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頁
洞房花燭之夜,兩人云雨之後,周洪宇已闔眸睡下,烏雲公主看著男人入睡的俊顏,指尖在他的下頜處划過,輕輕嘆道:「周郎啊周郎,上一世你救過我,這一世你又怎會記得呢?只是上一世我可以把你留在韃靼,這一世卻只能隨你而來了。」
******
大魏操辦了韃靼公主的大婚,兩國達成了友好的邦交,這九月里也算是喜事多多。
一眨眼,謝老夫人的六十大壽就到了。
這還是靜姝管家以來,第一次操辦這樣的大事,剛開始她只是想要熱鬧熱鬧的,沒成想在謝竹君的幫助下,竟然一時有些熱鬧過頭了。
以謝昭如今的地位,京城但凡和謝家能攀得上關係的侯門公府、官宦人家,誰不想來湊這個熱鬧,以至於請帖一改再改,到最後還是謝老夫人發話道:「請帖就派這麼多出去,若是將來還有不請自來的人,咱們再另外記下,到時候把禮退回去。」
饒是這般,這不請自來的人還是數也數不清。
最讓謝老夫人高興的,就是大房的老太太孫氏從南邊回來了。
妯娌兩人有十幾年沒見,一時見到了,眼淚便止不住就落下了。
孫氏只拉著謝老夫人的手道:「二弟妹這些年可好?」孫氏是大老爺的續弦,因此還比謝老夫人年輕幾歲,再加之她是前太醫院院判孫太醫的嫡女,精通醫道,駐顏有術,看上去只有四十來歲的模樣。
謝老夫人就笑道:「怎麼不好,不過也比不上南方養人,嫂子這模樣,竟和當初離京時一點兒都沒有變。」
說的孫氏就笑了起來,拉著謝老夫人坐下,又道:「你也沒什麼變化,四爺這麼爭氣,您將來定然是這大魏最享福的老封君。」
孫氏說著,又讓她的幾個孫子孫女給謝老夫人拜壽,浩浩蕩蕩的一行人,一看就是多子多福的老人家。這次謝三爺遷調回京,三房的老小也全都跟著回京了,以後便要在京城長住了。
謝老夫人就叫了靜姝上前,同孫氏道:「這就是阿昭的媳婦,你們還是頭一次見。」又對靜姝道:「這是大伯母。」靜姝便規規矩矩的向孫氏行了禮。
孫氏只忍不住上下打量著靜姝,又無奈道:「當年四爺成親的時候,原是想回來一趟的,偏身上不爽利,就沒來成,如今總算是見到真人了,真真是個好模樣。」她看著靜姝,眉眼中的笑意越髮帶著幾分深意。
兩個老人家在松鶴堂敘舊,外頭又有丫鬟來回話,說親戚朋友家的女眷們也都陸續進府了,靜姝便連同謝竹君一起去外頭迎客。
九月里正是深秋時節,雖有幾分涼意,但在陽光下仍舊照得人暖洋洋的,靜姝笑著招呼前來赴宴的太太奶奶們,偶然得了閒暇,在偏廳小憩,卻遇上謝昭帶著幾個世家子弟們從廊下經過,前往松鶴堂給謝老夫人磕頭拜壽。
那人就在門口停留片刻,轉身走到廳中,就著她沒有喝完了那一杯茶,一口飲盡。
丫鬟見了,只急忙上前道:「老爺,奴婢這就再去給老爺您沏一杯茶來。」
謝昭卻已經放下了茶杯,滿眼看著靜姝,笑道:「你再沏來這茶,沒有這杯茶好。」
靜姝只羞的低下了頭,側首時卻瞧見門口等著謝昭的少年們一個個趴在隔扇上往裡頭張望。
謝昭迴轉身,臉上溫文爾雅的笑容就不見了,神色又恢復了方才的冷肅,那些趴在隔扇上的孩子們只一個個都老實了幾分,低著頭等他出去,當朝首輔的威嚴,可是不容小覷的。
