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片刻之後,未聞殿中再有聲響,外頭的紫檀走了進來, 目光落在了二人交疊的雙手上, 輕輕一咳,道:「殿下,大公公送了摺子來, 說是雲大人定奪不得, 須得給您過目才行。」
感受到紫檀的視線,止妄緩緩地挪開了手,一身寶光,面容平靜。
但眼下君王多日未醒,朝中的不少摺子都送到了姜昭殿內, 她經紫檀這麼一提醒,也沒了過多的心思放在自己的兒女情長上。
姜昭頷首道:「那便送進來吧。」
得了姜昭的准許,紫檀便領著大公公和若干宮人入內。那大公公走進內殿, 瞧見了裡頭端坐著個俊俏僧人, 先是一愣, 而後迅速收拾好心態後,立即招呼著宮人將摺子放置好。
許是深夜瞧見一國公主的殿中坐了個僧人, 著實稀奇,這些宮人一面放著摺子,一面頻頻偷著瞧。
這大公公先前是跟著先帝的,先帝駕崩後又跟著姜硯, 稱得上是宮裡地位最高的老人。昔年先帝寵愛這女兒,屢屢讓他派人多瞧著這貴主,那可當真是要什麼給什麼,有什麼不順心就先給處理了,故而大公公也算是瞧著這貴主長大的。
他深知這貴主早年行事荒唐,頗愛俊俏貌美的郎君,如今瞧上個俏和尚似乎也不為過,只是這和尚是君主頗為重視的一個,這便有些不妥當了。
大公公思來想去,想得那老腸子都打起了結,待他領著那些宮人出去後,便沉聲警告道:「淮城殿下近來憂思甚重,須得禮佛開解,也非什麼要緊事,但也不可到處亂說,聽明白了嗎?」
那些宮人在宮裡待得久了,自然也曉得什麼能說得,什麼不能說得,當即謹言慎行地連連稱是。
……
此時留仙殿內,簾紗如雲,燭台通明,瑞獸香爐緩緩地升起一抹淡雅的香。下方的碳爐靜靜地燃燒著,偶有細微的風拂過時,才輕輕崩開一聲響。
案牘前的女郎將奏摺緩緩翻過,她蹙著眉頭,一手抵著臉頰,一手執著硃筆,似乎有些苦惱。
餘光瞥過,她瞧見止妄還坐在那兒,他取了本書,正安安靜靜地翻看著,眉眼低垂,端正清雅,如若天人之姿。
姜昭受此風姿所惑,不由得頻頻瞧去,待她幾眼瞟過,卻也看清了那書封上的字。
留仙殿先前住的是明妃,明妃好讀書,故而殿中藏書不計其數,先前整理了一些放入藏書閣,但殿內還是留著不少。而此時止妄所翻看的,正是昔年姜昭從明妃那兒竊的《西域六記》。
姜昭一時有些恍然,止妄來到洛陽陪了她許久,她都快忘了,他也曾是受萬民朝拜,受百姓敬仰的一國之君。
可來到洛陽之後,除了一個西域高僧的頭銜,他似乎什麼也沒有,沒有熟悉的子民,沒有熟悉的土地,更沒有錦衣玉食、萬眾敬仰……他是不是、後悔了?
