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然而此時定安公主也在府中,他唯恐丟了國公府的臉面,也就不好再就此事同陳容知爭執。匆匆請辭後,進了書房。
陳沅知嘆了口氣,她雖與陳容知感情不深,可這事終歸是因她而起,如若坐視不理,於她自己而言,也安不下心來。
「爹爹走了。你且起來吧。」她攙扶起陳容知,又將袖中的絹帕遞與她拭淚:「現在最打緊的,還是四殿下那廂,他若不願和離,就算是爹爹出面說情,恐怕也不好如意。」
「殿下他...是應允的。」興許是才哭過,她說話時斷斷續續,抽噎了一下,才將話說完。
「四哥哥竟會應允?」這話饒是定安,也不敢相信。
四殿下素來重臉面,比起和離,他應選出妻才是。怎麼這會兒卻毫不猶豫地應下了。
「想來是他這幾日事忙,無暇顧及我,這才應下了和離一事。」
事忙?
陳沅知這幾日沒去進奏院當值,是以不知朝中發生了何事。而定安深居後宮,對於政事更是一無所知。
三人皆不知四皇子忙於何事。不過,他既答應和離,於陳容知而言,也算是件好事。
「何時可以拿著和離書?」
「隨時皆可。只是爹爹那廂...」她抬了抬眸,猶豫地望向書房的那處。
「爹爹那廂由我去說。你且去將和離書拿來。」
陳容知一聽,眼圈頓時紅了,她垂著眸子,眼淚一顆顆地砸在地面上:「多謝長姐。」
她才走,定安便拉著陳沅知回了知闌院。
一路上,沒少聽定安數落。
「你幫她做甚麼?她今日有這下場,怪得了誰?全是她自己應得的!」
「今朝和離,他日若是後悔了,你怎知她不會將一身怨恨傾瀉到你身上?」
陳沅知自是知曉其中的道理,她替定安斟了盞茶後,緩緩開口道:「她先前蠢笨,做了不少不入眼的事。這些事抹不去,我也不會因她一句道歉便心軟。只是,她同四殿下的事,著實是因我而起,我若放任不管,日後恐無法安心。再者,冬狩那夜,若非是她出手相救...」
話說到此,陳沅知忽然壓低了聲音。後山那事,除了她與陳容知知曉外,從未向第三人提起,便是無話不談的定安,也還蒙在鼓裡。
「那夜究竟發生了何事?」
發覺她神色不大對勁,定安拉起她的手,滿臉關切地問道。 JSG
陳沅知原不想開口,只想揉碎了往肚子裡吞。
可是這事若要繼續往下查,日後定是瞞不住的。定安不是外人,是一同長大的手帕交,並且也連帶著血緣關係,同她說一說其實也不妨事。
幾盞茶後,定安鼻尖翕動,她拉著陳沅知的手顯然哆嗦了一下。再抬眸時,眼底儘是怒氣。
「誰敢他的膽子。」她咬著牙,一字一句發狠地說道:「如若教我查清,非得將他生吞活剝了!」
「你怎麼也不同我說。」
陳沅知抿了抿嘴:「這事難以啟齒,我不知該怎麼說出口。那夜也多虧了她,權當是我還她一個人情吧。」
定安嘆了口氣,點點頭道:「也好。你素來不愛欠別人的。」
*
日子過得快,五日後,祈福節。
長街上,永定橋邊,人頭攢動,攘來熙往。
這一夜,陳沅知身著玉白色直領襖子,外襯淺藍對襟比甲,紅色的織金馬面垂在繡花鞋上,通體華貴。
銀荔替她綰了個嬌俏的髮髻,又將花勝樓那置辦的頭面一一戴上。銅鏡映出一張如花嬌艷的面容,眼波流轉時,極為勾人。
「姑娘,可要吃些膳食墊墊肚子。」
眼下不過酉時,離祈福節最熱鬧戌時還差三個時辰。
「不吃了。現在吃,哪還有胃口吃旁的。」
銀荔輕笑了一聲,替她戴上最後一支步搖後,不由地誇讚道:「姑娘今夜定是京中最奪人眼目的。」
「又揶揄我。」她邊說邊邁出府門。
正要上馬車時,不知打哪冒出一個侍婢,侍婢被她的容貌驚艷,看直了眼。險些忘記主子交付的正事。
「姑娘,這是給你的。」侍婢手裡握著一卷紅繩束縛的紙箋。
紙箋不寬,約莫一指。
陳沅知接過後,愣了一下,一雙白皙的手解開紅繩後,只見紙面上以端莊的小楷謄抄著一句詩。
這字跡她認得,是李縝的。
紙面上寫著: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姑娘,怎麼了?」
陳沅知搖了搖頭,也是一臉不解。她藏好紙條,打算等碰面時問上一問。
然而,馬車才行了幾步,又有一身著同樣衣裳的侍婢攔住了她。
仍是紅繩束縛的紙箋。
同樣的字跡,這張紙面上寫著: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瞧見這句話時,她驀地反應了過來。
這些詩詞皆是用來表明心跡的。
見她面上緋紅,手裡慌亂地藏著紙條,銀荔好奇地皺了皺眉:「姑娘,當真沒事嗎?」
「沒...沒事。」
從國公府到永定橋不過一炷香的時間。
可馬車走走停停,不斷地有侍婢送來紙條。
每一張紙條上,皆以同樣的字跡謄著詩詞。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陳沅知嘆了口氣,她雖與陳容知感情不深,可這事終歸是因她而起,如若坐視不理,於她自己而言,也安不下心來。
「爹爹走了。你且起來吧。」她攙扶起陳容知,又將袖中的絹帕遞與她拭淚:「現在最打緊的,還是四殿下那廂,他若不願和離,就算是爹爹出面說情,恐怕也不好如意。」
「殿下他...是應允的。」興許是才哭過,她說話時斷斷續續,抽噎了一下,才將話說完。
「四哥哥竟會應允?」這話饒是定安,也不敢相信。
四殿下素來重臉面,比起和離,他應選出妻才是。怎麼這會兒卻毫不猶豫地應下了。
「想來是他這幾日事忙,無暇顧及我,這才應下了和離一事。」
事忙?
