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頁
——在那之前。
沈晝葉笑著接過話茬,道:
「——我們還有要一起走的,漫長又漫長的一生。」
第145章 ·終 在那夢裡,什麼都……
-
春天是適合做夢的, 窗外花墜在枝頭上,異國春色。
沈晝葉坐在閣樓窗前,鋼筆懸空, 在面前日記本上協商一行娟秀小巧的字跡:
「親愛的我, 展信佳。」
女孩沉吟片刻, 思考了下自己要寫些什麼,隨後筆尖又一次輕輕落在紙上,樹影婆娑,墨水在紙上如陽光洇開。
「昨晚我睡得很好。」
她揉了下眼睛,寫道:「夢裡, 我又見到他了。」
-
「我知道那不是他本人。」
沈晝葉蹬著她的自行車, 車筐里放著書和路邊折的向日葵, 穿過雨後春天的原野。
車輪碾過濕軟草壤, 湖面倒映著湛湛藍天。
「爸爸是很吝惜入夢的,所以我看到的只是他的背影。
我小時候希望他能來夢裡看看我。但他總是很高冷, 從不露面, 久而久之我也不指望了,現在想來他大概是怕被我抓住,我不讓他走吧。」
小自行車搖搖晃晃地穿過公路,遠方出現土黃色高塔。
春風穿過騎車的女孩的裙擺,她想到了什麼,露出了一個稍顯心酸的笑容。
「但明明, 到了最後的最後,我的告別是很體面的。」
沈晝葉甩了甩頭,將瑣碎的念頭甩出腦海。
日子一天天如流水一般過著,生活大抵如此——連孤山冒險的盡頭都是夏爾的袋底洞;平淡時居多,這世上不存在永遠的冒險, 歲月總會回歸日常與平和。
可唯有平靜的日子,才能令泥沙沉澱。
沈晝葉踩著自行車穿過田野,直奔圖書館而去。
自行車在圖書館前停定,周三自然科學書庫的管理員是個瘦削的老人,餅餅不好相與,坐在桌前,戴一副金邊眼鏡,鼻樑歪歪的,看到沈晝葉,問:「來還書?」
沈晝葉抱著一堆雜七雜八的書,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
那老人為人挺孤僻,不少學生都怕他,對沈晝葉卻蠻好說話。他將那堆形形色色的書接過來,條碼一一掃過,例行公事般問這個來交換的博士生:「有什麼進展嗎?」
沈晝葉愣了下,搖了搖頭,如實答道:「還在原來的地方。」
老人沉默片刻,道:「不是易事。」
沈晝葉溫和地笑了笑。
「我去聽過不少講座,」老人與她閒談:「總體感覺人文社科類的發現和自然科學類的發現截然相反,人文社科是需要歲月積澱的,大多數成果都由泰斗們提供,年輕人負責閱讀、行走和積累,五十歲前都是在沉澱自我;而自然科學的領域,幾乎所有的突破性的成果都出在發現者三十歲前。」
沈晝葉笑起來:「牛頓發明微積分時二十三歲。」
「經典力學那時候也不過三十歲左右,」老管理員隨口道,「四十多歲的時候才集結成冊了罷了。」
沈晝葉看著老人掃條形碼:「宇稱不守恆定律。」
「當時楊振寧和李政道也就三十幾歲吧,」老人說,「兩個人還在普林斯頓當研究員,傍晚時兩人經常一同沿著德拉瓦的草坪散步,都年紀輕輕的,臉上連一絲皺紋都沒有。」
他想了想又道,「還有約翰·納什……發現人生最重要的成果時,都是很年輕的。」
沈晝葉若有所思,嗯了一聲。
「我後來想,」老管理員平和道,「和人文社科不同,自然科學的每一個突破都是一種對現有世界的反攻倒算——它的每一個突破都是叛逆的,不守舊規則的,甚至是推翻前人的。經典力學毀滅了亞里士多德,愛因斯坦在二十歲上清算了牛頓,而又被薛丁格與海森堡毀滅……」
老人停頓了一下:
「這是一股強盛的、能毀滅舊規則的力量。」
「而這種力量是獨屬於青年人的。」
老管理員說。
沈晝葉道:「因為年輕的頭腦仍空空蕩蕩,觀點未成型,每一寸思想都可塑,每一分知識都可被質疑。」
老管理員點了點頭,若有所指道:「只待靈感點燃。」
沈晝葉托起腮幫,望向窗外春色,喃喃道:「只待點燃啊……」
「先生,」女孩子若有所思地說,「我總覺得手裡有一根線,非常細,我……它若隱若現,我無數次以為我要抓住它了,可它又……像水裡的魚,天地間的霧……滑不溜丟的,我——不,我和他……無論如何……」
那根線是鏡中花,水中月。
「它不會這麼輕易地到來。」老管理員平和地說。
沈晝葉迷茫道:「……可它會來嗎?」
「我不知道,」老人隨口道,「——但也沒人知道。它神出鬼沒的。」
沈晝葉笑了笑:「也是。」
「但,」
老人忽然道:「改變世界的靈感都出現在剎那間——嚴格來說,它永遠出現在漫長積累、漫長的寂寞與自我懷疑後的剎那。硬要形容的話,就像下過傾盆暴雨後雲層綻開一條縫,俄而陽光潑灑。」
「能點燃世界的火光來得突然……但你不會措手不及。」
沈晝葉茫然地問:「……我們尚且不知這個客人會不會來。」
