間摸出枚印章,轉移話題道:「送你的,和你交換你的鹵豬蹄怎麼樣?」

  昭昭搖了搖頭,答道:「我的鹵豬蹄不值這價。」豬蹄是他從廚房偷偷拿來的,只是偷拿出來費勁而已,但肯定比不上這枚印章,他見過不少好東西,就算是年紀小,也還是能分辨出東西好壞,這印章看上去價值斐然,他不能收。

  趙郁劍眉微挑,這孩子出乎他意料,聰明機靈,小小年紀有主見,進退有度,他當真被養的極好。

  他換了種說法,「我將這個送你,你把豬蹄送我。」趙郁還是執著於昭昭手裡的吃食,語氣要多誠懇就多誠懇,似是昭昭不給他換,就是有罪過似的。

  昭昭還是搖頭拒絕。

  不過到底是小孩子心性,性子柔軟,他一連回絕了趙郁好幾回,又見他這麼惦記他手裡的吃的,眼睛不自覺瞟了好幾次,心裡沒來由生出幾分愧疚,道:「東西我不要你的,這個也都送你了。」

  說完,昭昭把懷裡藏的雞腿和鹵豬蹄都拿了出來,他到現在都沒想明白,別人都沒聞到香味,怎麼趙郁就偏生聞見了,還能準確猜出來他藏的是雞腿和豬蹄。

  將東西都交給趙郁,昭昭沒繼續往兮秋院去,而是轉頭往回走,今兒祖父要接待客人,肯定沒時間陪他,所以他拿著那兩樣東西也沒用,既然他想要就拿走唄。

  趙郁看著手裡這兩包東西,低頭淡淡地笑了,正待他要轉身離開之際。突然,昭昭停住腳步,糯糯地音道:「我知道你是誰,你是三爺。」

  趙郁點了點頭,算是承認自己確實是三爺,朝他擺了擺:「去吧,小心謹慎沒有錯,但是下回做壞事,記得要光明正大的,你越是坦然,別人才越不會懷疑,你懷裡的布偶太扎眼了。」

  哦,原來我是太小心了唄。

  昭昭在原地愣了下,緊了緊懷裡抱著的兩隻布偶,警惕地斜了眼趙郁,眼前俊朗冷硬的男人面上無異色,但昭昭心卻沒放下,沒再說話搭理趙郁。

  這迴轉頭走得乾脆利落,小步伐邁得急促而迅速,像是後面有猛獸追他。

  守兒在昭昭身後追著,不敢高喊,只能壓低音道:「小主子慢些,您跑這麼快做甚?」

  兩包吃食都被他誆去,再不跑快點,只怕我手裡這兩隻布偶可就要沒了,什麼光明正大,什麼布偶太扎眼,我覺得他怕不是在惦記我手裡的布偶。

  這是阿娘給做,他也想要,呸!阿娘的東西,他才不會送給別人。

  可昭昭恐怕不知道,他交出去的雞腿和鹵豬蹄正是嬌芙的手藝。

  府里大小事哪有瞞得過嬌芙的,哪怕她不曉得,府里的下人也會將消息傳上來,昭昭自以為做的隱蔽,實際上全府上下只他一位小主子,下面的下人那敢不盡心盡力。

  嬌芙每逢這爺孫聚在一塊兒偷吃,她得提前先將東西做好了,經過她手的東西,吃著儘量安心健康些,這也是嬌芙從來不當著面給昭昭做這類油重的東西,所以哪怕王令秋吃的時候,偶爾分一小塊給昭昭嘗嘗,昭昭也沒嘗出是嬌芙的手藝。

  可趙郁從前吃食都是經過嬌芙的手,嬌芙是花了不少心思在趙郁身上過,不過這心思也沒白花,只聞著香味就知道是嬌芙的手藝。

  兩人看似說了好一會兒話,實際上並未耽擱多少時間,趙郁走到兮秋院院門口,將手裡兩包吃的交給宋元。

  這東西還是不帶進書房了,雖說是從昭昭手裡誆來的,可這東西本來是昭昭要拿給王令秋的,再給王令秋瞧見東西在他手裡,只怕要被王令秋拿回去。

  王令秋正有閒情雅致練著字,抬頭瞧見趙郁,將手中狼毫筆放下,將書房的下人都趕了下去。

  「嬌嬌同我說了撞見秦王的事,我還猜測秦王幾時會來,沒想到秦王挺沉得住氣。」他原以為趙郁頂多撐一兩日就會來相府,誰知反倒是他等得不耐煩了,若趙郁再不親自登門,下回他再想入相府,只怕只有被轟出去的份。

  「不是不想登門,只不過是有些事情需要查證。」

  趙郁與昭昭撞見的事,王令秋已經從下人哪裡得到消息,聽得趙郁這般說,還以為趙郁是在懷疑昭昭不是他兒子,畢竟嬌芙當年差點遭人□□,沒準人家懷疑這孩子是野種。

  王令秋被自己所想給氣到,斜睨了眼坐在對面的趙郁,語氣算不得多好,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刁難,道:「現在王爺可是查證清楚了,證明昭昭是王爺的親兒子?要不要再仔細查查,免得當中出現紕漏。」

  「我從未懷疑過昭昭不是我兒子。」他懷疑這麼做甚?若不是因為昭昭生得像他,只怕如今他還不知道嬌芙在哪裡,這也讓趙郁在心裡給徐子初記上一筆,當年若不是他阻止,恐怕自己早就老婆兒子團圓了,何至於分離多年。

  「那王爺現在是想將昭昭領回去?」那可真是想的美,生孩子養孩子都不見人,如今孩子三歲了,突然冒出來搶孩子了,他不得不提醒趙郁,「如今昭昭可姓王。」

  想要將孩子帶回趙家,我王令秋可還沒死,也還沒失勢,從前是不知道有嬌嬌的存在,如今女兒孫兒在跟前,我要還不能護住她們母子,這相爺之位早讓給年輕人好了。

  趙郁沒說讓孩子改姓之事,這種事情急不得,只是拱手納首,道:「這孩子交給相爺撫養教導,相爺教得極好。」可以看出來王令秋費了不少心血在昭昭身上,孩子聰明固然有天生的原因,可若身邊的人不費心神,再聰明的孩子也難免不走歪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