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應照樓對她也沒什麼隱瞞。

  夫妻倆的心思其實都差不多。

  二人原本還合計過死遁這一招。但最後想想還是算了。

  若只是她和他,一走了之並沒什麼。但他們還有栗兒和祖母,以及石楓和翼門那麼多人呢。

  這些都是放不下的。

  總不能拉著一票人死遁,那就過於壯觀了。

  皇上剛坐回那個位子,亦最是敏感的時候。他們也不宜做太多要求。畢竟應照樓不僅是一個人,他手下還有翼門。

  時日還長,那就今後再等一個時機。

  二人是這麼盤算的,但沒想到轉機沒多久後就出現了,而且還是送到他們面前的。

  一鶴先生高壽避世,世人有不少都認為他早已逝世,然而直到先生真的離世時,才發現原來先生竟真過百歲,那些文章也並非他人冒名所作。

  一鶴先生身體康健,壽終正寢,是含笑著在一夜安眠中離開的。他的身後事全由親近弟子們操持。先生一代大儒,自然不能草率,或僅是暗中葬在避世之處。

  他們將先生送回了老家安葬,世人矚目,前往祭拜的天下士子數日不絕。

  而他們口中互相在談論的,除了一鶴先生外,就是那江先生了。

  一鶴先生離世的前一晚,正好完成了生前最後一本書籍,文章最後便是提及了這位江先生。

  對於江先生,熟知一鶴先生著作的學子並不算太陌生。之前的書中先生就有鳴謝和提及過。

  但一鶴最後留下了話,在他離世之後,請託江先生整理他餘下手稿。倒是讓人有些意想不到。

  一鶴先生這樣的人物,他遺留的手稿也是字字珍貴。這樣的手稿,即便是交由弟子整理,也不會只托給一人。他如此決定,表明在一鶴先生眼裡,這位江先生本身就有很高的境界。

  但更讓人意想不到的,便是從一起隱居的弟子們口中得知,那位江先生,竟然就是樓夫人。

  誰是樓夫人?翼門統領應照樓的妻子啊。

  但士子們倒不會因江先生是女子或因其身份,而有所質疑。在大郢朝的讀書人眼中,一鶴先生是當世聖賢,無人不崇敬。他是何等慧眼之人,怎會識錯人。江先生既是他親自所託,就值得尊重。

  江嘉染身在京城,先是聽說了一鶴先生離世的消息,之後不久又得知了江先生的事。

  她當然知道江先生就是她,可還是很詫異,懷疑是不是哪裡弄錯了。

  應照樓和她隱匿了身份,離京去了先生墳前祭拜。當日恰好遇上了小蓁被認出來。

  小蓁再見到她很高興,說若不是遇上,也正是要和幾位師兄姐們一起去京城找她的。

  聽小蓁一說,原來消息傳的並沒有錯,一鶴先生確實是如此決定的。

  當然此事不會勉強,還要看江嘉染的意思。

  江嘉染雖然覺得郢朝學子們把她這江先生抬的太高,完全擔不起。

  但既然一鶴先生想將手稿托給她編纂,也就不推辭。編纂整理的活,她還是做得來的。

  一鶴先生會想到她,大概是因為他們想法相近,更能懂他字裡行間隱藏的深意吧。

  如此一來,江嘉染竟驚訝發現,之前煩擾他們的事,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鶴先生離世後,弟子們就搬離了隱居之處,而先生的手稿過多,搬動易有損失遺漏,江嘉染要替一鶴先生整理手稿,大可和應照樓搬去那處山清水秀的隱居之地。

  和心愛之人避世自在生活,不正是她當時心愿麼?

  江嘉染心裡有些猜測,就問了應照樓,是不是他當時和先生說了些什麼。

  應照樓是私下同一鶴先生說過一些。不過當時他只道染染喜歡那處地方,今後若有機會,希望還能前來叨擾。

  先生離世後直接將手稿托給江嘉染,就不是他意思了。這種事,也不是他一兩句話,先生就能答應的。

  一鶴先生如此決定,他也很意外。先生不僅是給染染讓了那一處地方,更是給了她在郢朝學子中的威望。這是他夫人自己厲害,而不是他的緣故。

  二人回京之後,就著手做了準備。

  她雖懂先生觀點,但古文看起來還是略感頭疼,當然得有夫君幫著。應照樓身為江先生的夫君,幫著夫人編纂手稿才是首要,並無更多心力接手朝中事務。

  一鶴先生的手稿里還不知藏有多少驚世之文,江嘉染要整理編纂,天下士子都等著也關注著。

  即便是皇上,也沒有理由阻攔什麼。一鶴先生威望之高,是皇家動不了也請不動的人,而自今往後,那江先生亦是如此了。

  皇上除了表面幾句客套話外,也無話可說。他哪還指使的了他,不僅是應照樓,就連翼門也再難為他所用了。

  江老夫人栗兒等人仍住在樓府,一日大早,應照樓和江嘉染二人離開了京城。

  在朝中,應照樓仍是第一權臣,手握翼門,誰也得罪不起。

  只不過這位權臣,大多時候都並不露面,就連皇上也拿他沒辦法。

  至於江嘉染,不僅是樓夫人,更是江先生。一鶴的文章經她精細編纂問世,威望僅次於先生,開罪她無異於得罪郢朝學子們。

  即便之前還有人,暗中對他們二人或是翼門,心懷叵測,至此也徹底熄了心思。

  這兩夫妻,碰誰都是找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