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那些身外之物於他而言並無特別,他唯獨想要珍藏的寶石在他手心裡。
季秋被他的眼神看熱了,伸出手去,挽住臂彎。
筆挺的西裝料子摸上去比想像中柔軟,一把刀最安全的地方在刀柄處,他早已把自己交給了她。
今晚在場的名流數不勝數,哪怕有幾位位高權重的提前離場也無傷大雅,隨便找一位都是名利場上被追逐的角兒,推杯換盞間又是不動聲色的試探和考量。
今晚秦琢無疑不是大家留意的對象,也是他回國內首次以主人公身份出席這樣的場所,往常出現在這裡的都是秦肅,比起秦琢大家也更熟悉秦肅的風格,如今大家對秦琢更多的是觀察,還有留意他是否有這個底氣代替兄長坐上這個位置。
這無疑也是秦家對他的考核,然而秦琢卻絲毫不在意,舉手投足間足以看出應對這樣的場合過分遊刃有餘,交談間話術清晰,進退有度,不一會兒就和某位省級領導交談起來。
對方是近十年內為數不多的實幹派,一直走訪基層,甚至促成了許多政企合作,收效可見。對方的年紀比秦琢的父親還要年長些,和他交流的時候秦琢會微微低頭,傾聽和說話的表情都十分認真,季秋作為女伴跟在身邊也受到了不少關照,在得知她是秦氏技術部管理層的時候也受到了不少讚嘆的目光,因為眾所周知秦氏最犀利的正是這個模塊,不僅在國內,甚至在國外也是領先水平,也是秦琢能站穩位置的基石。
好歹名義上是校慶晚宴,商業氣氛大家都把握得很好,起了個頭,互換了名片,點到即止就散了,各自的話題漸漸從試探中回到了舒適圈,就連秦琢也適時把話題收住,並沒有因為對方這個身份就過分謙卑,反倒引來對方的感嘆,拍了拍秦琢的肩膀,說了一句“後生可畏”。
互換了聯繫方式後秦琢帶季秋到一邊吃東西休息,隨手拿了兩杯香檳和一些小糕點,角落裡的沙發空著,他牽著她去坐下,說:“先吃點東西。”
也沒問她累不累,他們共同出席過太多這類場合,進退的節奏都是相同的,甚至於只要有人細品就能發現方才那些交談他們都是一松一緊,搭配得完美無缺,他們都是進攻型,習慣把交談的氣氛把控在自己手裡,看似有來有回,實則以退為進。
他們低聲交談間遠在門口的記者都在懟著這邊狂拍,許助這時候湊過來低聲詢問,秦琢示意不用管,和季秋保持著原先的距離。
許助明白了,又退開,不打擾他們說話。
“那位最近手上有京基的項目,正在找合適的投資和實施方,看剛才的意思是想給你機會。”
季秋輕輕掃過那邊的記者幾眼,繼續剛才的話題。
秦琢略放鬆得靠在沙發上,一隻手習慣性放在大腿,另一隻搭放在沙發靠背,正好像是攏在了季秋背後,手指稍微碰一碰仿佛就能摸到她發尾下潔白如瓷的肩頸。可季秋對這樣的距離已經習慣了,並沒有察覺。
秦琢看了那個位置好幾眼,最後隨意得收回,回她的話:“給機會也要投標,項目越重要把控得越嚴謹,各方都要靠真本事。”
季秋無意識搖晃著香檳杯,喃喃道:“可是技術方面我們有很大優勢。”
“花錢就能引進。”
季秋:“那就各憑本事。”不知道想起什麼,季秋忽然淺淺一笑,“也不急,過陣子博覽會就要開了,其中有裝置藝術家聯名展,有母親幫忙,大部分我都已經聯繫好了,技術這一塊他們都很滿意,還差個流程,本來想著過幾天也要找你簽字,因為校慶這事兒忙忘了。”
季秋自從去技術部之後一直在想這事兒,手裡握著東西要怎麼展示出去是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太輕了熱度不夠,太重的場合憑她也爭取不到,公司不是秦琢說了算,層層遞上去阻礙只會越來越多,怎麼樣用性價比最高的方式把他們心血的這一塊徹底推出去,為此季秋絞盡腦汁。
可沒想到在家住了幾天,機會就來了。過往秦琢和季秋也一直有關注國內外的許多大型裝置藝術展,卻忽略了如今裝置藝術其實已經十分活泛了,如今國內也有許多小型的有意思的展覽,規模不大但熱度很高。
季秋從母親的嘴裡得知如今的藝術家們在尋找技術支持這方面也是比較頭疼的,畢竟國內此類技術並不成熟,這些展覽要麼是需要從國外把器械搬運過來,但這樣一來成本二來維護都相對較高,哪怕是和國內機構合作,藝術家們也都不會太信任,合作起來很多矛盾。
所謂醍醐灌頂也不過如此,季秋仿佛一下子就找到了方向,後來經過母親的幫忙聯繫上了幾位熟識的國外藝術家,他們都是沉浸裝置藝術和涉及技術展示相關的行家,在國外有自己成熟的團隊,原本這次博覽會是打算自給自足了,但看在季秋母親的面子上願意坐在一張桌上和季秋談。
季秋是個直接又大方的人,她雖然是秦琢帶出來的,但行動不會像他那樣充滿了攻擊性,壓得人喘不過氣,相反因為她出身在這樣文化氛圍濃厚的家庭,太懂這些藝術家們的文人傲氣,因此交談間分寸把握得很好,讓幾位藝術家願意仔細聆聽。
對方幾位原本對國內的技術都不抱太大信心,但後來季秋現場演示過就讓他們心服口服了,甚至出於誠意,季秋還展示了很快將要投入實際使用的新技術,承諾這次博覽會將會首次投放,並由她全程督工。
