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這回沒有人能扛得住了,當天晚上就紛紛請見皇上,還有朝臣直接跪在宮門外,懇請皇上收回成命。
蕭瓃冷笑一聲,直接派人出來傳口諭。
「這不是朕的決定,而是諸位愛卿的決定,大勢所趨,朕聽從你們的決定,為何要長跪不起,又把此事怪在朕的頭上,諸位愛卿此舉,簡直是陷朕於不義,把江山社稷當成一場兒戲。大皇子明日就送去宮,諸位不必再逼迫朕了。」
他這話說出來,很顯然就沒有商量的餘地。
蕭璟早就想好了,一定要給他們一個終生難忘的教訓,讓他們記一輩子,只要再想害錦妃和大皇子的,就得掂量掂量,能否承受得住皇上的報復。
同時也正因為九五之尊的堅持,那些名單上的朝臣們聲望簡直一瀉千里,特別是沒有參與此事的朝臣們,簡直是把他們當笑話看。
之前讓其他世家仰望的於鄭兩家,如今已然成了最大的笑話。
就他們兩家被懲罰的最重,一個是老太爺去道觀灑掃,另一個是嫡姑娘拿著和離書回府,簡直是大型的人間慘劇。
偏偏於鄭兩家在朝為官的子弟們一起苦思冥想,也沒能想出解決的方法,畢竟散播大皇子是災星,並且促成送大皇子去靜安寺的,就是他們兩家策劃的,如今這苦果也得自己吞。
還沒等第二日天亮,就有壞消息傳進宮,昨日送去靜安寺的幾個剛滿月或者滿周歲的世家小少爺們,全都受到了刺客的襲擊。
驚得那幾位世家的朝臣們差點暈過去,嫡長孫的地位還是不一樣的,若是真這麼沒了,那他們得難受至極,簡直往心上扎針。
「皇上,皇上,孩子年幼,經不起折騰,不如就在各自府中開闢佛堂清修吧。大皇子乃是天潢貴胄,更不能去那危險之地,不如在宸元宮裡請尊佛回來清修……」
幾個大臣哭爹喊娘的哀求,各種發動智慧給皇上出主意鑽空子,這回就連於大人都開口了,畢竟他的小孫子也被抱走了,今早上得知跟著去的丫鬟差點被一刀抹了脖子,嚇得當場眼前發黑,他實在是受不起這折磨。
蕭璟心底暗自冷笑,他故意沒有昨日讓大皇子去,而是先放幾個孩子去,當然那些刺客也是他派去的龍影衛,雖然沒傷到孩子,可是照顧孩子的下人們都或多或少的見了血,就算不要命,卻也是一種警告。
他就是要這些人怕。
敢在他的頭上動土,就該想到了這懲罰。
「諸位愛卿是讓朕朝令夕改嗎?你們昨日可不是這麼說的。」他皺了皺眉頭,故作為難的道。
「不不不,陛下,只是換地方而已,重要的是潛心修行便可。」
「也罷,既然諸位愛卿求情了,朕也當了父親,深知對孩子的不舍。那便從靜安寺換成蘭輝庵吧,捨不得孩子的可以讓孩子的母親去陪同。錦妃也會去,各家就不用排侍衛守護了,守衛全權交由朕派去的皇家侍衛,每個孩子可以帶四名丫鬟,兩個乳娘,這已然是朕能照拂的極限了。」蕭璟擺擺手,直接就定下了。
那些朝臣們還想再勸,可惜皇上根本不聽,只能按照他的指示辦事。
下朝之後,蕭璟親自送宋明瑜和孩子去蘭輝庵,她們身邊也帶著四個宮女和兩個乳娘,當然明面上是這樣,實際上還有影衛悄悄隨同,全天倒班守護,再加上庵堂外面的侍衛,確保了他們的安全。
