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頁
那一位,指的是慈慶宮的陳太后。
慶嬤嬤左右看了一眼,伺候的宮人都乖順地退了出去。
慶嬤嬤方才低語勸道:「仁聖皇太后到底不是陛下的親生母親,雖然有嫡母扶持的名聲在,但到底不比太后娘娘您和陛下親生母子更親密,少不得附和陛下。太后娘娘莫要往心裡去。」
這樣的話慶嬤嬤往常不知說了多少遍,李太后早就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
「話雖是如此,但是她每每如此行事,總是讓人膈應得慌!」李太后面色冷峻依舊。
說好的一致立場,勸說祁鈺同意選妃,結果對方卻背棄盟約,悄悄藉由黃宜安向祁鈺示好,怎能不讓人氣憤?
如此一來,好人全都讓陳太后做了,倒顯得她這個親生母親「心狠手辣」,不講情分了!
慶嬤嬤見狀,順勢勸道:「太后娘娘自然是真心疼愛陛下和皇后娘娘的,不必跟別有用心之人計較。只要陛下和皇后娘娘能夠體會到您的一片慈愛之心,哪裡管他人如何爭寵挑撥呢?」
李太后抿了抿唇,沒有說話。
要祁鈺和黃宜安體會到她的一片慈愛之心,那眼下她就不好在選妃一事上逼得太緊了……
……
慈慶宮裡,陳嬤嬤回去,自然也將慶嬤嬤代表李太后前去坤寧宮問候黃宜安一事稟明了。
相比起李太后的怒氣沖沖,陳太后倒是顯得格外沉靜,默然片刻,方才嘆道:「早從新政一事開始,她就變了,不再像從前一般對陛下耳提面命、咄咄督促了……」
陳嬤嬤靜靜地聽著。
「唉,罷了,誰讓人家是親生的母子呢?母親疼愛兒子也是正常的。既然如此,咱們也不必急巴巴地趕上去做這個惡人。」
陳嬤嬤聞言,低聲應了聲「是」。
在兩宮太后罕見的默契和較勁之下,黃宜安終於鬆了口氣,迎來幾天安穩平靜的日子。
看,這也算是重生的一樁好處——知曉對手的矛盾,利用對手之間的不和,為自己求的片刻喘息的餘地。
若不是她在和祁鈺去慈慶宮給陳太后請安時微露不適,表現出孕期怯弱之狀,陳太后也不會礙於祁鈺的情面,差遣陳嬤嬤來送補品。
如果沒有陳太后的這番「關切」,即便是慶嬤嬤來了她如何設法央求,這台戲也唱不起來。
前世陳太后在十幾年後去世,那時祁鈺已經掌控了朝堂內外,只要她在這段時間利用好兩宮太后之間的嫌疑,總能為自己爭取喘口氣的時間。
第305章 第303 首輔奢華
張圭覺得最近遼東那邊有些不對勁。
當然,要他說到底哪裡不對勁,他也說不上來,畢竟洪濤一行並沒有抓住他什麼痛腳,如今正留在遼東預備春耕,而遼東總兵李梁也一如既往地跟他討價還價,爭取雙方都能滿意。
可張圭就是覺得心裡不平靜,仿佛一切泰平的遼東暗地裡已經發生了什麼讓他難以掌控之事,未來或許會引起整個遼東甚至是朝堂的震動。
