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天不可能是地,地不可能是人。顧九思將道與自然認作同一物,無疑是封死了本次的辯論。此時已被逼入絕境,面對止妄的發問,他應或不應,似乎都已經無法扭轉敗局。
賓客譁然,眾多竊竊私語中,他已然聽見了些許貶低他的言辭。顧九思深受皇恩,哪怕是權臣貴胄都對他多有追捧,如何忍得被這些人評頭論足,當即覺得頗受羞辱,就推翻了香案摔袖離去。
隨他而來的道宗一眾見此,也知顏面無光,留下了句「今日顧道長身體不適,他日再一較高下」,也忙跟著顧九思匆匆離開國寺。
止妄身側的小沙彌喜笑顏開,連連道了幾句「阿彌陀佛」,他撤下了香案,又扭頭對著不動如山的止妄道:「法師果然如方丈所言的那般佛法高深,今日一番激辯,弟子聽了也深有所得!」
這小沙彌眼中的崇拜近乎如水般將要溢出,「法師日後若是要在洛陽開壇論法,弟子定要前去受教。」
止妄朝他溫和地笑了笑,道:「若能以此鄙陋見地與洛陽高僧一同論法,是貧僧之幸,那便承君吉言了。」
又見老方丈遠遠走來,止妄挽袖起身,不敢再坐團蒲之上,忙迎著去。
老方丈倒也不說其他,只環顧了一番四周,道:「此地人多,法師論勝了顧道師。恐會多受香客叨擾,不若先回禪房小憩?」
這時,止妄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周遭香客的神色熱切,若非有一眾沙彌守著,恐怕便要立即衝來拜會。
他唯恐人多生亂,便順著老方丈的意思,先回了禪房。
.....
卻說顧九思回了宮廷,因此事如鯁在喉,本就懷著火氣在心,又聽道童來報有貓糟蹋了他養的草藥,更是氣急敗壞,當即下了殺畜令。於是一連幾日,但凡是靠近道觀百米的貓兒狗兒,都統統被丟入火爐做了炭灰。
偶有其他宮的太監宮女路過道觀,聽見這些貓兒狗兒的慘叫,都給嚇得全身發麻。
一日小太子從宮女嘴裡聽說了這事,不由得擔憂起他的小白貓。午休時,他趁著宮女不注意,換了身便服就從東宮溜去了道場。
這會兒道場裡的內侍又捉了一批貓狗關在竹籠里,正準備將它們活活燒死。小太子躲在紅木門後,看著那些大大小小的貓狗,一團挨著一團地嗚咽叫喚,又是悽慘又是可憐,不由得對顧九思的行徑恨得牙痒痒。
火爐內的火舌大盛,太監們拎起一個竹籠,似乎是要準備丟進去了。小太子忙沖了進去,粉面含怒地喝道:「住手!」
這裡的太監們總歸是識得宮裡的小太子的。他們聽見了這位貴人的話,一時之間拿著竹籠,丟也不是不丟也不是,戰戰兢兢地站在那兒為難得很。
小太子見此,心下怒意更甚,斥道:「你們好生大的膽子,聽得那妖道的話,竟聽不得孤的話了?!」
他年歲雖小,但總歸是皇家養出的貴胄,日後更是要繼承大統的儲君。諸位太監見小太子頗有威儀,自然也不敢再欺他年歲小,便顧不得顧九思的命令,將手裡的籠子都給放下了。
尚在丹房內的顧九思聽見小太子的聲音,挽著拂塵走了出來。
他瞧著那小小的儲君,笑道:「太子心善,然而這些孽畜頗有野性,在宮中也多是禍端。若是畜生禍及了人,這一念之善可就是萬般之惡了呀。」
姜祐見了顧九思,目色更怒。
他年歲小,但心思卻是尤為通明。這道士入宮以後,蠱惑他父皇痴迷丹術,又幾次三番地以所謂相術,說他無明君之相,更說大齊日後的國運並不在他。
這是何等賊子之言,竟如此妄議儲君。可恨他父皇受了此人矇騙,當真還信了幾分。
思及此處,姜祐冷笑:「你這妖道能言善辯,可孤豈需你教孤做事?」
小太子的話倒叫人聽得分外耳熟,顧九思想了想,竟是想到了那位淮城長公主。
顧九思瞧這小娃娃穿著身常服,項上裹著雪白的貂絨,冷笑之時更是神似了幾分,他心說這兩位不愧是姑侄。
無意浪費時間與個小娃娃計較,顧九思氣也消得差不多了,就令那些太監將那些畜生放掉,隨了太子的意,自個兒又回到了丹房繼續練丹。
那日與西域法師論道大敗的事已傳入君王耳中,而後更是聽聞國寺將那法師送入宮後,君王親召此人徹夜長談,顧九思懷疑這些日子不見君王來道場,多半是因為那個西域和尚的緣故。
他心知自己能夠過得如此快活,全賴於君王恩寵,如今若是君王不愛道,反愛佛了去,他可該如何是好?