陳沅知這幾日沒去進奏院當值,是以不知朝中發生了何事。而定安深居後宮,對於政事更是一無所知。
三人皆不知四皇子忙於何事。不過,他既答應和離,於陳容知而言,也算是件好事。
「何時可以拿著和離書?」
「隨時皆可。只是爹爹那廂...」她抬了抬眸,猶豫地望向書房的那處。
「爹爹那廂由我去說。你且去將和離書拿來。」
陳容知一聽,眼圈頓時紅了,她垂著眸子,眼淚一顆顆地砸在地面上:「多謝長姐。」
她才走,定安便拉著陳沅知回了知闌院。
一路上,沒少聽定安數落。
「你幫她做甚麼?她今日有這下場,怪得了誰?全是她自己應得的!」
「今朝和離,他日若是後悔了,你怎知她不會將一身怨恨傾瀉到你身上?」
陳沅知自是知曉其中的道理,她替定安斟了盞茶後,緩緩開口道:「她先前蠢笨,做了不少不入眼的事。這些事抹不去,我也不會因她一句道歉便心軟。只是,她同四殿下的事,著實是因我而起,我若放任不管,日後恐無法安心。再者,冬狩那夜,若非是她出手相救...」
話說到此,陳沅知忽然壓低了聲音。後山那事,除了她與陳容知知曉外,從未向第三人提起,便是無話不談的定安,也還蒙在鼓裡。
「那夜究竟發生了何事?」
發覺她神色不大對勁,定安拉起她的手,滿臉關切地問道。 JSG
陳沅知原不想開口,只想揉碎了往肚子裡吞。
可是這事若要繼續往下查,日後定是瞞不住的。定安不是外人,是一同長大的手帕交,並且也連帶著血緣關係,同她說一說其實也不妨事。
幾盞茶後,定安鼻尖翕動,她拉著陳沅知的手顯然哆嗦了一下。再抬眸時,眼底儘是怒氣。
「誰敢他的膽子。」她咬著牙,一字一句發狠地說道:「如若教我查清,非得將他生吞活剝了!」
「你怎麼也不同我說。」
陳沅知抿了抿嘴:「這事難以啟齒,我不知該怎麼說出口。那夜也多虧了她,權當是我還她一個人情吧。」
定安嘆了口氣,點點頭道:「也好。你素來不愛欠別人的。」
*
日子過得快,五日後,祈福節。
長街上,永定橋邊,人頭攢動,攘來熙往。
這一夜,陳沅知身著玉白色直領襖子,外襯淺藍對襟比甲,紅色的織金馬面垂在繡花鞋上,通體華貴。
銀荔替她綰了個嬌俏的髮髻,又將花勝樓那置辦的頭面一一戴上。銅鏡映出一張如花嬌艷的面容,眼波流轉時,極為勾人。
「姑娘,可要吃些膳食墊墊肚子。」
眼下不過酉時,離祈福節最熱鬧戌時還差三個時辰。
「不吃了。現在吃,哪還有胃口吃旁的。」
銀荔輕笑了一聲,替她戴上最後一支步搖後,不由地誇讚道:「姑娘今夜定是京中最奪人眼目的。」
「又揶揄我。」她邊說邊邁出府門。
正要上馬車時,不知打哪冒出一個侍婢,侍婢被她的容貌驚艷,看直了眼。險些忘記主子交付的正事。
「姑娘,這是給你的。」侍婢手裡握著一卷紅繩束縛的紙箋。
紙箋不寬,約莫一指。
陳沅知接過後,愣了一下,一雙白皙的手解開紅繩後,只見紙面上以端莊的小楷謄抄著一句詩。
這字跡她認得,是李縝的。
紙面上寫著: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姑娘,怎麼了?」
陳沅知搖了搖頭,也是一臉不解。她藏好紙條,打算等碰面時問上一問。
然而,馬車才行了幾步,又有一身著同樣衣裳的侍婢攔住了她。
仍是紅繩束縛的紙箋。
同樣的字跡,這張紙面上寫著: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瞧見這句話時,她驀地反應了過來。
這些詩詞皆是用來表明心跡的。
見她面上緋紅,手裡慌亂地藏著紙條,銀荔好奇地皺了皺眉:「姑娘,當真沒事嗎?」
「沒...沒事。」
從國公府到永定橋不過一炷香的時間。
可馬車走走停停,不斷地有侍婢送來紙條。
每一張紙條上,皆以同樣的字跡謄著詩詞。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