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謝棠拿起那張明黃色的聖旨,宣讀「先帝」留下的讓慶王即位的旨意。慶王接過聖旨, 接過司禮官端過來的玉璽和金印。這即位的祭祀禮也就成了。

  祭祀過後, 便是追諡先皇, 封賞功臣, 百官朝拜。經過商議之後, 把正德皇帝的諡號定為武, 葬於東陵。

  而這功臣......

  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瞟向了站在百官之首的謝伯安。

  是他帶著大軍過來解京城之圍的, 也是他把慶王迎進京師的。這個功臣, 除了他謝伯安之外,再無他想。

  就在眾人想著這位新踐祚的陛下該如何封賞謝伯安才好的時候,御座上面的帝王突然開口了:「朕今踐祚,有感於先帝故事。知君者常以一人之歡樂而令天下喪。故願聽賢大臣言,改人治為法治。立法以治國。」

  「願決是非於學校, 參國事於內閣。唯才是舉, 唯德為正。」

  滿庭譁然。

  立刻有衛道士站出來怒道:「謝大人參預中樞,攜萬軍之威勢。是否挾持陛下,為己牟利?」

  謝棠沒有說話,上首的新帝也沒有說話。

  謝門門人站在謝棠的身後,只是靜靜地看著那些人,就讓那些人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弱。而其他黨派之人皆是緘口不言,他們人這麼多, 無論謝伯安要如何,也不能忽視他們的訴求。

  所以,沒必要現在就急著出頭。

  謝棠等到他們都閉嘴了之後笑道:「天下大儒,顧李鄒趙。此時皆在殿外,為恭祝陛下踐祚,特獻《明新法》。祝陛下長樂無極,天下安舒。」

  慶王笑道:「快請!」

  傳諸位大儒覲見的聲音傳到殿外,被謝棠安排在殿外照料各位老人家的謝漣和徐驛梨帶著數十位大儒走到奉天殿內。

  這些大儒每人都捧著一本厚厚的書,進到殿內剛要跪拜,慶王就直接從龍椅上面站了起來:「諸位為隱士大賢,不用這些客套虛禮。」

  這些大儒不用跪拜,但是徐驛梨和謝漣還是要拜的。這兩人行完大禮之後謝棠向他們招了招手,這兩人乖覺地走了過去,站在了謝棠的身後。

  聽著這些大儒一條條地在那裡說著收稅改為定製一項,役夫必須給發工錢。士農工商皆是百姓,男女之間也無差別。這個國家的樁樁件件全都定下了規矩,違背規矩就要受到重懲。又要開百家之學,不可輕實用而重經義。還有什麼要開辦新式學堂,教化百姓。還有什麼任職要經過會議投票討論,又訂下了每個等級每個部門的會議規模與制度。又道要開海禁,訓練海軍。廢掉刑不上大夫的特權......

  這些大儒從清晨破曉說到紅日西斜,把這個國家的權力結構幾乎全都重組。

  而那御座上面的新皇無論聽到什麼都只會說好,此等種種,讓許多官員心慌。他們極其反對變革,雖然聽著就知道這對百姓是好事。但是這和他們又什麼關係?他們只知道自己手裡的權力已經不穩了。

  但是聰明人看到那些大儒的時候就知道事情已經不是他們能夠控制的了。要知道這些大儒哪個不是門生故舊滿天下,而那幾位出身世家的大儒更是累世簪纓。再加上明顯是主導這一切的謝伯安,就算他們反對,也根本不成氣候。而且要勢力謝伯安攢下的家底再加上謝遷和李東陽給他的也不小了,要軍隊十萬大軍現在還在京郊呢,要喉舌名聲......

  他們看向了大殿中央的這幾十個老頭子,有了他們,便有千千萬萬個文人為謝伯安搖旗吶喊。和他們比起來,殿中這些人的反對、詆毀和抹黑根本算不上什麼。

  這是一場已經有了結果的戰鬥,結果居然還有傻子在這裡上躥下跳?

  楊一清自從和沈玉打完了那一架之後身上就總是難受,現如今看到那個站在那裡意氣風發的少年,心中不得不感嘆自己已經老了。

  等到姬葦州說完之後,今天的所謂「獻禮」,實則宣布改革徹底落幕。立刻有無數人跳出來反對,有的人指著謝棠的鼻子罵他用這樣的方式爭權奪利、不知所謂。甚至還罵這些大儒上了良心,不是好人。又一口一個賤民地稱呼著外面的那些平民百姓,說他們懂什麼?質問謝棠是不是要邀買民心,窺伺帝位。

  說到這兒他們還隱晦地看了一眼上面的新帝,希望他能夠被這話挑撥,然後站到他們這邊兒來。慶王在這兒坐了一天,累得想要立刻睡覺。看到這些人的眼神,感覺他們就像是傻子一樣。說真的謝棠要是真的是個一心為己的奸雄,就扶上一個襁褓中的幼兒不就可以了?哪裡還用他們在這兒各種懷疑?

  謝棠聽他們說各種話,卻能夠一直都保持著自己的微笑。直到他們說出了賤民這個詞的時候,他的臉沉了下來。

  「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陛下尚要愛惜黎民,誰給忠君愛國的你們膽子敢說賤民這連個字?」

  謝棠笑眯眯地道:「允安,青詞,給他們念一念錦衣衛送到我這兒的好東西。」

  平允安和徐青詞各自從袖子中拿出了一個厚厚的泛黃的藍皮冊子,一左一右站在謝伯安身旁開始念著冊子上面的東西。

  「弘治十九年,吏部侍郎孔原孔大人收受絲綢商人鄭吉賄賂三十萬兩。」

  「正德元年,都察院僉都御史沈長德向逆瑾送黃金千兩,為子買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