靜姝就又坐了下來,其實這會兒客人正多,她該出去應酬一會兒的,只是也不知道為什麼,她這幾日總覺得乏得很,晌午用了早飯,就有些昏昏欲睡,前幾日尚且能回房歪一會兒,這兩日卻沒了閒暇,只是這會子她實在有些扛不住了,少不得坐著打個盹兒。
她這廂正迷迷糊糊的,卻聽門外傳來一陣嘈雜的腳步聲,謝竹君火急火燎的從外頭進來道:「弟妹,總算給我找到你了,快……快隨我去儀門外,太后娘娘帶著皇上過來給母親拜壽了。」
靜姝冷不丁就驚了一跳,一下子就清醒了幾分,趙若蘭一向視謝老夫人如親生母親,只是她貴為太后,靜姝著實沒想到他們會親自出宮來拜壽的。
靜姝只忙吩咐下去道:「快去到松鶴堂請四爺出來,擺了香案接駕!」
一旁的謝竹君卻急忙攔住了道:「不用忙,我剛忘了說了,太后娘娘和皇上是微服出來的,說不想驚動了其他客人。」
靜姝這才鬆了一口氣,跟著謝竹君兩人一同前往儀門外迎客。
第200章 番外(7)
謝竹君已經從馬車裡下來了, 就站在謝家前院的影壁旁,上頭五世其昌的雕花仍像當年一樣栩栩如生,她拉著少年帝王的手, 同他道:「陛下, 這就是謝宅,當年母后小時候,曾在這裡住過好些日子。」
蕭熠今年已經八歲, 稚氣的臉上已呈現出幾分帝王的威嚴, 但聽趙如蘭這麼說, 雙眸中還是充滿了羨慕道:「真的嗎?這裡好玩嗎?母親小時候都玩些什麼呢?」身為大魏太子,蕭熠從小就養在宮裡, 對宮外的生活自是十分嚮往。
趙如蘭就笑了起來,細細的回想了片刻,只開口道:「我記得, 謝家的後院中有一顆棗樹,到了這個時節,正是打棗的時候, 下人們拿著竹子把熟透的棗子打下來,我們幾個孩子就在地上撿棗子,有時候饞得緊了,顧不得洗就吃起來……」
******
大魏操辦了韃靼公主的大婚,兩國達成了友好的邦交,這九月里也算是喜事多多。
一眨眼,謝老夫人的六十大壽就到了。
這還是靜姝管家以來,第一次操辦這樣的大事,剛開始她只是想要熱鬧熱鬧的,沒成想在謝竹君的幫助下,竟然一時有些熱鬧過頭了。
以謝昭如今的地位,京城但凡和謝家能攀得上關係的侯門公府、官宦人家,誰不想來湊這個熱鬧,以至於請帖一改再改,到最後還是謝老夫人發話道:「請帖就派這麼多出去,若是將來還有不請自來的人,咱們再另外記下,到時候把禮退回去。」
饒是這般,這不請自來的人還是數也數不清。
最讓謝老夫人高興的,就是大房的老太太孫氏從南邊回來了。
妯娌兩人有十幾年沒見,一時見到了,眼淚便止不住就落下了。
孫氏只拉著謝老夫人的手道:「二弟妹這些年可好?」孫氏是大老爺的續弦,因此還比謝老夫人年輕幾歲,再加之她是前太醫院院判孫太醫的嫡女,精通醫道,駐顏有術,看上去只有四十來歲的模樣。
謝老夫人就笑道:「怎麼不好,不過也比不上南方養人,嫂子這模樣,竟和當初離京時一點兒都沒有變。」
說的孫氏就笑了起來,拉著謝老夫人坐下,又道:「你也沒什麼變化,四爺這麼爭氣,您將來定然是這大魏最享福的老封君。」
孫氏說著,又讓她的幾個孫子孫女給謝老夫人拜壽,浩浩蕩蕩的一行人,一看就是多子多福的老人家。這次謝三爺遷調回京,三房的老小也全都跟著回京了,以後便要在京城長住了。