這是浸淫官場大半生的直覺,也是幫助他一路走到如今的貴極榮華的直覺。
張圭向來不容許有事情超出自己的掌控,他決定不管這不安有沒有來由,都要找個人暗地裡查清楚遼東的真實情況。
這些年來,張圭手底下也攢了不少能人異士,為了掌控朝堂以及順利推行新政,他將這些人安插陸陸續續安插在不同的地方,如今正好派上用場。
張圭選中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遼東府衙的小小主簿,名叫張懷,一個四五十歲的老吏,因為過目不忘的本事,如今掌管著府衙的帳目。
年前洪濤奉命巡視遼東,調查遼東是否適宜種糧以及當地常平倉等有關事宜,張懷作為掌管帳目的主簿,與洪濤多有往來,也憑藉身份的便利探聽許多副使劉進無法探聽的內容——雖然都沒有什麼用處,但是也可見此人機敏。
此事交給他來辦,正合適。
張圭寫下密信,交給心腹人,命他即刻啟程前往遼東,將信函秘密交給張懷。
做完這件事情,張圭才覺得心中稍稍安定了些。
書房的門被人從外面叩響,緊接著是嬌滴滴、軟綿綿的鶯聲燕語:「老爺,奴們來給您送酒食~」
張圭向來縱容寵愛這些千嬌百媚的姬妾,眼下無事,自然笑著讓人放了她們進來。
一時間紅巾翠袖、叮咚環佩將酒食一一擺開,嬌聲軟語地勸酒耍痴,伺候得張圭開懷大笑,只覺得偎紅倚翠之間,自己似乎也年輕了十歲。
酣暢之際,有姬妾嬌滴滴地央求道:「老爺,這眼看著上巳節就要到了,奴們想去五丈風買只紙鳶去別院放~」
話剛落音,便得到眾姬妾的附和,紛紛攀著肩、拉著袖地沖張圭撒嬌央求。
哪怕酒色醉人,張圭還是皺眉道:「你們若是喜歡,自有人來孝敬,何必自己去買?」
府里堆滿了各處孝敬來的金銀珍寶、綾羅綢緞,哪怕窮盡全府之力,也夠玩用幾輩子的,什麼紙鳶之類的更是不名一文,只怕堆到哪個角落裡都爛成灰都說不定。
一群姬妾去五丈風買紙鳶,鬧哄哄的,傳出去像什麼樣子?
「別人孝敬的,哪裡有自己挑的可心嘛!」有姬妾撒嬌道,「老爺不也常說,自己努力抓到手裡的東西才放心、開心?」
慶嬤嬤左右看了一眼,伺候的宮人都乖順地退了出去。
慶嬤嬤方才低語勸道:「仁聖皇太后到底不是陛下的親生母親,雖然有嫡母扶持的名聲在,但到底不比太后娘娘您和陛下親生母子更親密,少不得附和陛下。太后娘娘莫要往心裡去。」
這樣的話慶嬤嬤往常不知說了多少遍,李太后早就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
「話雖是如此,但是她每每如此行事,總是讓人膈應得慌!」李太后面色冷峻依舊。
說好的一致立場,勸說祁鈺同意選妃,結果對方卻背棄盟約,悄悄藉由黃宜安向祁鈺示好,怎能不讓人氣憤?
如此一來,好人全都讓陳太后做了,倒顯得她這個親生母親「心狠手辣」,不講情分了!
