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到這裡,他小心翼翼地觀察著公冶楚的臉色。

  公冶楚冷漠的表情未見一絲變化,氣場實在是令人壓迫至極。他後背微濕,掌心已然是汗津津。

  「陛下抬舉她,又認她為乾娘,還讓她住進太凌宮。大人以為陛下真是為那天倫之樂嗎?您想想開國之初的衍國公,您想想東山王府與衍國公府之所以不睦的原由。下官以為陛下的用意是……美人計!」

  當年商氏先祖皇帝開國封賞,有功的加官進爵不在話下。第一代衍國公和第一代東山王是朝中兩大砥柱。

  先祖皇帝欲穩往心腹重臣,除去高官厚祿之外,還欲結成兒女親家。無奈他膝下無適齡的公主,於是便讓自己的皇后認宮中一貌美有才的宮女為乾女兒,想將之嫁給東山王。

  初代東山王家鄉已有未婚妻,自是拒絕賜婚。

  先祖皇帝倒是未生氣,轉頭問起初代衍國公。初代衍國公髮妻體弱多病沒有生養,待沒過多久髮妻亡故之後迎娶那位公主。

  那位公主麻雀變鳳凰,一朝飛上枝頭成為金枝玉葉還嫁給堂堂國公。按理說她應該感恩不盡,卻不想她心中始終橫著一根刺,那便是初代東山王的拒婚。

  女人居於內宅,兒女年幼時大多養在身邊。耳濡目染之下,公主嫡出的兒女們都很厭惡東山王府,久而久之兩家無形之中生出間隙。

  但衍國公府的忠心無庸置疑,若不然也不會被公冶楚抄了滿門。君王想籠絡重臣,最穩固的法子自然是聯姻。

  按常理推之,有先祖皇帝成功在前,景武帝行效仿之事便不難理解。只不過皇帝年紀太小,認乾女兒實在是說不過去,索性直接認乾娘。此法若細細思之,方覺得實在是妙不可言。

  將義母嫁於重臣,是無形之中在示弱。君臣有了父子情分,指不定當義父的一時心軟從此以後專心輔佐,而不思奪位之事。

  張大人話說這個份上,自以為公冶楚定會明白自己的忠心。指不定因今日他進言有功,日後前程無量。

  果然公冶楚問他,「我記得張大人的父親致仕後曾在青龍書院教書?」

  「大人好記性,下官的父親同青龍書院上一任的院長是同窗。應同窗之請,盡同窗之誼便三不五時去書院裡幫忙。」

  公冶楚又問,「我記得你們是河豐縣人?」

  「是,想不到大人連這個都記得。」張大人壓抑著心頭的歡喜,大都督連這些都知道又問得這麼細,肯定是要重用自己。

  河豐縣同雲倉相鄰,張大人的父親和青龍書院上一任的院長都曾在雲倉陳氏求過學。雲倉陳氏桃李滿天下,直系學子和他們的學生不知有多少。

  公冶楚道:「朝中有能者居之,張大人的位置該挪一挪了。」

  張大人一聽,以為公冶楚是要提拔重用自己,當下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動之情,一再是表忠心說要如何盡忠死而後已之類的話。

  告退後,他大步出了金華門。只覺得揚眉吐氣,眼前仿佛能看到自己被同僚們羨慕的目光包圍。

  卻不知在他走後,公冶楚那冰冷眼神中閃現而過的殺意。

  出了慶和殿往右,便是正德殿。

  正德殿中沒見到人,公冶楚背著手轉向仁安宮。那些朝臣們滿口宮規禮數,有誰敢在他面前提一個字。他出入宮闈如無人之境,宮女太監們哪個敢露出一絲驚訝。

  那些臣子們對帝王的忠心,不過如此。

  仁安宮的宮門大開,一進去便能看到正殿臨窗前那一對母子。他們坐得極近,一個手裡拿著魚食,一個托腮看魚。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僅從他們的面色和臉上的笑容來看,必是說到什麼開心之處。

  托腮看魚的是少年,少年帝王隨意地翹著腿,一副坐沒坐相的樣子。少女不時往魚缸里撒著魚食,桃紅色的滾邊交襟內裙,外罩著一件雪狐毛邊短襖。發如墨雲,膚若凝脂,端地是個雪膚花貌的美人。

  公冶楚一步步走近,漸漸看清她扇羽般的長睫。

  他憶起夢中那個巧笑倩兮的女子,仿佛與眼前的人兒重疊在一起。以他之性情,如何能似夢中那般聽話於女子。

  若為美人計所惑……倒能解釋一二。

  所以夢中那個愛她入骨的「他」,是為美色所迷嗎?

  第70章 母子

  商行最先看到他,歡喜不已。

  「爹,爹,你坐這裡。」

  母子二人說話時,自是將所有人清退在外,包括春月。

  裴元惜下意識坐直身體,手裡餵魚的動作跟著停下來。她那雙清澈如水的眸望著走進來的男人,盡力維持著表面的平靜。

  一見鍾情什麼的,可能嗎?

  青花魚缸中有兩尾錦鋰,一尾紅一尾白。魚缸水草碧綠如玉,兩條魚兒在水中歡快地嬉戲著,追逐著水中的魚食。

  好似幾人都在看魚,裴元惜手裡的動作重新開始。魚食入水引得魚兒張嘴搶食,水波四起水草隨波沉浮。

  少女蔥白的玉手近在眼前,公冶楚又像是看到夢中的那個女子。突然覺得她餵食的動作極是眼熟,記起自己被她投餵臭豆腐時的情景。仿佛在她的眼中,他與水中爭食的魚兒是一般無二的。

  商行眼珠子左右轉動,看一眼故作自在餵魚的親娘,又看一眼冷人冷麵像尊雕像的親爹,再一看坐在中間的自己若有所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