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謝閒撿起詔書向著眾大臣開口:「這是一份傳位立儲的詔書,是梁文帝所寫,將皇位傳給安遠王的遺詔!」
眾人譁然。
梁帝怒吼:「假的!不可能!是你私自偽造出來的!」
「陛下,梁文帝薨逝時,臣尚且還未出世,臣怎麼偽造?」謝閒反駁,而後看向張老丞相說道:「張老丞相是三朝元老,想必不會不認識梁文帝的筆跡和私章,張老丞相您說這詔書是真是假?」
眾大臣的目光聚集在張老丞相的身上。
老丞相仿佛蒼老了十歲他緩緩點頭:「老臣看了,這詔書上的字跡與梁文帝的字跡一樣,私章就是梁文帝的私章,老臣侍奉梁文帝幾十年了,不會認錯,不會認錯……」
老丞相的確定,也就確定了當初梁文帝是要將皇位傳給小兒子安遠王的!
謝閒說:「據本侯調查,當年梁文帝最喜愛的兒子就是安遠王,安遠王才情艷絕,在百姓口中也是一位賢王,梁文帝能寫下這份詔書不足為奇。」
「這份詔書是本侯偶然之間得到的,連同這個木匣一起被塵封在妙湘偏殿的觀音像後。」
「原來你就是昨晚那個刺客!」禹王咬牙打斷謝閒。
謝閒頓時說不出話來,他向禹王賠罪:「禹王殿下,臣真的不是有意向您投放火摺子,導致您燒傷的。」
「哼。」禹王冷哼一聲沒在說話。
謝閒便繼續:「為什麼這份詔書在梁文帝薨逝後沒有被公布?為什麼最後登基的是先帝?為什麼安遠王成了弒父的逆賊?」
「老臣看到的!是安遠王殺了梁文帝!」張老丞相悲憤,「老臣親眼所見……安遠王滿手是血的跪在梁文帝面前,他拿著刀……陛下就躺在他面前,渾身的血,死不瞑目啊!陛下死不瞑目!」
謝閒從木匣里取出一把匕首,拔出刀,刀身上面還有發黑的血跡,他將刀遞給張老丞相:「您看到的可是這把刀?」
老丞相拿著刀仔細端詳,斬釘截鐵:「就是這把刀!老臣不會記錯!就是這把刀!安遠王就是用這把刀殺了梁文帝!」
謝閒又把刀鞘遞給老丞相:「可是……這把刀的刀鞘上寫的是先帝的名字啊……」
「這把刀是先帝的!」
張老丞相握著刀鞘,跌坐到椅子上,半晌,說不出話……
梁帝拍案而起,怒吼:「夠了!謝閒,這件事已經過去二十五年了,你現在翻出來是要幹什麼?造反嗎!」
謝閒看向梁帝,眼裡有悲傷:「陛下,這是真相,很重要!正如七年前的真相對臣很重要,這個真相也對應該得到這個真相的人同樣重要!」
第67章 晉江文學城首發
「沒有人願意背負反叛逆賊的罵名,也沒有誰可以剝奪那些一直在等待真相的人,得到真相的權力!」
謝閒看著梁帝搖頭,斬釘截鐵:「陛下,即使是您也不行!」
梁帝瘋狂地咳嗽,卻用盡力氣去怒吼:「真相就是安遠王持刀弒父!他是弒父企圖篡位的逆賊!這就是真相!」
「而你!」梁帝口中不斷有少量鮮血流出,他的視線一直緊緊盯著謝閒手中的木匣,「拿著來路不明的東西來污衊先帝!等同謀逆!」
「是嗎。」謝閒從木匣里取出一張已經泛黃的紙。
這紙皺皺巴巴,上面的字跡潦草,塗抹甚多,像是寫它的人當時的情緒,十分焦慮不安。
謝閒舉著這張紙,看著各位大臣,朗聲:「這封手書是先太子楚清所寫,上面記載之事令人駭聞。」
「啟元三年二月十五冬,父皇登基第三年。我無法忘記三年前的那個雨夜,皇祖父病重我本欲去探望他,卻不曾想撞見父皇與皇祖父發生爭執,父皇衝動之下用匕首刺向皇祖父!」
「父皇逃走匆忙,卻沒帶走刀和刀鞘。皇祖父奄奄一息時,曾將一道詔書託付於我,讓我在張丞相來時交付給他。我偷看了那封詔書,於是我選擇隱瞞。我帶著刀鞘與詔書出了宮,卻不曾料到,叔父會去看望皇祖父,被張丞相撞見!」
謝閒停了一會兒,觀察周圍人的神色。他們的臉色並不好看,他們並沒有想到二十五年前的皇位更迭有這麼多的秘辛。
他的視線落到寂憫身上,寂憫眼底滑過的悲傷輕而易舉的被他捕捉。
而張老丞相滿目震驚的看著他手中的手書,情緒瀕臨崩潰:「這不可能……這不可能……」
謝閒心中微微嘆氣,接著念下去:「叔父被污衊成逆賊是我之過,若是我當年能站出來……說出真相……大錯已經鑄成,叔父一家因此背上謀逆罵名,受滅頂之災,我最悔莫及!」
「子不言父過。恕我無法親自為叔父平反冤情,唯有寫下當年所見,保存那封不曾公布的詔書與刀鞘,以求後世能為叔父平反。楚清記於啟元三年冬二月十五丑時。」
謝閒念完手書,將手書放於張老丞相桌案處:「謝閒是不是憑空偽造,老丞相和各位大人都曾與先太子公事,皆熟知他的字跡,可以互相傳閱。」
眾人譁然。
梁帝怒吼:「假的!不可能!是你私自偽造出來的!」
「陛下,梁文帝薨逝時,臣尚且還未出世,臣怎麼偽造?」謝閒反駁,而後看向張老丞相說道:「張老丞相是三朝元老,想必不會不認識梁文帝的筆跡和私章,張老丞相您說這詔書是真是假?」
眾大臣的目光聚集在張老丞相的身上。
老丞相仿佛蒼老了十歲他緩緩點頭:「老臣看了,這詔書上的字跡與梁文帝的字跡一樣,私章就是梁文帝的私章,老臣侍奉梁文帝幾十年了,不會認錯,不會認錯……」
老丞相的確定,也就確定了當初梁文帝是要將皇位傳給小兒子安遠王的!