沈晝葉笑著接過話茬,道:
「——我們還有要一起走的,漫長又漫長的一生。」
第145章 ·終 在那夢裡,什麼都……
-
春天是適合做夢的, 窗外花墜在枝頭上,異國春色。
沈晝葉坐在閣樓窗前,鋼筆懸空, 在面前日記本上協商一行娟秀小巧的字跡:
「親愛的我, 展信佳。」
女孩沉吟片刻, 思考了下自己要寫些什麼,隨後筆尖又一次輕輕落在紙上,樹影婆娑,墨水在紙上如陽光洇開。
「昨晚我睡得很好。」
她揉了下眼睛,寫道:「夢裡, 我又見到他了。」
-
「我知道那不是他本人。」
沈晝葉蹬著她的自行車, 車筐里放著書和路邊折的向日葵, 穿過雨後春天的原野。
車輪碾過濕軟草壤, 湖面倒映著湛湛藍天。
「爸爸是很吝惜入夢的,所以我看到的只是他的背影。
我小時候希望他能來夢裡看看我。但他總是很高冷, 從不露面, 久而久之我也不指望了,現在想來他大概是怕被我抓住,我不讓他走吧。」
小自行車搖搖晃晃地穿過公路,遠方出現土黃色高塔。
春風穿過騎車的女孩的裙擺,她想到了什麼,露出了一個稍顯心酸的笑容。
「但明明, 到了最後的最後,我的告別是很體面的。」
沈晝葉甩了甩頭,將瑣碎的念頭甩出腦海。
日子一天天如流水一般過著,生活大抵如此——連孤山冒險的盡頭都是夏爾的袋底洞;平淡時居多,這世上不存在永遠的冒險, 歲月總會回歸日常與平和。
可唯有平靜的日子,才能令泥沙沉澱。
沈晝葉踩著自行車穿過田野,直奔圖書館而去。
自行車在圖書館前停定,周三自然科學書庫的管理員是個瘦削的老人,餅餅不好相與,坐在桌前,戴一副金邊眼鏡,鼻樑歪歪的,看到沈晝葉,問:「來還書?」
沈晝葉抱著一堆雜七雜八的書,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
那老人為人挺孤僻,不少學生都怕他,對沈晝葉卻蠻好說話。他將那堆形形色色的書接過來,條碼一一掃過,例行公事般問這個來交換的博士生:「有什麼進展嗎?」
沈晝葉愣了下,搖了搖頭,如實答道:「還在原來的地方。」
老人沉默片刻,道:「不是易事。」
沈晝葉溫和地笑了笑。
「我去聽過不少講座,」老人與她閒談:「總體感覺人文社科類的發現和自然科學類的發現截然相反,人文社科是需要歲月積澱的,大多數成果都由泰斗們提供,年輕人負責閱讀、行走和積累,五十歲前都是在沉澱自我;而自然科學的領域,幾乎所有的突破性的成果都出在發現者三十歲前。」
沈晝葉笑起來:「牛頓發明微積分時二十三歲。」
「經典力學那時候也不過三十歲左右,」老管理員隨口道,「四十多歲的時候才集結成冊了罷了。」
沈晝葉看著老人掃條形碼:「宇稱不守恆定律。」
「當時楊振寧和李政道也就三十幾歲吧,」老人說,「兩個人還在普林斯頓當研究員,傍晚時兩人經常一同沿著德拉瓦的草坪散步,都年紀輕輕的,臉上連一絲皺紋都沒有。」
他想了想又道,「還有約翰·納什……發現人生最重要的成果時,都是很年輕的。」
沈晝葉若有所思,嗯了一聲。
「我後來想,」老管理員平和道,「和人文社科不同,自然科學的每一個突破都是一種對現有世界的反攻倒算——它的每一個突破都是叛逆的,不守舊規則的,甚至是推翻前人的。經典力學毀滅了亞里士多德,愛因斯坦在二十歲上清算了牛頓,而又被薛丁格與海森堡毀滅……」
老人停頓了一下:
「這是一股強盛的、能毀滅舊規則的力量。」
「而這種力量是獨屬於青年人的。」
老管理員說。
沈晝葉道:「因為年輕的頭腦仍空空蕩蕩,觀點未成型,每一寸思想都可塑,每一分知識都可被質疑。」
老管理員點了點頭,若有所指道:「只待靈感點燃。」
沈晝葉托起腮幫,望向窗外春色,喃喃道:「只待點燃啊……」
「先生,」女孩子若有所思地說,「我總覺得手裡有一根線,非常細,我……它若隱若現,我無數次以為我要抓住它了,可它又……像水裡的魚,天地間的霧……滑不溜丟的,我——不,我和他……無論如何……」
那根線是鏡中花,水中月。
「它不會這麼輕易地到來。」老管理員平和地說。
沈晝葉迷茫道:「……可它會來嗎?」
「我不知道,」老人隨口道,「——但也沒人知道。它神出鬼沒的。」
沈晝葉笑了笑:「也是。」
「但,」
老人忽然道:「改變世界的靈感都出現在剎那間——嚴格來說,它永遠出現在漫長積累、漫長的寂寞與自我懷疑後的剎那。硬要形容的話,就像下過傾盆暴雨後雲層綻開一條縫,俄而陽光潑灑。」
「能點燃世界的火光來得突然……但你不會措手不及。」
沈晝葉茫然地問:「……我們尚且不知這個客人會不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