謝老夫人就叫了靜姝上前,同孫氏道:「這就是阿昭的媳婦,你們還是頭一次見。」又對靜姝道:「這是大伯母。」靜姝便規規矩矩的向孫氏行了禮。
孫氏只忍不住上下打量著靜姝,又無奈道:「當年四爺成親的時候,原是想回來一趟的,偏身上不爽利,就沒來成,如今總算是見到真人了,真真是個好模樣。」她看著靜姝,眉眼中的笑意越髮帶著幾分深意。
兩個老人家在松鶴堂敘舊,外頭又有丫鬟來回話,說親戚朋友家的女眷們也都陸續進府了,靜姝便連同謝竹君一起去外頭迎客。
九月里正是深秋時節,雖有幾分涼意,但在陽光下仍舊照得人暖洋洋的,靜姝笑著招呼前來赴宴的太太奶奶們,偶然得了閒暇,在偏廳小憩,卻遇上謝昭帶著幾個世家子弟們從廊下經過,前往松鶴堂給謝老夫人磕頭拜壽。
那人就在門口停留片刻,轉身走到廳中,就著她沒有喝完了那一杯茶,一口飲盡。
丫鬟見了,只急忙上前道:「老爺,奴婢這就再去給老爺您沏一杯茶來。」
謝昭卻已經放下了茶杯,滿眼看著靜姝,笑道:「你再沏來這茶,沒有這杯茶好。」
靜姝只羞的低下了頭,側首時卻瞧見門口等著謝昭的少年們一個個趴在隔扇上往裡頭張望。
謝昭迴轉身,臉上溫文爾雅的笑容就不見了,神色又恢復了方才的冷肅,那些趴在隔扇上的孩子們只一個個都老實了幾分,低著頭等他出去,當朝首輔的威嚴,可是不容小覷的。
靜姝就又坐了下來,其實這會兒客人正多,她該出去應酬一會兒的,只是也不知道為什麼,她這幾日總覺得乏得很,晌午用了早飯,就有些昏昏欲睡,前幾日尚且能回房歪一會兒,這兩日卻沒了閒暇,只是這會子她實在有些扛不住了,少不得坐著打個盹兒。
她這廂正迷迷糊糊的,卻聽門外傳來一陣嘈雜的腳步聲,謝竹君火急火燎的從外頭進來道:「弟妹,總算給我找到你了,快……快隨我去儀門外,太后娘娘帶著皇上過來給母親拜壽了。」
靜姝冷不丁就驚了一跳,一下子就清醒了幾分,趙若蘭一向視謝老夫人如親生母親,只是她貴為太后,靜姝著實沒想到他們會親自出宮來拜壽的。
靜姝只忙吩咐下去道:「快去到松鶴堂請四爺出來,擺了香案接駕!」
一旁的謝竹君卻急忙攔住了道:「不用忙,我剛忘了說了,太后娘娘和皇上是微服出來的,說不想驚動了其他客人。」
靜姝這才鬆了一口氣,跟著謝竹君兩人一同前往儀門外迎客。
第200章 番外(7)
謝竹君已經從馬車裡下來了, 就站在謝家前院的影壁旁,上頭五世其昌的雕花仍像當年一樣栩栩如生,她拉著少年帝王的手, 同他道:「陛下, 這就是謝宅,當年母后小時候,曾在這裡住過好些日子。」
蕭熠今年已經八歲, 稚氣的臉上已呈現出幾分帝王的威嚴, 但聽趙如蘭這麼說, 雙眸中還是充滿了羨慕道:「真的嗎?這裡好玩嗎?母親小時候都玩些什麼呢?」身為大魏太子,蕭熠從小就養在宮裡, 對宮外的生活自是十分嚮往。
趙如蘭就笑了起來,細細的回想了片刻,只開口道:「我記得, 謝家的後院中有一顆棗樹,到了這個時節,正是打棗的時候, 下人們拿著竹子把熟透的棗子打下來,我們幾個孩子就在地上撿棗子,有時候饞得緊了,顧不得洗就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