想到此處的姜昭心亂如麻。
然而正當她出神之際,這僧人卻款款走至她身側,看了那摺子半響。他俯身,指腹落在白頁之上,腕處的佛珠稍稍滑落,輕扣上青玉桌案。
清脆一響,姜昭回了神。
「戶部侍郎言,江東地帶今年收成不佳,百姓生計成難事,倘若依常賦稅,恐惹民怨。」止妄道,「江東乃一片沃土,國稅之中有四成出自於此,若是江東收成不佳,恐怕是有礙財政。」
他的聲音頓了頓,「殿下最好是要派人去瞧一瞧,江東收成不佳的緣故了。」
姜昭放下手中的硃筆,道:「你所言正是我之意。」
她美眸轉過,看向止妄,玩笑道:「若有一日你不做和尚了,我定要叫皇兄拜你為中書令,以你的治世之才,定會讓我大齊海晏河清,萬國來朝。」
止妄被她逗得彎了彎嘴角,「殿下說笑了。」
「我可沒說笑。你以為你僅知拜佛修禪,可佛國政教合一,你又焉知這多年所學,更多的是禮佛還是治國呢?」
姜昭撇了撇嘴,又翻開了下一本摺子。
……
一晃多日過去,姜昭已經批了不知多少份摺子了,哪怕是有止妄在一旁幫著她,她也覺得心神生了倦怠。
她奇怪不已,為何藥效已過,卻始終不見她皇兄醒來。思來想去都覺得分外不妥,於是當夜她便去了貞觀殿。
月懸中空,貞觀殿燈火通明。殿外守著若干宮女太監,殿門緊閉,一派寂靜無聲。
姜昭踏入此地時,忽覺這氣氛幾分怪異,她下意識地摸了摸腰側的長鞭。
紫檀對著這些宮人道:「淮城殿下來訪,還請各位通報一聲。」
一宮人聞言走上前,恭恭敬敬地道:「皇后娘娘正在服侍陛下用藥,還請殿下稍等片刻。」
姜昭頷首,便在殿外候了些許時辰。
終於在她即將要百無聊賴地去糟蹋院裡的花草時,宮人才款款走了出來,示意她進去。
挽過殿內珠簾,坐在榻畔的王皇后才堪堪放下藥碗,她起身將紗帳放下。朦朦朧朧的紗帳遮掩去姜硯的面容,只能瞧見一個若有若無的身影。
姜昭走近想瞧瞧皇兄,卻被迎面而來的王皇后擋去了視線,王皇后拉著她的手,面色哀淒,對著她訴道:「阿昭,陛下他多日不醒,我可該如何是好?」
姜昭被這淒淒的哭訴,惹得心頭一緊,只覺得愧疚不已,她連忙安撫道:「皇嫂,皇兄定然會無礙的,你切莫過於傷神……太醫、太醫是如何說的?」
感受到紫檀的視線,止妄緩緩地挪開了手,一身寶光,面容平靜。
但眼下君王多日未醒,朝中的不少摺子都送到了姜昭殿內, 她經紫檀這麼一提醒,也沒了過多的心思放在自己的兒女情長上。
姜昭頷首道:「那便送進來吧。」
得了姜昭的准許,紫檀便領著大公公和若干宮人入內。那大公公走進內殿, 瞧見了裡頭端坐著個俊俏僧人, 先是一愣, 而後迅速收拾好心態後,立即招呼著宮人將摺子放置好。
許是深夜瞧見一國公主的殿中坐了個僧人, 著實稀奇,這些宮人一面放著摺子,一面頻頻偷著瞧。
這大公公先前是跟著先帝的,先帝駕崩後又跟著姜硯, 稱得上是宮裡地位最高的老人。昔年先帝寵愛這女兒,屢屢讓他派人多瞧著這貴主,那可當真是要什麼給什麼,有什麼不順心就先給處理了,故而大公公也算是瞧著這貴主長大的。
他深知這貴主早年行事荒唐,頗愛俊俏貌美的郎君,如今瞧上個俏和尚似乎也不為過,只是這和尚是君主頗為重視的一個,這便有些不妥當了。
大公公思來想去,想得那老腸子都打起了結,待他領著那些宮人出去後,便沉聲警告道:「淮城殿下近來憂思甚重,須得禮佛開解,也非什麼要緊事,但也不可到處亂說,聽明白了嗎?」
那些宮人在宮裡待得久了,自然也曉得什麼能說得,什麼不能說得,當即謹言慎行地連連稱是。
……
此時留仙殿內,簾紗如雲,燭台通明,瑞獸香爐緩緩地升起一抹淡雅的香。下方的碳爐靜靜地燃燒著,偶有細微的風拂過時,才輕輕崩開一聲響。
案牘前的女郎將奏摺緩緩翻過,她蹙著眉頭,一手抵著臉頰,一手執著硃筆,似乎有些苦惱。
餘光瞥過,她瞧見止妄還坐在那兒,他取了本書,正安安靜靜地翻看著,眉眼低垂,端正清雅,如若天人之姿。
姜昭受此風姿所惑,不由得頻頻瞧去,待她幾眼瞟過,卻也看清了那書封上的字。
留仙殿先前住的是明妃,明妃好讀書,故而殿中藏書不計其數,先前整理了一些放入藏書閣,但殿內還是留著不少。而此時止妄所翻看的,正是昔年姜昭從明妃那兒竊的《西域六記》。
姜昭一時有些恍然,止妄來到洛陽陪了她許久,她都快忘了,他也曾是受萬民朝拜,受百姓敬仰的一國之君。
可來到洛陽之後,除了一個西域高僧的頭銜,他似乎什麼也沒有,沒有熟悉的子民,沒有熟悉的土地,更沒有錦衣玉食、萬眾敬仰……他是不是、後悔了?
