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成天復這逆子既然如此頑固不肯聽勸,便跟盛家這艘破船一起沉下谷底吧!

  大凡官宦人家,講究的是傳承接續。

  不然的話,依著盛宣禾那樣的庸才緣何能官至二品大員?那都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因勢利導的緣故。

  單輪才學,他成家二郎哪裡比得盛宣禾差了?就是沒有盛家的根基,和秦家的幫襯罷了。

  現如今,盛宣禾的意外早死,便是盛家沒落的開始。

  其實從盛宣禾這一代時,仕途上就無甚建樹,盛家如今又沒有拿得出手的男丁,等到那個最大的盛書雲出仕的時候,也不知猴年馬月。

  盛老太太又犯了糊塗,不留在京城讓家裡的女眷走動好好經營人脈,偏偏帶著全家要回老家種田。

  不用多說,只待過個三五年,盛家再回來時,已經改天換地,接續不上時事了。

  到時候,就算盛家的子弟再怎麼成材,也獨木不成林,盛家的這艘破船眼看著就要湮滅在鄉野間了,可成天復這孩子居然還傻呼呼好地跟外祖母一家綁縛在一起……

  幸好他跟桂娘早早和離,及時止損。

  不過讓兒子去吃些苦頭也好,不撞南牆,他也不知誰才是真的對他好!

  跟甚是隆重的葬禮不同,盛家離開京城的時候便顯得悄無聲息了。

  關於盛宣禾的案子已經結案,那幾個被摁入刑司的殺手們全按照攔路搶劫的流寇處置,摁了手印,砍頭示眾。

  有些知道內情的,眼看這案子是如此草草了結,還等著盛家不服,擊鼓鳴冤。可沒想到還沒等案子了結,盛家便舉家遷出了京城,回老家去了。

  知晚知道祖母的打算,並非老太太真的嚮往隱居田園的生活。他們不留在京城,其實就是在避禍。

  雖然皇帝的兒子才是那個千刀萬剮的殺人犯,但是做臣子的就要打落牙齒活血吞。替陛下隱瞞了這家醜,更要避開慈寧王府,主動作出退讓的姿態。

  只要萬歲心裡感念這份情誼,將來盛家的子弟出仕,陛下總是要領一份人情的。

  當然這也要看陛下能不能活到盛家子弟成材那一日。眼下老太君也想不得那麼長遠,只盼著王芙安心生產,若是能生出嫡子,便是上天保佑,垂憐盛家。

  王芙這一路上,幸而得了香橋的照拂,心緒漸漸平穩了下來。雖然她與盛宣禾乃是新婚,但是畢竟隔著年歲,而且相處起來,也少了那種年少夫妻相伴的甜蜜感。

  最主要的是,當初那冰燈一事,盛宣禾有些傷了王芙的心。所以王氏這些日子來的悲痛更多的是感懷自己姻緣不幸,心疼腹內的孩子還沒有出生,便失去了爹爹。

  待來到葉城,站在一望無際的白川禾苗之間時,王芙在心情微微舒緩之餘,更多的是對自己寡居生活的茫然之感。

  葉城盛產水稻,如今是早春時節,鄉里早沒有閒人,全都去了田間地頭幹活。

  雖然在老宅留守的僕人一早得到消息,知道京城裡的一家都要搬遷回鄉,但除了幾個常用的老僕之外,再臨時僱請一些短工也很困難了,畢竟在農忙的時節壓根抽不出人手來忙乎內院的事情。

  祖母不想一回鄉里就遭人非議,所以也不讓管家尋人擾民,只讓帶來的僕役們將屋宅再簡單收拾一下便安置下來。

  雖然陛下要親派工匠修繕祖屋,但是最後到底被老太君以兒子喪期未滿,不宜動土勞民婉言謝絕了。

  一來是為了盛家節儉慣了的祖訓。

  二來兒子屍骨未寒,她們這些活著的人,也不好在衣食住行上太過鋪張。

  因為少了兒子的俸祿,離開京城的時候,她還命管事整頓了下內院的僕役,年歲太大的,給銀子讓他們還鄉去了,那些活絡些不願跟著回葉城的,也盡打發了,做到削減開銷。

  盛家莊園和鋪子雖然不像別的府上那麼闊綽,但是養活一大家子,維持體面但不鋪張的日子也勉強夠了。

  所以這次回鄉帶的人手也不多。當他們到達老宅住了進去的時候,發現鄉下老僕們也是匆匆忙忙收拾的屋子,活幹得並不怎麼仔細。

  別人還好些,可是成得晴卻發了好一頓的脾氣。

  她有些想不明白哥哥放著好好的京城宅院不住,為何偏也要跟著外祖母來到這偏遠的鄉下?

  她在成家一向過的是錦衣玉食的日子,往年盛家回老家祭祖時,她作為外孫女也不必跟來。所以看著屋子裡發黑的房梁,有些泛潮的牆壁,還有過時老舊的窗紗,都讓這位大小姐難以忍受。

  於是她忍不住跟母親和哥哥鬧開了,嚷著要回京城。

  因為有得晴起頭,香蘭也跟著鬧。

  在香蘭看來,若是在老家待幾日還好,這麼長此住下去,是要活活憋悶死人。也不知祖母是怎麼想的,為什么爹爹死了她們就得回老家?

  成天復向來是愛寵著妹妹的,幾乎是有求必應。

  這一次也是如此,他叫人套了馬車趕到門口,然後對兩個哭天抹淚的小姑娘說:「誰要是想回京城,便自己親自駕馬趕路去吧。」

  得晴哪裡會駕車?她被哥哥給氣哭了,一路哭嚷著要早些嫁人,不再受別人的氣!

  香蘭看成天復的意思堅決,倒是及時將話往回收了收,說了一套行雲流水的馬屁經,大概的意思是:只要表哥在,哪裡都是高門雅閣,帶著讓人心安的書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