於是思來想去,他已有心全力研製丹藥,在除夕宴獻上,以此重獲聖寵。
-
除夕宴前夕,姜昭總算是大病初癒。
她再度走在宮城內時,四處已是張燈結彩,滿目流光的景象。
病中之時,孫太醫從公主府趕自宮廷親自為她把脈,豈料他前去太醫院備錄時,瞧見了太醫令為君王所開的藥方。本也是無心一瞥,竟讓他知曉了君王的隱疾。
孫太醫將此事告知姜昭後,她方明白為何帝後不睦,為何她皇兄一直子嗣不豐……
四周是長廊庭花、紅綢彩燈,然而便是如此喜慶之景,姜昭一揚美眸,依舊是憂心忡忡地嘆了口氣。
紫檀跟在自家殿下身後,忽聞這麼一聲,也微蹙起了眉,憂道:「殿下自回宮後,倒更添了許多愁緒。」
賓客譁然,眾多竊竊私語中,他已然聽見了些許貶低他的言辭。顧九思深受皇恩,哪怕是權臣貴胄都對他多有追捧,如何忍得被這些人評頭論足,當即覺得頗受羞辱,就推翻了香案摔袖離去。
隨他而來的道宗一眾見此,也知顏面無光,留下了句「今日顧道長身體不適,他日再一較高下」,也忙跟著顧九思匆匆離開國寺。
止妄身側的小沙彌喜笑顏開,連連道了幾句「阿彌陀佛」,他撤下了香案,又扭頭對著不動如山的止妄道:「法師果然如方丈所言的那般佛法高深,今日一番激辯,弟子聽了也深有所得!」
這小沙彌眼中的崇拜近乎如水般將要溢出,「法師日後若是要在洛陽開壇論法,弟子定要前去受教。」
止妄朝他溫和地笑了笑,道:「若能以此鄙陋見地與洛陽高僧一同論法,是貧僧之幸,那便承君吉言了。」
又見老方丈遠遠走來,止妄挽袖起身,不敢再坐團蒲之上,忙迎著去。
老方丈倒也不說其他,只環顧了一番四周,道:「此地人多,法師論勝了顧道師。恐會多受香客叨擾,不若先回禪房小憩?」
這時,止妄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周遭香客的神色熱切,若非有一眾沙彌守著,恐怕便要立即衝來拜會。
他唯恐人多生亂,便順著老方丈的意思,先回了禪房。
.....
