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趙淑妃心中大鬆了一口氣, 面上卻仍舊是哭著的,拭淚道:「老祖宗的意思臣妾明白,您只是擔心皇上罷了,臣妾知道的。」
這話說得甚是體貼,毫無怨懟,太后嘆了一口氣,想起景仁帝,頓時悲從中來,道:「其實你說得也有理, 秦王如今只顧著他那個賤婢,連他的父皇病重也不關心,這樣的品行如何能做得了一國之君啊!這帝位還不如讓晁兒來坐。」
聽罷此言,趙淑妃心中登時欣喜若狂,表情都險些扭曲了,她害怕像之前那般被太后看出端倪,立即垂下頭去,虛偽地道:「老祖宗說笑了,一來晁兒沒那能耐,二來他到底不是嫡子,哪裡輪得到他?」
太后又重重嘆了一口氣,道:「當初皇帝要是聽哀家的話,立你為皇后,哪裡來的今日這許多事?」
趙淑妃輕聲細語地開解道:「皇上想必也有他自己的考較,但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如今皇上病危,還是要老祖宗您拿主意才行。」
太后道:「還是快去乾清宮看看皇帝吧。」
趙淑妃忙應了,命人備好鳳輦,扶著她上去,一行人又匆匆趕去了乾清宮,太后到時,壽王顧晁與肅王顧欒兩人正守在景仁帝的床榻邊,見了她來,連忙過來行禮。
太后隨意擺了擺手,看向床上的景仁帝,問太醫道:「皇帝怎麼樣了?哀家聽說他的病情又嚴重了?」
太醫嘆氣,起身拱手道:「臣等實在是盡力了,只是皇上的情況十分危急,怕是……」
話說得這樣明白,太后的臉色煞白一片,險些站立不穩,趙淑妃連忙扶住她,讓到一邊的椅子上坐著,緊張道:「老祖宗,您沒事吧?」
太后兩眼虛茫茫的,過了好一會才緩過神來,道:「那、那可如何是好?」
趙淑妃心裡其實急得不行,恨不得一巴掌將她打醒,但是嘴上還要說著安撫的話,一邊抬起頭向顧晁二人使眼色,問道:「秦王呢?方才他還在這裡,人怎麼又不見了?」
顧晁忙道:「兒臣也不知,他走時也沒理會我們,不知道去哪裡了,說不得又去找他那王妃了。」
太后一聽,心裡急怒交加,罵道:「這不孝子,要他何用啊?!皇帝這是作的什麼孽,養了這麼個薄情寡義的東西!」
聽她罵顧梧,趙淑妃的心裡頓時舒坦了許多,又端了茶來給她喝,道:「老祖宗您消消火,彆氣壞了身子。」
太后把茶盞往桌几上一放,手肘碰到了一個什麼東西,啪嗒掉在地上,滾了開去,她低頭一看,是一卷黃綾,上面寫滿了字。
趙淑妃故作驚訝道:「這是什麼?」
顧晁上前去,把那捲黃綾捧起來,太后意識到了什麼,表情微變,立即伸手道:「給哀家看看。」
顧晁不敢怠慢,連忙把東西遞給了她,太后立即打開來,一目十行地看過去,片刻後,表情轉為悲戚,落下淚來:「皇兒啊!」
趙淑妃眉頭微蹙,她不知那聖旨上寫了什麼,竟叫太后如此失態,只好以目光看向顧晁與顧欒二人,顧欒不動聲色地微微頷首,趙淑妃的心頓時就放了下來。
太后哭了一陣,又把那聖旨遞給趙淑妃,道:「你也看看。」
趙淑妃雙手接了過去,目光自那聖旨上一掃而過,上面是景仁帝的筆跡,陳詞中透著歉意,只說他當初因先皇后的事情,與太后生了嫌隙,疏遠多年,母子情分不再如當初那般親密,如今病重中,時時憶起從前太后對他的撫育之恩,深感愧疚,有心與太后和好,但是病情日篤,力不從心,因怕自己先走一步,所以立趙淑妃為皇后,望她日後代他向太后盡孝,全了這一份養育恩情。
趙淑妃心中狂喜,面上卻還要保持悲傷,用力的手指都險些把聖旨給揉皺了,這聖旨自然是假的,但是不要緊。
太后相信就行。
再看看太后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趙淑妃的心裡騰升起一種巨大的快意,不枉她機關算盡,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她將聖旨合起來,故作猶豫地道:「老祖宗,這聖旨是……」
太后揩了淚,哽咽道:「這是皇上的意思,自然都照他說的辦,哀家心裡實在是悔呀!」
本是親生的母子,卻因為那些身外雜事疏遠了這麼多年,如今景仁帝病情垂危,她才幡然醒悟,這世上除了死生,還有什麼值得計較呢?
這麼多年,是她錯了呀!