季秋被他的眼神看熱了,伸出手去,挽住臂彎。
筆挺的西裝料子摸上去比想像中柔軟,一把刀最安全的地方在刀柄處,他早已把自己交給了她。
今晚在場的名流數不勝數,哪怕有幾位位高權重的提前離場也無傷大雅,隨便找一位都是名利場上被追逐的角兒,推杯換盞間又是不動聲色的試探和考量。
今晚秦琢無疑不是大家留意的對象,也是他回國內首次以主人公身份出席這樣的場所,往常出現在這裡的都是秦肅,比起秦琢大家也更熟悉秦肅的風格,如今大家對秦琢更多的是觀察,還有留意他是否有這個底氣代替兄長坐上這個位置。
這無疑也是秦家對他的考核,然而秦琢卻絲毫不在意,舉手投足間足以看出應對這樣的場合過分遊刃有餘,交談間話術清晰,進退有度,不一會兒就和某位省級領導交談起來。
對方是近十年內為數不多的實幹派,一直走訪基層,甚至促成了許多政企合作,收效可見。對方的年紀比秦琢的父親還要年長些,和他交流的時候秦琢會微微低頭,傾聽和說話的表情都十分認真,季秋作為女伴跟在身邊也受到了不少關照,在得知她是秦氏技術部管理層的時候也受到了不少讚嘆的目光,因為眾所周知秦氏最犀利的正是這個模塊,不僅在國內,甚至在國外也是領先水平,也是秦琢能站穩位置的基石。
好歹名義上是校慶晚宴,商業氣氛大家都把握得很好,起了個頭,互換了名片,點到即止就散了,各自的話題漸漸從試探中回到了舒適圈,就連秦琢也適時把話題收住,並沒有因為對方這個身份就過分謙卑,反倒引來對方的感嘆,拍了拍秦琢的肩膀,說了一句“後生可畏”。
互換了聯繫方式後秦琢帶季秋到一邊吃東西休息,隨手拿了兩杯香檳和一些小糕點,角落裡的沙發空著,他牽著她去坐下,說:“先吃點東西。”
也沒問她累不累,他們共同出席過太多這類場合,進退的節奏都是相同的,甚至於只要有人細品就能發現方才那些交談他們都是一松一緊,搭配得完美無缺,他們都是進攻型,習慣把交談的氣氛把控在自己手裡,看似有來有回,實則以退為進。
他們低聲交談間遠在門口的記者都在懟著這邊狂拍,許助這時候湊過來低聲詢問,秦琢示意不用管,和季秋保持著原先的距離。
許助明白了,又退開,不打擾他們說話。
“那位最近手上有京基的項目,正在找合適的投資和實施方,看剛才的意思是想給你機會。”
季秋輕輕掃過那邊的記者幾眼,繼續剛才的話題。
秦琢略放鬆得靠在沙發上,一隻手習慣性放在大腿,另一隻搭放在沙發靠背,正好像是攏在了季秋背後,手指稍微碰一碰仿佛就能摸到她發尾下潔白如瓷的肩頸。可季秋對這樣的距離已經習慣了,並沒有察覺。
秦琢看了那個位置好幾眼,最後隨意得收回,回她的話:“給機會也要投標,項目越重要把控得越嚴謹,各方都要靠真本事。”
季秋無意識搖晃著香檳杯,喃喃道:“可是技術方面我們有很大優勢。”
“花錢就能引進。”
季秋:“那就各憑本事。”不知道想起什麼,季秋忽然淺淺一笑,“也不急,過陣子博覽會就要開了,其中有裝置藝術家聯名展,有母親幫忙,大部分我都已經聯繫好了,技術這一塊他們都很滿意,還差個流程,本來想著過幾天也要找你簽字,因為校慶這事兒忙忘了。”
季秋自從去技術部之後一直在想這事兒,手裡握著東西要怎麼展示出去是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太輕了熱度不夠,太重的場合憑她也爭取不到,公司不是秦琢說了算,層層遞上去阻礙只會越來越多,怎麼樣用性價比最高的方式把他們心血的這一塊徹底推出去,為此季秋絞盡腦汁。
可沒想到在家住了幾天,機會就來了。過往秦琢和季秋也一直有關注國內外的許多大型裝置藝術展,卻忽略了如今裝置藝術其實已經十分活泛了,如今國內也有許多小型的有意思的展覽,規模不大但熱度很高。
季秋從母親的嘴裡得知如今的藝術家們在尋找技術支持這方面也是比較頭疼的,畢竟國內此類技術並不成熟,這些展覽要麼是需要從國外把器械搬運過來,但這樣一來成本二來維護都相對較高,哪怕是和國內機構合作,藝術家們也都不會太信任,合作起來很多矛盾。
所謂醍醐灌頂也不過如此,季秋仿佛一下子就找到了方向,後來經過母親的幫忙聯繫上了幾位熟識的國外藝術家,他們都是沉浸裝置藝術和涉及技術展示相關的行家,在國外有自己成熟的團隊,原本這次博覽會是打算自給自足了,但看在季秋母親的面子上願意坐在一張桌上和季秋談。
季秋是個直接又大方的人,她雖然是秦琢帶出來的,但行動不會像他那樣充滿了攻擊性,壓得人喘不過氣,相反因為她出身在這樣文化氛圍濃厚的家庭,太懂這些藝術家們的文人傲氣,因此交談間分寸把握得很好,讓幾位藝術家願意仔細聆聽。
對方幾位原本對國內的技術都不抱太大信心,但後來季秋現場演示過就讓他們心服口服了,甚至出於誠意,季秋還展示了很快將要投入實際使用的新技術,承諾這次博覽會將會首次投放,並由她全程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