同時也讓那些想害大皇子的世家歇了心思,不止是尼姑庵外面守衛森嚴,更重要的是皇上手中握著他們的把柄。
他們自家的晚輩就一起在尼姑庵里住著,等於是皇上手裡的人質,這時候誰敢虎口拔牙,簡直不要命了。
大半個望京的貴族圈,都沉浸在一片愁雲慘澹里,那些提議的人後悔莫及,倒是當日站在旁邊沒吭聲的朝臣們,都暗自舒了一口氣。
皇上真是有仇的報仇有冤的抱冤,好在不傷及無辜。
這股妖風並沒有過去,因為只要突厥還在侵襲邊關,那之後這些名單上的人家就不敢結親辦喜事,可是有些事情不是躲就能躲過去的,比如產婦十月臨盆控制不住,家裡長輩過壽的日子本來就是固定的,又不能回到幾十年前,讓長輩回到老祖宗肚子裡去,晚個一年半載再出來。
反正皇上一日不收回成命,整個大理寺就在不停的查探,隔三差五帶著人去道觀或者庵堂報導,不少人口眾多的府邸,竟然逐漸變得空曠了許多,簡直讓人頭皮發麻。
帝王一怒,雖未見血,卻讓這些朝臣們心寒膽戰。
不少官員有親戚在邊關當官的,無論文臣還是武將,全都不停的寫信,給他們鼓勁,讓他們專心打仗。
往常運行困難,或者總被剝削的糧草、盔甲、馬匹等等,根本無人敢伸手剋扣,但凡有人想撈一筆,都不用皇上派人去查,自然就有官員出面整治。
他娘的,老子的親爹還在道觀里擦地呢,你還敢吞將士們的錢,還想不想打勝仗了!
誰敢阻止我軍打勝仗,誰就是敵人。
啥?這人跟我同個陣營,那又怎樣,要是沒有我爹都沒有我,給老子爬!
此時邊關的一切事宜,簡直快如閃電,異常的順利,都不用派欽差大臣下來監督,各地方官員就辦理的井井有條。
最後送到邊關的糧草,不僅一個子兒都不少,甚至還比朝廷撥下來的要多。
蕭瓃冷笑一聲,直接派人出來傳口諭。
「這不是朕的決定,而是諸位愛卿的決定,大勢所趨,朕聽從你們的決定,為何要長跪不起,又把此事怪在朕的頭上,諸位愛卿此舉,簡直是陷朕於不義,把江山社稷當成一場兒戲。大皇子明日就送去宮,諸位不必再逼迫朕了。」
他這話說出來,很顯然就沒有商量的餘地。
蕭璟早就想好了,一定要給他們一個終生難忘的教訓,讓他們記一輩子,只要再想害錦妃和大皇子的,就得掂量掂量,能否承受得住皇上的報復。
同時也正因為九五之尊的堅持,那些名單上的朝臣們聲望簡直一瀉千里,特別是沒有參與此事的朝臣們,簡直是把他們當笑話看。
之前讓其他世家仰望的於鄭兩家,如今已然成了最大的笑話。
就他們兩家被懲罰的最重,一個是老太爺去道觀灑掃,另一個是嫡姑娘拿著和離書回府,簡直是大型的人間慘劇。
偏偏於鄭兩家在朝為官的子弟們一起苦思冥想,也沒能想出解決的方法,畢竟散播大皇子是災星,並且促成送大皇子去靜安寺的,就是他們兩家策劃的,如今這苦果也得自己吞。
還沒等第二日天亮,就有壞消息傳進宮,昨日送去靜安寺的幾個剛滿月或者滿周歲的世家小少爺們,全都受到了刺客的襲擊。
驚得那幾位世家的朝臣們差點暈過去,嫡長孫的地位還是不一樣的,若是真這麼沒了,那他們得難受至極,簡直往心上扎針。
「皇上,皇上,孩子年幼,經不起折騰,不如就在各自府中開闢佛堂清修吧。大皇子乃是天潢貴胄,更不能去那危險之地,不如在宸元宮裡請尊佛回來清修……」