太后還在哭,哭得趙淑妃心裡煩,但是她顧不得這許多,忙把聖旨捲起來,道:「既是如此,該召見大臣們才是。」
太后用帕子拭了淚,面前平復了情緒,道:「你去辦吧,哀家現在只想陪著皇帝。」
趙淑妃不勝欣喜,道:「是,臣妾明白了。」
她急不可耐地命人去喚大臣們入宮覲見,太后情緒低落,坐在景仁帝的床榻邊,寸步都不肯離開,對外界的事情一概不聞不問,一心一意地守著兒子。
慈寧宮裡,敬芳齋。
林奴兒托著下巴坐在椅子上,門外有宮人看守著,她還是沒法離開這間屋子,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心裡也有些不安,直到一陣熟悉的腳步聲傳來。
到了門前,有宮人阻攔的聲音響起:「王爺,您——」
話未落音,緊跟著就傳來幾聲慘呼,林奴兒連忙起身過去,下一刻,門就被推開了,顧梧大步流星地踏進門裡,道:「奴兒,咱們走了。」
這話說得甚是體貼,毫無怨懟,太后嘆了一口氣,想起景仁帝,頓時悲從中來,道:「其實你說得也有理, 秦王如今只顧著他那個賤婢,連他的父皇病重也不關心,這樣的品行如何能做得了一國之君啊!這帝位還不如讓晁兒來坐。」
聽罷此言,趙淑妃心中登時欣喜若狂,表情都險些扭曲了,她害怕像之前那般被太后看出端倪,立即垂下頭去,虛偽地道:「老祖宗說笑了,一來晁兒沒那能耐,二來他到底不是嫡子,哪裡輪得到他?」
太后又重重嘆了一口氣,道:「當初皇帝要是聽哀家的話,立你為皇后,哪裡來的今日這許多事?」
趙淑妃輕聲細語地開解道:「皇上想必也有他自己的考較,但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如今皇上病危,還是要老祖宗您拿主意才行。」
太后道:「還是快去乾清宮看看皇帝吧。」
趙淑妃忙應了,命人備好鳳輦,扶著她上去,一行人又匆匆趕去了乾清宮,太后到時,壽王顧晁與肅王顧欒兩人正守在景仁帝的床榻邊,見了她來,連忙過來行禮。
太后隨意擺了擺手,看向床上的景仁帝,問太醫道:「皇帝怎麼樣了?哀家聽說他的病情又嚴重了?」
太醫嘆氣,起身拱手道:「臣等實在是盡力了,只是皇上的情況十分危急,怕是……」
話說得這樣明白,太后的臉色煞白一片,險些站立不穩,趙淑妃連忙扶住她,讓到一邊的椅子上坐著,緊張道:「老祖宗,您沒事吧?」
太后兩眼虛茫茫的,過了好一會才緩過神來,道:「那、那可如何是好?」
趙淑妃心裡其實急得不行,恨不得一巴掌將她打醒,但是嘴上還要說著安撫的話,一邊抬起頭向顧晁二人使眼色,問道:「秦王呢?方才他還在這裡,人怎麼又不見了?」
顧晁忙道:「兒臣也不知,他走時也沒理會我們,不知道去哪裡了,說不得又去找他那王妃了。」
太后一聽,心裡急怒交加,罵道:「這不孝子,要他何用啊?!皇帝這是作的什麼孽,養了這麼個薄情寡義的東西!」
聽她罵顧梧,趙淑妃的心裡頓時舒坦了許多,又端了茶來給她喝,道:「老祖宗您消消火,彆氣壞了身子。」
太后把茶盞往桌几上一放,手肘碰到了一個什麼東西,啪嗒掉在地上,滾了開去,她低頭一看,是一卷黃綾,上面寫滿了字。
趙淑妃故作驚訝道:「這是什麼?」
顧晁上前去,把那捲黃綾捧起來,太后意識到了什麼,表情微變,立即伸手道:「給哀家看看。」
顧晁不敢怠慢,連忙把東西遞給了她,太后立即打開來,一目十行地看過去,片刻後,表情轉為悲戚,落下淚來:「皇兒啊!」
趙淑妃眉頭微蹙,她不知那聖旨上寫了什麼,竟叫太后如此失態,只好以目光看向顧晁與顧欒二人,顧欒不動聲色地微微頷首,趙淑妃的心頓時就放了下來。
太后哭了一陣,又把那聖旨遞給趙淑妃,道:「你也看看。」
趙淑妃雙手接了過去,目光自那聖旨上一掃而過,上面是景仁帝的筆跡,陳詞中透著歉意,只說他當初因先皇后的事情,與太后生了嫌隙,疏遠多年,母子情分不再如當初那般親密,如今病重中,時時憶起從前太后對他的撫育之恩,深感愧疚,有心與太后和好,但是病情日篤,力不從心,因怕自己先走一步,所以立趙淑妃為皇后,望她日後代他向太后盡孝,全了這一份養育恩情。
趙淑妃心中狂喜,面上卻還要保持悲傷,用力的手指都險些把聖旨給揉皺了,這聖旨自然是假的,但是不要緊。
太后相信就行。
再看看太后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趙淑妃的心裡騰升起一種巨大的快意,不枉她機關算盡,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她將聖旨合起來,故作猶豫地道:「老祖宗,這聖旨是……」
太后揩了淚,哽咽道:「這是皇上的意思,自然都照他說的辦,哀家心裡實在是悔呀!」
本是親生的母子,卻因為那些身外雜事疏遠了這麼多年,如今景仁帝病情垂危,她才幡然醒悟,這世上除了死生,還有什麼值得計較呢?
這麼多年,是她錯了呀!
太后還在哭,哭得趙淑妃心裡煩,但是她顧不得這許多,忙把聖旨捲起來,道:「既是如此,該召見大臣們才是。」
太后用帕子拭了淚,面前平復了情緒,道:「你去辦吧,哀家現在只想陪著皇帝。」
趙淑妃不勝欣喜,道:「是,臣妾明白了。」
她急不可耐地命人去喚大臣們入宮覲見,太后情緒低落,坐在景仁帝的床榻邊,寸步都不肯離開,對外界的事情一概不聞不問,一心一意地守著兒子。
慈寧宮裡,敬芳齋。
林奴兒托著下巴坐在椅子上,門外有宮人看守著,她還是沒法離開這間屋子,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心裡也有些不安,直到一陣熟悉的腳步聲傳來。
到了門前,有宮人阻攔的聲音響起:「王爺,您——」
話未落音,緊跟著就傳來幾聲慘呼,林奴兒連忙起身過去,下一刻,門就被推開了,顧梧大步流星地踏進門裡,道:「奴兒,咱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