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頁
仗越打越遠,京都城內的老百姓重新過起了自己的小日子,很多人都已經不再關心南邊傳來的戰事消息,畢竟隔得太遠,眼前還有更加重要的柴米油鹽壓在頭上。
當然,四月末長江一帶大捷的消息傳來時,百姓們還是很激動了一陣。
五月上旬聞若丹領著大軍凱旋迴京,南邊只剩下小支的游兵散將還在負隅頑抗,他留了聞若青和崔瑾收拾殘局,自己領軍回都。
叛黨大軍已敗,他在此地的任務已完,和家人短暫相聚後,還得趕回西北邊關主持大局。
聞存山自覺年事已高,決定回京都養老,最重要的,也是時候把位置讓給年輕一輩的人了。
大家商議之下,由聞若檀前去接替他駐守霞嶺關。
聞若藍很快要回京迎娶新娘,瑾桓帝決定留他在京都,由他統領重新編整過的巡防軍。
這日璟桓帝到太后宮中請安時,例行公事地把他的決定說給太后聽。
他一直對崔太后很尊敬,登基以來的諸多重大決定都會一五一十地告訴自己的母親。
但也就只是告知而已,他和太后彼此心知肚明,太后的意見,再也不能左右他。
太后早知道先帝給她的皇帝兒子留了一道密旨的事,所以很識趣,大多數時候都只靜靜聽著,偶爾發表一點不痛不癢的意見。
但這日她還是忍不住了,冷笑著說:「皇上還真是信任聞家啊,西北遼東一線邊關重務交給他們也就算了,如今巡防軍統帥這麼重要的位置,你也毫不猶豫地交給他家,聽說皇上還準備把蕭山和虎山兩個大營都交給聞家老四統管?」
璟桓帝沉默一會兒,笑道:「有如此人才,為何不用?」
崔太后冷哼一聲,「那聞家老四,之前就波瀾不驚地把兩個大營都暗中掌握住了,聞家若是沒有嚴密的情報網,他怎麼能制住這麼多的將領?還有那條密道——」
璟桓帝打斷太后道:「聞家若真有什麼心思,叛軍圍城的時候,早就有異動了,太后怎麼還不明白?他們那時沒動,今後也不會動,他們手中的資源,當初既能不避嫌地暴露出來,足以證明他們的光明磊落,太后好好想一想吧。」
他說完,擱了茶盞起身告退。
朝中很快就恢復了正常的秩序。
蕭山和虎山兩個大營很快重新整編完畢,聞若翡不顧皇帝的挽留,執意辭去兩個大營的統領一職,竟真的準備回家過他觀花養鳥、煮酒品茗的悠閒日子。
他終於能好好地把聞家的整個情報網絡和暗樁組織重新清理調整一遍,也終於有了足夠的時間,可以好好地陪陪自己的妻子和女兒。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如今可以不必每次趕鴨子上架似的趕場來做了。
一天他把瓔姐兒抱在懷裡,在院子裡教她念《太公六韜》時,林蒔君和尹沉壁從正院回來,尹沉壁笑著與四伯見了禮,避回了自己在東廂的屋子。
林蒔君到父女倆面前一看,見丈夫手裡拿著的居然是本兵書。
她埋怨道:「瓔姐兒一個女孩子,你教她念這種兵書幹什麼?難不成你以後還想讓她上戰場?」
聞若翡徐徐笑道:「有什麼不可以?瓔姐兒喜歡的話就行,你不是說她膽兒大得很嗎?咱們家去年在錦華山遇險那次,她六嬸射殺了那兩個歹徒,她不是一點都不怕來著?」
他轉向女兒,「是不是啊?瓔姐兒?」
瓔姐兒大聲道:「對!我一點都不怕!」
「那爹教你念的《六韜》你喜不喜歡?」
「喜歡!」瓔姐兒的聲音更響亮。
「瓔姐兒乖,去吧。」聞若翡把女兒從膝上放下來,喚來她的丫頭把她領走了,這才瞧著妻子笑道:「今兒到日子了吧?」
林蒔君瞄他一眼,「對呀,你今兒晚上不許出去。」
「知道,我還能去哪兒?」聞若翡無奈道,「話說回來,女兒也不錯,你為什麼非要想著生兒子?你究竟是真喜歡兒子還是因為別的原因?」
林蒔君不說話。
聞若翡瞄了瞄院子,見東廂房的門窗緊閉,躬身過來握了握妻子的手,小聲道:「如果你是為了聞家男人四十無子可納妾這條規矩,那我告訴你,就算咱們今後只有瓔姐兒一個姑娘,我也絕不會納妾。」
「真的?」林蒔君抬眼看他,「你能發誓?」
「你要我發誓我就發誓,」聞若翡鄭重地說,「咱們家的男孩兒夠多了,楓默他們兩口子又才生了一個,所以現在聞家男丁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你何苦為這事自尋煩惱呢?」
林蒔君怔然半晌,展顏笑道:「好吧,那我暫且信你。」
她嘆了一聲,如釋重負道:「那今晚我還是帶瓔姐兒睡,你照舊去睡書房吧。」
「等等——」
他話還未說出口,他媳婦已經高高興興地扭身回了屋子。
聞若翡霎時間感到了強烈的失落。
大璟建昌元年五月十九日,聞若藍自西北邊關趕回京都,迎接自己二十歲的冠禮和三日後的婚禮。
此時聞老太君已率江氏、謝霜等人搬回了國公府,聞若藍的冠禮,便在國公府內的聞家祠堂舉行。