卻說顧九思回了宮廷,因此事如鯁在喉,本就懷著火氣在心,又聽道童來報有貓糟蹋了他養的草藥,更是氣急敗壞,當即下了殺畜令。於是一連幾日,但凡是靠近道觀百米的貓兒狗兒,都統統被丟入火爐做了炭灰。
偶有其他宮的太監宮女路過道觀,聽見這些貓兒狗兒的慘叫,都給嚇得全身發麻。
一日小太子從宮女嘴裡聽說了這事,不由得擔憂起他的小白貓。午休時,他趁著宮女不注意,換了身便服就從東宮溜去了道場。
這會兒道場裡的內侍又捉了一批貓狗關在竹籠里,正準備將它們活活燒死。小太子躲在紅木門後,看著那些大大小小的貓狗,一團挨著一團地嗚咽叫喚,又是悽慘又是可憐,不由得對顧九思的行徑恨得牙痒痒。
火爐內的火舌大盛,太監們拎起一個竹籠,似乎是要準備丟進去了。小太子忙沖了進去,粉面含怒地喝道:「住手!」
這裡的太監們總歸是識得宮裡的小太子的。他們聽見了這位貴人的話,一時之間拿著竹籠,丟也不是不丟也不是,戰戰兢兢地站在那兒為難得很。
小太子見此,心下怒意更甚,斥道:「你們好生大的膽子,聽得那妖道的話,竟聽不得孤的話了?!」
他年歲雖小,但總歸是皇家養出的貴胄,日後更是要繼承大統的儲君。諸位太監見小太子頗有威儀,自然也不敢再欺他年歲小,便顧不得顧九思的命令,將手裡的籠子都給放下了。
尚在丹房內的顧九思聽見小太子的聲音,挽著拂塵走了出來。
他瞧著那小小的儲君,笑道:「太子心善,然而這些孽畜頗有野性,在宮中也多是禍端。若是畜生禍及了人,這一念之善可就是萬般之惡了呀。」
姜祐見了顧九思,目色更怒。
他年歲小,但心思卻是尤為通明。這道士入宮以後,蠱惑他父皇痴迷丹術,又幾次三番地以所謂相術,說他無明君之相,更說大齊日後的國運並不在他。
這是何等賊子之言,竟如此妄議儲君。可恨他父皇受了此人矇騙,當真還信了幾分。
思及此處,姜祐冷笑:「你這妖道能言善辯,可孤豈需你教孤做事?」
小太子的話倒叫人聽得分外耳熟,顧九思想了想,竟是想到了那位淮城長公主。
顧九思瞧這小娃娃穿著身常服,項上裹著雪白的貂絨,冷笑之時更是神似了幾分,他心說這兩位不愧是姑侄。
無意浪費時間與個小娃娃計較,顧九思氣也消得差不多了,就令那些太監將那些畜生放掉,隨了太子的意,自個兒又回到了丹房繼續練丹。
那日與西域法師論道大敗的事已傳入君王耳中,而後更是聽聞國寺將那法師送入宮後,君王親召此人徹夜長談,顧九思懷疑這些日子不見君王來道場,多半是因為那個西域和尚的緣故。
他心知自己能夠過得如此快活,全賴於君王恩寵,如今若是君王不愛道,反愛佛了去,他可該如何是好?
於是思來想去,他已有心全力研製丹藥,在除夕宴獻上,以此重獲聖寵。
-
除夕宴前夕,姜昭總算是大病初癒。
她再度走在宮城內時,四處已是張燈結彩,滿目流光的景象。
病中之時,孫太醫從公主府趕自宮廷親自為她把脈,豈料他前去太醫院備錄時,瞧見了太醫令為君王所開的藥方。本也是無心一瞥,竟讓他知曉了君王的隱疾。
孫太醫將此事告知姜昭後,她方明白為何帝後不睦,為何她皇兄一直子嗣不豐……
四周是長廊庭花、紅綢彩燈,然而便是如此喜慶之景,姜昭一揚美眸,依舊是憂心忡忡地嘆了口氣。
紫檀跟在自家殿下身後,忽聞這麼一聲,也微蹙起了眉,憂道:「殿下自回宮後,倒更添了許多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