慶嬤嬤見狀,順勢勸道:「太后娘娘自然是真心疼愛陛下和皇后娘娘的,不必跟別有用心之人計較。只要陛下和皇后娘娘能夠體會到您的一片慈愛之心,哪裡管他人如何爭寵挑撥呢?」
李太后抿了抿唇,沒有說話。
要祁鈺和黃宜安體會到她的一片慈愛之心,那眼下她就不好在選妃一事上逼得太緊了……
……
慈慶宮裡,陳嬤嬤回去,自然也將慶嬤嬤代表李太后前去坤寧宮問候黃宜安一事稟明了。
相比起李太后的怒氣沖沖,陳太后倒是顯得格外沉靜,默然片刻,方才嘆道:「早從新政一事開始,她就變了,不再像從前一般對陛下耳提面命、咄咄督促了……」
陳嬤嬤靜靜地聽著。
「唉,罷了,誰讓人家是親生的母子呢?母親疼愛兒子也是正常的。既然如此,咱們也不必急巴巴地趕上去做這個惡人。」
陳嬤嬤聞言,低聲應了聲「是」。
在兩宮太后罕見的默契和較勁之下,黃宜安終於鬆了口氣,迎來幾天安穩平靜的日子。
看,這也算是重生的一樁好處——知曉對手的矛盾,利用對手之間的不和,為自己求的片刻喘息的餘地。
若不是她在和祁鈺去慈慶宮給陳太后請安時微露不適,表現出孕期怯弱之狀,陳太后也不會礙於祁鈺的情面,差遣陳嬤嬤來送補品。
如果沒有陳太后的這番「關切」,即便是慶嬤嬤來了她如何設法央求,這台戲也唱不起來。
前世陳太后在十幾年後去世,那時祁鈺已經掌控了朝堂內外,只要她在這段時間利用好兩宮太后之間的嫌疑,總能為自己爭取喘口氣的時間。
第305章 第303 首輔奢華
張圭覺得最近遼東那邊有些不對勁。
當然,要他說到底哪裡不對勁,他也說不上來,畢竟洪濤一行並沒有抓住他什麼痛腳,如今正留在遼東預備春耕,而遼東總兵李梁也一如既往地跟他討價還價,爭取雙方都能滿意。
可張圭就是覺得心裡不平靜,仿佛一切泰平的遼東暗地裡已經發生了什麼讓他難以掌控之事,未來或許會引起整個遼東甚至是朝堂的震動。
這是浸淫官場大半生的直覺,也是幫助他一路走到如今的貴極榮華的直覺。
張圭向來不容許有事情超出自己的掌控,他決定不管這不安有沒有來由,都要找個人暗地裡查清楚遼東的真實情況。
這些年來,張圭手底下也攢了不少能人異士,為了掌控朝堂以及順利推行新政,他將這些人安插陸陸續續安插在不同的地方,如今正好派上用場。
張圭選中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遼東府衙的小小主簿,名叫張懷,一個四五十歲的老吏,因為過目不忘的本事,如今掌管著府衙的帳目。
年前洪濤奉命巡視遼東,調查遼東是否適宜種糧以及當地常平倉等有關事宜,張懷作為掌管帳目的主簿,與洪濤多有往來,也憑藉身份的便利探聽許多副使劉進無法探聽的內容——雖然都沒有什麼用處,但是也可見此人機敏。
此事交給他來辦,正合適。
張圭寫下密信,交給心腹人,命他即刻啟程前往遼東,將信函秘密交給張懷。
做完這件事情,張圭才覺得心中稍稍安定了些。
書房的門被人從外面叩響,緊接著是嬌滴滴、軟綿綿的鶯聲燕語:「老爺,奴們來給您送酒食~」
張圭向來縱容寵愛這些千嬌百媚的姬妾,眼下無事,自然笑著讓人放了她們進來。
一時間紅巾翠袖、叮咚環佩將酒食一一擺開,嬌聲軟語地勸酒耍痴,伺候得張圭開懷大笑,只覺得偎紅倚翠之間,自己似乎也年輕了十歲。
酣暢之際,有姬妾嬌滴滴地央求道:「老爺,這眼看著上巳節就要到了,奴們想去五丈風買只紙鳶去別院放~」
話剛落音,便得到眾姬妾的附和,紛紛攀著肩、拉著袖地沖張圭撒嬌央求。
哪怕酒色醉人,張圭還是皺眉道:「你們若是喜歡,自有人來孝敬,何必自己去買?」
府里堆滿了各處孝敬來的金銀珍寶、綾羅綢緞,哪怕窮盡全府之力,也夠玩用幾輩子的,什麼紙鳶之類的更是不名一文,只怕堆到哪個角落裡都爛成灰都說不定。
一群姬妾去五丈風買紙鳶,鬧哄哄的,傳出去像什麼樣子?
「別人孝敬的,哪裡有自己挑的可心嘛!」有姬妾撒嬌道,「老爺不也常說,自己努力抓到手裡的東西才放心、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