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撇開一些小意外不談, 賦閒在家的農居生活仍然頗為愜意。三年守孝期滿,章致拙又提前走了走人脈,總算是留在了京城, 在工部任了營繕清吏司,正五品的官職,對於他剛而立之年的歲數來說已尤為難得。

  若是章致拙本人來想,還是更願意下放到地方, 自主權更大不說,還更易出政績。可現在不同,家裡新添了人口,熙姐兒年紀太小了,若是跟著他舟車勞頓,以目前的醫療水平來看,有個小痛小熱都是大麻煩。

  思索再三,章致拙還是決定留在京城,具體官職便不求了,能順利留任已是大運氣。

  前幾日章致拙守孝期滿,攜了家人在祖祠再次上過香,告了先祖之後,便把身上的麻衣素縞都去了。又請了親近的朋友親戚一起在家吃了個小宴席,這就算正式出了孝了。

  在牛膝村住了許久的章氏夫婦並其小女兒,都麻利地收拾了包裹回了京城章家府邸。

  一處裝飾典雅得宜的府宅若是主人家不在,即便外表仍然堂皇清正,可細心打眼一瞧便會發現端倪,無端顯出頹喪來。

  京城章家留了幾個僕役平日裡清點掃灑,還不至於灰塵滿面、蛛網密結。可一路走進來所見還是跟幾年前的生機勃勃還是大相逕庭。

  青黛作為後院的一等大丫鬟手段了得,乳燕歸林般的嗓音清脆,站在台階上有條不紊地指使小丫鬟小廝們做事;前院則由章致拙身邊的書童小廝規整。

  稍加修整,一家三口終於歇了口氣,吃著哺食聊聊天。

  章熙樵雖然年紀小,卻不樂意被奶娘抱在懷裡餵飯,她想和爹娘一樣自己坐著自己吃。拗不過她,奶娘只得拿了木質小勺,輕便小碗,讓她自個兒舀著吃。

  章致拙先盛了一碗鯽魚湯,溫溫熱熱舒舒服服地喝了一碗,愜意地哈了一聲,才開口說道:「咱們已搬回京城了,得給人家發發拜帖,上門拜訪了。」

  姜幼筠夾起一箸香酥藕盒,咬了一口,慢慢點點頭,回道:「我這你不用操心,我那些好友消息可靈通著,正好入秋,回頭我攢個賞菊宴請她們過來頑頑就成。還是你官場上的同僚要注意些,好好點點,別漏了人。」

  章熙樵聽見「點點」二字,以為在喊她的小名,抬起頭望向姜幼筠,鄭重其事把小勺放下,回道:「娘親,點點在這裡。」

  「哈哈哈哈哈哈哈。」章致拙笑出了聲,又一次被自己的女兒萌到了。

  姜幼筠也忍俊不禁,伸手抹去章熙樵圓圓臉蛋上沾上的飯粘子:「奶兜子圍好,別把湯撒在衣服上。」

  章熙樵藕節樣的小手擺弄了一會套在脖子上的奶兜子,又拿起小勺埋頭繼續吃。

  章致拙又被擊中了,女兒的飯兜上繡著一隻憨態可掬的小雞崽,是他親手起筆畫的,家裡繡工最好的丫鬟繡了三日才成。章熙樵很喜歡,每次吃飯前都催著奶娘趕緊把她的兜兜拿來。

  一家人和樂融融,親人逝去的悲痛慢慢淡去。老人去,新人來,歲月之河沖刷一切深刻,之前鐫刻下的抹去,新的痕跡又浮現。

  ******

  這日章致拙辦完了差事回家,瞧外頭天色還早,就把章熙樵帶上,一起上街逛逛。

  隨意溜達溜達,一不留神就到了前門大街——整個京城市井氣最旺的地方。

  小門小戶最熱衷於在此處賃一間小鋪子,吃食點心,裁縫成衣,雜貨小攤,應有盡有。章家之前就在此地一個拐角處有一家點心鋪子,先前由章父管著,後來就由姜幼筠接管去,雇了章父先前的徒弟做點心師傅,生意仍舊不錯。

  人群冗雜,章致拙便把女兒抱在懷裡,以防萬一。

  章熙樵看見不遠處有人舉著稻草把子,上頭插著紅彤彤的冰糖葫蘆,一下眼睛就亮了,扯著他爹的衣襟就把他往那兒引:「爹,要吃冰糖葫蘆!」

  章致拙沒法子,掏出兩個銅板買了一支,自己先吃了一個,含糊說道:「山楂性寒,小孩子不能多吃,咱們一人一個輪著吃好不好?」

  章熙樵也不知道他爹是在糊弄她還是真有這麼回事,反正她也不過是想過個嘴癮罷了,就無所謂地點了點頭。

  「子才,你這可是誆人吶。」身後傳來一道聲音。

  章致拙回頭一瞧,原來是范志行!先前一同追著看話本的朋友,至今仍不知道寫出膾炙人口一系列小說的作者和光君就是他章致拙。

  「好久不見,范兄,我剛出了孝期,還未來得及拜訪,咱們居然在大街上就碰見了,可真是緣分。」章致拙將冰糖葫蘆遞給章熙樵,回道。

  范志行人到中年也變了許多,原先那個清瘦還比較秀氣的小書生,如今發福,下巴圓了一圈,肚子也挺起了,一派老爺相。

  「遇見即是緣分,咱們去茶樓喝一杯敘敘舊如何。」范志行瞧見章致拙還帶著自己女兒,也不約他到雜亂的酒館飯店去,茶樓清清靜靜的還不錯。

  二人尋了一家常去的清源茶樓,要了小閣,點了一壺龍井,給章熙樵要了一小盞點心,就慢悠悠聊上了。

  「范兄,我之前讀到你的來信,怎得好端端把醫館關了去做生意了。」章致拙想起兩年前范志行的信,很是不解。

  他祖上三代都是開醫館的,即便是先前戰亂,他祖父也背著醫箱四處給人看病,到了他父親一輩,在京城安定下來了,開了一家小醫館,經過這麼些年越發壯大。范志行早年讀書未見成效,考了個秀才之後就去學醫了,大概天賦點點在這兒了,沒幾年就成了京城有名的大夫。他收費也不高,許多貧寒人家都樂於找他醫治。而他也樂在其中,常常一有空閒就帶著藥童出城去,給那些無力求醫的人家免費醫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