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每任皇帝從登基起,就開始給自己修陵墓,所以一應後事都是準備好的。

  太后新喪,太上皇病重,宮裡這些日子都是靜悄悄的,一點嬉笑聲不聞。

  這日黛玉正抱著女兒學寫字,忽見辛泓承進來,將女兒直接交給奶娘,然後對她鄭重道:「出了件大事,皇爺爺方才命人賞了一杯毒酒給義忠親王。」

  黛玉手裡的帕子落在地上。

  「叫人看好兒女,別嚇著他們。這兩日,咱們得日夜守在皇爺爺跟前。」

  黛玉明白了他的言外之意:太上皇只怕就在這兩日了,甚至他本人也明白,所以最後一件事情是賜死了義忠親王。

  這是他最後一道聖旨。

  從這兒之後,太上皇就一直昏迷著。直到兩日後的夜晚,才忽然清醒過來。他看著烏鴉鴉跪了一地的兒孫:「皇上,太子和太子妃留下吧。」

  他看了辛泓承和黛玉片刻,好像有無數話要交代,但最終也只說了一句:「佳兒佳婦,必要善始善終。」

  兩人含淚應了。

  之後太上皇又獨獨留下皇上:「叫他隨朕去了,朕也安心,你也可安心了。」

  否則義忠親王活一日,終究是一日的隱患。尤其是他曾做過太子,是為正嫡,他的子孫自然也是正嫡。來日有不軌之心,打著這個旗號謀逆起來,禍起蕭牆又是國家的大禍。

  皇上哽咽:「兒子明白父皇的苦心。」

  太上皇目光渙散起來:「若他是真的瘋癲,活著也是受罪,若是假瘋自然所圖非小,索性朕帶了他去吧。」他氣息漸弱,卻忽然用了力氣抓住皇上的手:「別讓太子重蹈他的覆轍。皇上,你記著,別百般猜忌太子,別試探冷落太子,別,別讓一國儲君怕到覺得自己不謀反就活不下去。」

  太上皇聲音悽厲卻又微弱:「你記著,千萬記著!」

  皇上從太上皇的話中,聽出了無盡的苦澀和之前從未流露出的悔意。而他也似乎窺見了一點,當年那位太子皇兄謀逆的內情。

  原本他以為只是圈禁不曾賜死,是太上皇的仁慈。可原來,父子二人的是非也早都在彼此心裡。誰都後悔,但誰也不曾寬容對方半分。

  皇上剛要答應下來,便聽見太上皇喉間一陣聲響,人已經去了。

  他怔怔片刻後,才伏在榻旁痛哭失聲。

  --

  「曰肅時雨若,曰乂時暘若,怎麼解?」

  辛泓承到明正宮的時候,正好聽見皇上在考較自己的長子。

  彼時距離太上皇崩逝又是兩年過去。

  而這個他與黛玉等了兩年才得來的長子,已然十歲出頭。小小的少年郎有著跟父親一樣的面龐輪廓,但眉眼間上卻多了幾分母親的秀麗。

  還好。辛泓承心道:還好聰明也隨了母親。這孩子過目不忘的,比自己當年上書房輕鬆多了。

  「回皇爺爺,這句話出自《尚書·洪範》。意思就是君主的施政能引起天地變化,上天和人心之間可以互相感應。」

  辛泓承有點恍惚,兒子回答皇上的樣子,好似當年他站在那裡,回答太上皇的提問。

  不同的只是,皇上不熱衷體罰,手裡沒有小竹鞭隨時敲人。

  皇上見他來了,便把孫子的教育大業暫且放下,然後將辛泓承叫到內書房去,下巴抬了抬,示意他看桌上一份寫好的聖旨:「打開看看。」

  這些年來,辛泓承看過的摺子無數,也曾在皇上偶然身體有恙時代理過朝政。

  於是他自然而然的拿起了這道聖旨,然後呆立當場。

  直到他回了重華宮,仍舊是有些魂不守舍。

  黛玉正在打點年節下要送給母親的節禮,見此不由笑道:「多少年未見你這樣了,今兒是怎麼了?」

  辛泓承回神,將人都打發出去後,才望著妻子,言簡意賅扔下天雷:「父皇要退位,從明兒起,你就要做皇后了。」

  黛玉:……

  見黛玉驚怔程度不下於自己方才,辛泓承才覺得回過神來,一顆心落在腔子裡。他仍舊如同十年前一樣,張開手臂,是他安慰黛玉,卻也是黛玉一直陪伴安慰他:「你放心,都有我。」

  黛玉望著他,宛然一笑。

  前路迢迢,終有人相伴。

  完。

  作者有話要說:  鞠躬感謝每一位看完此文的小可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