想到此處的姜昭心亂如麻。
然而正當她出神之際,這僧人卻款款走至她身側,看了那摺子半響。他俯身,指腹落在白頁之上,腕處的佛珠稍稍滑落,輕扣上青玉桌案。
清脆一響,姜昭回了神。
「戶部侍郎言,江東地帶今年收成不佳,百姓生計成難事,倘若依常賦稅,恐惹民怨。」止妄道,「江東乃一片沃土,國稅之中有四成出自於此,若是江東收成不佳,恐怕是有礙財政。」
他的聲音頓了頓,「殿下最好是要派人去瞧一瞧,江東收成不佳的緣故了。」
姜昭放下手中的硃筆,道:「你所言正是我之意。」
她美眸轉過,看向止妄,玩笑道:「若有一日你不做和尚了,我定要叫皇兄拜你為中書令,以你的治世之才,定會讓我大齊海晏河清,萬國來朝。」
止妄被她逗得彎了彎嘴角,「殿下說笑了。」
「我可沒說笑。你以為你僅知拜佛修禪,可佛國政教合一,你又焉知這多年所學,更多的是禮佛還是治國呢?」
姜昭撇了撇嘴,又翻開了下一本摺子。
……
一晃多日過去,姜昭已經批了不知多少份摺子了,哪怕是有止妄在一旁幫著她,她也覺得心神生了倦怠。
她奇怪不已,為何藥效已過,卻始終不見她皇兄醒來。思來想去都覺得分外不妥,於是當夜她便去了貞觀殿。
月懸中空,貞觀殿燈火通明。殿外守著若干宮女太監,殿門緊閉,一派寂靜無聲。
姜昭踏入此地時,忽覺這氣氛幾分怪異,她下意識地摸了摸腰側的長鞭。
紫檀對著這些宮人道:「淮城殿下來訪,還請各位通報一聲。」
一宮人聞言走上前,恭恭敬敬地道:「皇后娘娘正在服侍陛下用藥,還請殿下稍等片刻。」
姜昭頷首,便在殿外候了些許時辰。
終於在她即將要百無聊賴地去糟蹋院裡的花草時,宮人才款款走了出來,示意她進去。
挽過殿內珠簾,坐在榻畔的王皇后才堪堪放下藥碗,她起身將紗帳放下。朦朦朧朧的紗帳遮掩去姜硯的面容,只能瞧見一個若有若無的身影。
姜昭走近想瞧瞧皇兄,卻被迎面而來的王皇后擋去了視線,王皇后拉著她的手,面色哀淒,對著她訴道:「阿昭,陛下他多日不醒,我可該如何是好?」
姜昭被這淒淒的哭訴,惹得心頭一緊,只覺得愧疚不已,她連忙安撫道:「皇嫂,皇兄定然會無礙的,你切莫過於傷神……太醫、太醫是如何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