謝閒說:「據本侯調查,當年梁文帝最喜愛的兒子就是安遠王,安遠王才情艷絕,在百姓口中也是一位賢王,梁文帝能寫下這份詔書不足為奇。」
「這份詔書是本侯偶然之間得到的,連同這個木匣一起被塵封在妙湘偏殿的觀音像後。」
「原來你就是昨晚那個刺客!」禹王咬牙打斷謝閒。
謝閒頓時說不出話來,他向禹王賠罪:「禹王殿下,臣真的不是有意向您投放火摺子,導致您燒傷的。」
「哼。」禹王冷哼一聲沒在說話。
謝閒便繼續:「為什麼這份詔書在梁文帝薨逝後沒有被公布?為什麼最後登基的是先帝?為什麼安遠王成了弒父的逆賊?」
「老臣看到的!是安遠王殺了梁文帝!」張老丞相悲憤,「老臣親眼所見……安遠王滿手是血的跪在梁文帝面前,他拿著刀……陛下就躺在他面前,渾身的血,死不瞑目啊!陛下死不瞑目!」
謝閒從木匣里取出一把匕首,拔出刀,刀身上面還有發黑的血跡,他將刀遞給張老丞相:「您看到的可是這把刀?」
老丞相拿著刀仔細端詳,斬釘截鐵:「就是這把刀!老臣不會記錯!就是這把刀!安遠王就是用這把刀殺了梁文帝!」
謝閒又把刀鞘遞給老丞相:「可是……這把刀的刀鞘上寫的是先帝的名字啊……」
「這把刀是先帝的!」
張老丞相握著刀鞘,跌坐到椅子上,半晌,說不出話……
梁帝拍案而起,怒吼:「夠了!謝閒,這件事已經過去二十五年了,你現在翻出來是要幹什麼?造反嗎!」
謝閒看向梁帝,眼裡有悲傷:「陛下,這是真相,很重要!正如七年前的真相對臣很重要,這個真相也對應該得到這個真相的人同樣重要!」
第67章 晉江文學城首發
「沒有人願意背負反叛逆賊的罵名,也沒有誰可以剝奪那些一直在等待真相的人,得到真相的權力!」
謝閒看著梁帝搖頭,斬釘截鐵:「陛下,即使是您也不行!」
梁帝瘋狂地咳嗽,卻用盡力氣去怒吼:「真相就是安遠王持刀弒父!他是弒父企圖篡位的逆賊!這就是真相!」
「而你!」梁帝口中不斷有少量鮮血流出,他的視線一直緊緊盯著謝閒手中的木匣,「拿著來路不明的東西來污衊先帝!等同謀逆!」
「是嗎。」謝閒從木匣里取出一張已經泛黃的紙。
這紙皺皺巴巴,上面的字跡潦草,塗抹甚多,像是寫它的人當時的情緒,十分焦慮不安。
謝閒舉著這張紙,看著各位大臣,朗聲:「這封手書是先太子楚清所寫,上面記載之事令人駭聞。」
「啟元三年二月十五冬,父皇登基第三年。我無法忘記三年前的那個雨夜,皇祖父病重我本欲去探望他,卻不曾想撞見父皇與皇祖父發生爭執,父皇衝動之下用匕首刺向皇祖父!」
「父皇逃走匆忙,卻沒帶走刀和刀鞘。皇祖父奄奄一息時,曾將一道詔書託付於我,讓我在張丞相來時交付給他。我偷看了那封詔書,於是我選擇隱瞞。我帶著刀鞘與詔書出了宮,卻不曾料到,叔父會去看望皇祖父,被張丞相撞見!」
謝閒停了一會兒,觀察周圍人的神色。他們的臉色並不好看,他們並沒有想到二十五年前的皇位更迭有這麼多的秘辛。
他的視線落到寂憫身上,寂憫眼底滑過的悲傷輕而易舉的被他捕捉。
而張老丞相滿目震驚的看著他手中的手書,情緒瀕臨崩潰:「這不可能……這不可能……」
謝閒心中微微嘆氣,接著念下去:「叔父被污衊成逆賊是我之過,若是我當年能站出來……說出真相……大錯已經鑄成,叔父一家因此背上謀逆罵名,受滅頂之災,我最悔莫及!」
「子不言父過。恕我無法親自為叔父平反冤情,唯有寫下當年所見,保存那封不曾公布的詔書與刀鞘,以求後世能為叔父平反。楚清記於啟元三年冬二月十五丑時。」
謝閒念完手書,將手書放於張老丞相桌案處:「謝閒是不是憑空偽造,老丞相和各位大人都曾與先太子公事,皆熟知他的字跡,可以互相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