幾個大臣哭爹喊娘的哀求,各種發動智慧給皇上出主意鑽空子,這回就連於大人都開口了,畢竟他的小孫子也被抱走了,今早上得知跟著去的丫鬟差點被一刀抹了脖子,嚇得當場眼前發黑,他實在是受不起這折磨。
蕭璟心底暗自冷笑,他故意沒有昨日讓大皇子去,而是先放幾個孩子去,當然那些刺客也是他派去的龍影衛,雖然沒傷到孩子,可是照顧孩子的下人們都或多或少的見了血,就算不要命,卻也是一種警告。
他就是要這些人怕。
敢在他的頭上動土,就該想到了這懲罰。
「諸位愛卿是讓朕朝令夕改嗎?你們昨日可不是這麼說的。」他皺了皺眉頭,故作為難的道。
「不不不,陛下,只是換地方而已,重要的是潛心修行便可。」
「也罷,既然諸位愛卿求情了,朕也當了父親,深知對孩子的不舍。那便從靜安寺換成蘭輝庵吧,捨不得孩子的可以讓孩子的母親去陪同。錦妃也會去,各家就不用排侍衛守護了,守衛全權交由朕派去的皇家侍衛,每個孩子可以帶四名丫鬟,兩個乳娘,這已然是朕能照拂的極限了。」蕭璟擺擺手,直接就定下了。
那些朝臣們還想再勸,可惜皇上根本不聽,只能按照他的指示辦事。
下朝之後,蕭璟親自送宋明瑜和孩子去蘭輝庵,她們身邊也帶著四個宮女和兩個乳娘,當然明面上是這樣,實際上還有影衛悄悄隨同,全天倒班守護,再加上庵堂外面的侍衛,確保了他們的安全。
同時也讓那些想害大皇子的世家歇了心思,不止是尼姑庵外面守衛森嚴,更重要的是皇上手中握著他們的把柄。
他們自家的晚輩就一起在尼姑庵里住著,等於是皇上手裡的人質,這時候誰敢虎口拔牙,簡直不要命了。
大半個望京的貴族圈,都沉浸在一片愁雲慘澹里,那些提議的人後悔莫及,倒是當日站在旁邊沒吭聲的朝臣們,都暗自舒了一口氣。
皇上真是有仇的報仇有冤的抱冤,好在不傷及無辜。
這股妖風並沒有過去,因為只要突厥還在侵襲邊關,那之後這些名單上的人家就不敢結親辦喜事,可是有些事情不是躲就能躲過去的,比如產婦十月臨盆控制不住,家裡長輩過壽的日子本來就是固定的,又不能回到幾十年前,讓長輩回到老祖宗肚子裡去,晚個一年半載再出來。
反正皇上一日不收回成命,整個大理寺就在不停的查探,隔三差五帶著人去道觀或者庵堂報導,不少人口眾多的府邸,竟然逐漸變得空曠了許多,簡直讓人頭皮發麻。
帝王一怒,雖未見血,卻讓這些朝臣們心寒膽戰。
不少官員有親戚在邊關當官的,無論文臣還是武將,全都不停的寫信,給他們鼓勁,讓他們專心打仗。
往常運行困難,或者總被剝削的糧草、盔甲、馬匹等等,根本無人敢伸手剋扣,但凡有人想撈一筆,都不用皇上派人去查,自然就有官員出面整治。
他娘的,老子的親爹還在道觀里擦地呢,你還敢吞將士們的錢,還想不想打勝仗了!
誰敢阻止我軍打勝仗,誰就是敵人。
啥?這人跟我同個陣營,那又怎樣,要是沒有我爹都沒有我,給老子爬!
此時邊關的一切事宜,簡直快如閃電,異常的順利,都不用派欽差大臣下來監督,各地方官員就辦理的井井有條。
最後送到邊關的糧草,不僅一個子兒都不少,甚至還比朝廷撥下來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