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地處北方,樂源縣這裡水域還算遼闊。

  尤其是下轄的安豐鎮。

  曾經因為種植的水稻面積夠大, 再有魚塘眾多,安豐鎮這裡被媒體讚譽為北方的「小江南」——

  最輝煌的時候,「安豐稻米」曾經和江南貢米並駕齊驅,不但是省優部優國優產品,更曾出口國外,給樂源縣帶來大量的外匯收入。

  安豐石斑魚也因為肉質肥美為人稱道。憑藉這兩項收入,安豐鎮國民生產總值曾經一舉躍入全省小鎮前三。

  只可惜那樣輝煌的經歷,早已成了歷史。樂源整個大生態環境崩壞的基礎上, 安豐也沒有倖免。

  先是安豐稻米沒辦法達到出口標準,產米只能轉為內銷。

  基於安豐大米的超高人氣,一開始還頗受歡迎, 想著這麼低的價格, 竟然能買到安豐米, 還很是暢銷過一段。

  可那樣的風光不過持續了短短一個星期——

  口味今非昔比之下, 國人也不買帳。

  到現在,安豐大米早已成為了歷史符號。

  至於說對水質要求較高的安豐石斑魚也早就從安豐人的餐桌上消失。

  收入大幅度下降之下, 眾多安豐人不得不離鄉背井, 同樣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

  收入雖然比不上曾經安豐鎮輝煌的時候,可好歹掙的錢可以養活老婆孩子。

  但凡有一點可能, 邱小順也想和同齡人一樣,背上行囊去大城市打工。不管是去工地搬磚,亦或是做流水線工人, 都好過對著家鄉那幾畝稻田和怎麼幾乎沒什麼生機了的魚塘的絕望。

  可邱小順不能——

  曾經邱小順也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妻子賢惠,父親雖然年齡大了,卻不是一般的能幹, 下地幹活時一把好手。

  下面一兒一女,也都聰明伶俐。

  往年家裡都是邱小順在外打工,老父親和媳婦在家裡照應孩子耕作土地。

  可就在去年上,邱小順卻不得不辭了外面的工作,背上行李回了家鄉——

  父親股骨頭壞死,癱瘓在床,剛給老父親置換過股骨頭,那邊妻子又被查出了中期甲狀腺癌。

  兩個孩子大的十七歲正讀高二,小的十二歲讀初一。

  家庭的重擔一下全壓在了邱小順一個人的身上。

  給父親和妻子治病,花光了邱小順所有的積蓄。後續治療的錢和兩個孩子的學費還沒有影。

  把個邱小順給難為的,一夜之間頭髮就白了一大半,一個人跑到母親的墳旁,呆呆坐了一宿。

  可日子再難,也得過下去不是?

  擦乾淨眼淚,邱小順還得面對家裡的這種困境——

  作為流水線工人,邱小順根本就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技能,要說唯一掌握的一門技術,就是安豐鎮經濟輝煌時,和父親一起承包過魚塘。

  思來想去,想要掙錢的話,怕是也就這條路好走了。

  回去說了一聲,父親和妻子也都同意了——

  曾經的生活習慣,安豐人喜歡吃魚的還不少。

  石斑魚什麼的自然別想了,可弄些對水質要求低的,比方說鰱魚,鯉魚,鲶魚等還是可以的。

  邱小順是個有事業心的人,想著既然要干,那就干大些,當下就從親朋好友那兒借了十萬塊錢,承包了一口三十畝的魚塘。

  有父親邱旺田從旁指導,魚苗存活率還挺高。

  滿想著春節時,就可以撒網撈出來一大部分售賣,到時候有了收入,家裡也能好過些。

  卻怎麼也沒有想到,魚苗剛入塘那個月,就下了一場酸雨。

  酸雨過後,魚塘中的魚苗直接死了個乾乾淨淨。

  那會兒邱小順整個人都懵了,對著一塘漂浮起來的死魚,七尺高的漢子直接跪倒在塘邊,嚎啕大哭。

  拄著雙拐的老父親絕望之下,差點兒一頭栽倒在魚塘里,妻子擔憂之下,也再次病倒。

  幸虧遇見了領著專家走遍全縣尋求治理方法的新任縣委書記盛禹。

  盛書記第一時間聯繫了相關部門,請他們幫著邱小順清理魚塘中沉降的酸雨,又讓銀行給邱小順辦理了專門扶植養殖戶的無息貸款五萬元。

  等水質測試,可以養魚後,邱小順就又購買了一批魚苗。沒想到這才兩個月,竟然又要下酸雨。

  聽到天氣預報的第一時間,剛吃完午飯在床上歪會兒的邱小順鞋都來不及穿,拖著一大卷曬穀物的塑料布就就往魚塘跑,兩個在學校上學的孩子也是懂事的,聽了天氣預報後,也都請了假,從學校趕了回來。

  邱旺田拄著拐棍也跟著跑,汪玲驚得端著的一摞碗也碎了一地,手上還劃了長長的一道傷口,卻是連疼痛都沒感覺到。

  等追出門外,一眼瞧見跑得太快,絆倒在地,拐棍摔出去老遠的邱旺田,汪玲趕緊跑過去攙扶,把人扶起來才發現,邱旺田臉上被磚頭磨破了一大塊皮,瞧著血淋淋的,不是一般的嚇人,剛想說先扶著邱旺田去衛生所看看,就被一把推開:

  「玲玲啊,你別管我,趕緊去幫小順……」

  「爸,你行不行啊……」

  「去,趕緊去……」邱旺田老淚直流,「魚塘那可是咱們一家人的命啊!」

  要是再下一場酸雨,魚苗肯定還得全部死光,真是到了那樣的境地,邱旺田覺得,他就是拿老命來填還,也是不夠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