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大房姐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什麼意思?」盈若挑眉,「他們放著好好的京城不呆,為何非得來密州這種小地方?我記得,他們的年齡可是比姐姐還要大的。」

  褚巧若咬了咬下唇,道:「大堂哥褚青陽比我大一歲,大堂姐褚青華比我大兩歲。大堂姐前年已經嫁人了,娘親還派人去京城添的妝。她也要來?」

  褚成若也擰眉道:「我不喜歡大堂兄。六歲那年,爹爹帶我去京城大伯家過年,他淨欺負我,說我是鄉下來的土包子。他們的鼻孔都是朝天的,這次居然來密州,莫不是在京城犯了什麼事情吧?」

  謝氏看著兒女們排斥的反應,忍不住重重的嘆了口氣。說起來,褚茲九和褚敏行雖是親兄弟,但自從她嫁了褚茲九後,兩家的來往還真就不怎麼親密,也就是逢年過節走走禮。

  褚家的老太太是個嫌貧愛富的典範,當年褚敏行留在了京城為官後,老太太跟了去,就再也沒有回玉蘭縣這個窮地方。

  褚茲九為了她放棄科舉後,褚家大房的人待他們二房那是愈發的看不上眼。那種感覺,就恨不能沒有二房存在才好,免得給他們家的光輝京官臉上抹黑。

  所以,五年前,褚巧若想要去投奔大房的時候,謝氏才會抵死反對,這其中的大頭固然是因為崔家,但也不乏大房的原因。

  但自從褚茲九三年前中了狀元並且在今上面前日益得臉之後,大房那邊的心思也就突然熱絡了起來。

  謝氏掃了一圈三個兒女,「大房的兒女是什麼樣子,我也沒有接觸,所以,並不是很了解。你們爹爹倒是說了一些,但我認為就他那個老好人的性子,這當中定然摻了一半的水分在裡頭。但就算這樣,也可以看出,並不是值得深交之人。所以,成若外出遊歷原本因為盈若回來,想要拖到秋後的,現在看來,還是越快越好,最好是在他們到來前就啟程上路。」

  盈若端肅了小臉,「大堂哥真是在京城犯了事?」

  謝氏這般急切的想把褚成若送走,怕的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不然,褚青陽一個將近弱冠之年的人,本該是成家立業的大好時候,跑到密州來做什麼?

  都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

  在京城養尊處優慣了的人,怎麼會甘心到下面來?用褚青陽的話說,怎肯跟土包子為伍。

  謝氏重重的看了小女兒一眼,這會兒竟又跟小大人似的了。「你爹信上只是說,褚青陽不愛讀書,練武又吃不得苦,至今沒有個正兒八經的職務。因為整日裡閒著,就跟一群不著調的人攪合在一起。這次讓他來密州,主要也是讓他遠離那群渣滓,收收性子,順便看看,能不能入了這邊的書院,讓他繼續讀書。」

  都是明面上的好話,但誰都不是傻子,說到底,那褚青陽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紈絝。文不成,武不就的,偏自家親爹沒有本事,沒能給他安排個好職務。

  發配到密州來,只怕是存了不該有的想法的。

  褚成若哼了一聲,「他長成什麼樣,我都不奇怪。」

  盈若卻篤定道:「他肯定是在京城犯下了連爹都兜不住的大事,才被發落到咱們這兒的。說到底,就是扔了個麻煩給娘親。」

  謝氏冷哼一聲,「我心中有數。」

  盈若抿唇,「我記得大伯父是武官,按理說,他不愛讀書,不該正好送去軍營里嗎?大伯父還可以發揮自己的人脈照看他一下。為何非要逼著他讀書?」

  褚巧若一張俏臉早已轉白,「只怕是他是被軍營里踢出來的。」

  盈若伸手握了握她的手,「不管那是怎樣一個混世魔王,到了這密州的地盤上,就由不得他撒野。那儲青華一個出嫁女,又來做什麼?」

  少不得日後要好好打聽一番了,或者給京中姑婆去信,也或者麻煩一下李光裕。

  她想著儘量還是不要用到後者,畢竟,倆人之間還沒理順了。

  謝氏道:「你們這大堂姐可不一般,是個大才女呢!」

  盈若聽到「才女」二字並沒有太大的反應,於她看來,女子博取了才名,又能如何?能為她日後帶來什麼呢?

  謝氏當年就是一個很好的反例。她若不是才名遠播,如何會被崔君擷覬覦以至於禍害?

  可依然還有很多的女子前仆後繼的往才女上撞,為的也不過是能有門好親事,嫁給好夫婿。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一代才女就此隕落於後宅之內。

  這其實挺可悲的。

  褚巧若道:「不是說她嫁的很好嗎?」

  謝氏道:「你們爹爹信里的確是說,她從前作為一個六品武官的女兒,能夠嫁給昌隆侯府的嫡次子楊潤東,那的確是不簡單了。」

  盈若翹了唇角,「沒想到,才女也有眼皮子淺的。」

  謝氏饒有興味的看過來,「怎麼?那可是侯府!你居然不看好?」

  盈若道:「娘親,大啟朝已經建朝百年有餘了,勛貴之家,若只是靠著祖上那點兒蔭封,是長久不了的。如今遺留的京中勛貴,一是沐國公府,因為有大長公主在,再加上沈伯伯這個奇才怪才,再保兩代榮耀是沒問題的。接下來就是文安侯府崔家了,大啟朝開國之初,崔家只是封了個伯爵,後來因為出了個崔後,才升為侯爵的。如今後族不得人心,這文安侯府倒塌,是遲早的事情了。」

  褚成若點頭聽著,「妹妹自從跟了大長公主後,對於京中權貴也是如數家珍了。」

  盈若道:「因為爹爹在京中為官,遊走在權貴之間,這些個常識性的東西,多知道一些沒有壞處。」

  謝氏點點頭,「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勛貴之家得了富貴之後,都只想著盡情享受了,對於子孫後代的培養,反而不怎麼重視,以至於三代之後,多數就出現了後繼無人的局面。」

  盈若道:「正是如此!無論是昌隆侯府楊家,還是盛興侯府陳家,都出現了斷頓的現象,子孫之中都沒有很出彩的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