除了坐鎮西北大營的聞存山和遠在福州一帶與崔瑾一同收拾殘局的聞若青,其他人都到齊了,聞嘉硯和聞嘉恆也跟著七叔一同回了京都。
當然,四月末長江一帶大捷的消息傳來時,百姓們還是很激動了一陣。
五月上旬聞若丹領著大軍凱旋迴京,南邊只剩下小支的游兵散將還在負隅頑抗,他留了聞若青和崔瑾收拾殘局,自己領軍回都。
叛黨大軍已敗,他在此地的任務已完,和家人短暫相聚後,還得趕回西北邊關主持大局。
聞存山自覺年事已高,決定回京都養老,最重要的,也是時候把位置讓給年輕一輩的人了。
大家商議之下,由聞若檀前去接替他駐守霞嶺關。
聞若藍很快要回京迎娶新娘,瑾桓帝決定留他在京都,由他統領重新編整過的巡防軍。
這日璟桓帝到太后宮中請安時,例行公事地把他的決定說給太后聽。
他一直對崔太后很尊敬,登基以來的諸多重大決定都會一五一十地告訴自己的母親。
但也就只是告知而已,他和太后彼此心知肚明,太后的意見,再也不能左右他。
太后早知道先帝給她的皇帝兒子留了一道密旨的事,所以很識趣,大多數時候都只靜靜聽著,偶爾發表一點不痛不癢的意見。
但這日她還是忍不住了,冷笑著說:「皇上還真是信任聞家啊,西北遼東一線邊關重務交給他們也就算了,如今巡防軍統帥這麼重要的位置,你也毫不猶豫地交給他家,聽說皇上還準備把蕭山和虎山兩個大營都交給聞家老四統管?」
璟桓帝沉默一會兒,笑道:「有如此人才,為何不用?」
崔太后冷哼一聲,「那聞家老四,之前就波瀾不驚地把兩個大營都暗中掌握住了,聞家若是沒有嚴密的情報網,他怎麼能制住這麼多的將領?還有那條密道——」
璟桓帝打斷太后道:「聞家若真有什麼心思,叛軍圍城的時候,早就有異動了,太后怎麼還不明白?他們那時沒動,今後也不會動,他們手中的資源,當初既能不避嫌地暴露出來,足以證明他們的光明磊落,太后好好想一想吧。」
他說完,擱了茶盞起身告退。
朝中很快就恢復了正常的秩序。
蕭山和虎山兩個大營很快重新整編完畢,聞若翡不顧皇帝的挽留,執意辭去兩個大營的統領一職,竟真的準備回家過他觀花養鳥、煮酒品茗的悠閒日子。
他終於能好好地把聞家的整個情報網絡和暗樁組織重新清理調整一遍,也終於有了足夠的時間,可以好好地陪陪自己的妻子和女兒。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如今可以不必每次趕鴨子上架似的趕場來做了。
一天他把瓔姐兒抱在懷裡,在院子裡教她念《太公六韜》時,林蒔君和尹沉壁從正院回來,尹沉壁笑著與四伯見了禮,避回了自己在東廂的屋子。
林蒔君到父女倆面前一看,見丈夫手裡拿著的居然是本兵書。
她埋怨道:「瓔姐兒一個女孩子,你教她念這種兵書幹什麼?難不成你以後還想讓她上戰場?」
聞若翡徐徐笑道:「有什麼不可以?瓔姐兒喜歡的話就行,你不是說她膽兒大得很嗎?咱們家去年在錦華山遇險那次,她六嬸射殺了那兩個歹徒,她不是一點都不怕來著?」
他轉向女兒,「是不是啊?瓔姐兒?」
瓔姐兒大聲道:「對!我一點都不怕!」
「那爹教你念的《六韜》你喜不喜歡?」
「喜歡!」瓔姐兒的聲音更響亮。
「瓔姐兒乖,去吧。」聞若翡把女兒從膝上放下來,喚來她的丫頭把她領走了,這才瞧著妻子笑道:「今兒到日子了吧?」
林蒔君瞄他一眼,「對呀,你今兒晚上不許出去。」
「知道,我還能去哪兒?」聞若翡無奈道,「話說回來,女兒也不錯,你為什麼非要想著生兒子?你究竟是真喜歡兒子還是因為別的原因?」
林蒔君不說話。
聞若翡瞄了瞄院子,見東廂房的門窗緊閉,躬身過來握了握妻子的手,小聲道:「如果你是為了聞家男人四十無子可納妾這條規矩,那我告訴你,就算咱們今後只有瓔姐兒一個姑娘,我也絕不會納妾。」
「真的?」林蒔君抬眼看他,「你能發誓?」
「你要我發誓我就發誓,」聞若翡鄭重地說,「咱們家的男孩兒夠多了,楓默他們兩口子又才生了一個,所以現在聞家男丁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你何苦為這事自尋煩惱呢?」
林蒔君怔然半晌,展顏笑道:「好吧,那我暫且信你。」
她嘆了一聲,如釋重負道:「那今晚我還是帶瓔姐兒睡,你照舊去睡書房吧。」
「等等——」
他話還未說出口,他媳婦已經高高興興地扭身回了屋子。
聞若翡霎時間感到了強烈的失落。
大璟建昌元年五月十九日,聞若藍自西北邊關趕回京都,迎接自己二十歲的冠禮和三日後的婚禮。
此時聞老太君已率江氏、謝霜等人搬回了國公府,聞若藍的冠禮,便在國公府內的聞家祠堂舉行。
除了坐鎮西北大營的聞存山和遠在福州一帶與崔瑾一同收拾殘局的聞若青,其他人都到齊了,聞嘉硯和聞嘉恆也跟著七叔一同回了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