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郢國之象徵,被熊丕付諸一炬,城內有百姓都看了山坡上,宗廟前樹在燃燒。

  姜恆與耿曙走出武館,望向北面,大火燒盡了椿樹,崩塌。

  熊丕最終被埋在樹下,化作歷史的灰燼。

  「南方有巨木,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耿曙朝姜恆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姜恆的嘴角帶著笑容,回憶起他們小時候的光陰。

  「你怎麼記得這麼清楚?」

  耿曙想了想,又煞有介事道:「平陸處易,而右背高,前死後生,此處平陸之軍。」

  姜恆笑了起來,說:「勝者先勝而後求戰……」

  耿曙認真道:「敗者先戰,而後求勝。」

  雍國的騎兵經過武館前,天亮了,樹葉上帶著露水,雍軍過路時,仿佛有人認出了耿曙與姜恆,震驚比,看著兩人。

  耿曙背著手,站在武館前,儼然守護這州大地的武神,冷冷道:「看什麼看?」

  姜恆回到館內,孩童們已起身,說道:「待會兒你們的家人就來接了,沒事了,都過去了,會好起來的。」

  鐘響,遠告洛陽王都,江州陷落。

  雍太戊六年秋,七月十五,郢王熊丕薨,公主羋清投江自盡。

  自此,州大地再歸一統。

  百川相匯,泰山壁立千仞,東海波濤萬頃。

  普天之下,盡為王土,率土之濱,皆為王臣。

  一百二十七年之大爭之世,諸侯之亂,金戈鐵馬之鏗鏘琴曲。

  曲終。

  太戊七年,春。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桃花花瓣上,朝露閃爍,清晨,江州學堂。

  孩童們誦讀聲朗朗,背誦所學,姜恆背著手,拈著板尺,走過一排排的學生。耿曙督促學員,練完武藝後,端坐先生之位,猶如君臨天下,面朝這盎然王國中的小小臣民們。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

  「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讀書聲聽在耿曙耳中,當是世間最好的樂曲。

  「富貴不能淫——」姜恆朗聲道,「下一句是什麼?」

  孩子們跟著姜恆,背誦道:「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魚我欲也。」姜恆又笑道,「下一句呢?」

  「熊掌,我欲也——」孩童們接下去背誦道。

  「生我欲也,義我欲也——」

  「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遠方,王宮鐘聲響,放學了,學童們紛紛起身,朝耿曙與姜恆行禮。

  耿曙注視姜恆,學館外春風吹起,姜恆轉身,眼中帶著笑意,身邊俱是紛紛離開的小孩兒。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姜恆看了一會兒耿曙,忽然說。

  正要離開的學生們沒讀過,紛紛愣住,有越人的孩子聽過,馬上舉手道:「先生,我知道!下一句是『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姜恆聽到這句時,笑著轉頭,望向耿曙。

  耿曙心中一動,走下書案,走向姜恆,在春風裡牽起了他的手。

  ——卷七·陽關三疊·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