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拋磚引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盈若放下手肘,端正了坐姿,一本正經的道:「我家有五口人!我爹是一個秀才,目前在衙門裡做著一個小小的書吏。他是一個滿肚子都是詩書的人,不知道為何沒有考上舉人。我其實覺得他這樣子窩在玉蘭縣,有些憋屈了。我娘親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不但識字,有時候說話都能引經據典。所以,她年輕的時候也是受過很好的教導的。她的針線做的很好,飯菜其實做的不怎麼好吃。可是爹爹偏說好吃,我們就只能跟著忍了。其實,我大姐的廚藝才是真的好。就是剛剛的那個。你不知道,那次被你救了之後,她的性情就來了個天翻地覆的轉變,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以前看我是眼中釘,現在拿我當眼珠子。我還有個哥哥,也是你見過的。他特別聰明,背書的時候,不說過目不忘。但念上兩三遍就能背下來。你不知道,有個哥哥最大的好處就是他做什麼都想著你護著你。」

  她的聲音清脆,又有著獨屬於孩童的甜糯,語速不急不慢,語調抑揚頓挫。這麼長篇下來,非但不覺得厭煩,反而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李光裕聽的很認真,唇角一直都是微微上翹的,關於這些他當然早就調查過了。他知道的信息,遠遠不止這些。可聽屬下匯報的時候,遠沒有聽她說的這般興味盎然。

  交友貴在心誠,她向他坦誠了一切,僅僅只是表達誠意,還是想要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我家有六口人!家父李培梁時任海州知府,恪盡職守,造福一方百姓。家母劉氏慈愛賢良,跟隨家父在任上。大姐李雨菲已經嫁人生子。大哥李明哲是去年的進士,考取了庶吉士,目前在翰林院當值,也已經成家。二姐李雪菲長我一歲半,也已經定親。我家大體就是這麼個狀況。」

  盈若笑彎了眉眼,她這投石問路用的,還真是收穫滿滿啊!

  「那光裕哥哥怎麼就成了安大少的伴讀的?」

  李光裕道:「我家二姑是嫁去了安家的,也就是安大少的三嬸。因為親戚的關係,便近水樓台先得月了。」

  飯菜端上了桌,盈若雖然看的兩眼放光,還不忘先去淨了手才回來大快朵頤。

  李光裕時不時的為她夾菜,自己卻用的少,「郭銳進不日定會去你家登門道謝。到時候,你讓褚叔叔斟酌著跟他交往。」

  「嗯?怎麼說?」盈若進攻著肘子,「武定侯府可是有什麼不妥當?」

  在她看來,侯府的門第已經不低了,卻還是招來了有些人的死手,那可就要往深層次考慮了。

  上一世,她也是離著權力階層很近的人,自然知曉權力的爭奪是怎樣的魚死網破。

  對於盈若的敏感,李光裕看過去的眼眸就沉了沉,「簡單的說,今上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外家——崔家!因為當今太后和皇后都是出自崔家。」

  「外戚弄權?」盈若脫口而出後,立馬捂了嘴巴,然後警覺的往四周看了看。

  李光裕安撫她的笑笑,「別害怕!崔家的勢力再大,也有他們瞧不上的地方。就好比這玉蘭縣……」

  「因為這地兒太窮,刮不下二兩油水,所以他們就不屑納入勢力範圍嗎?」

  李光裕失笑,「差不多這個意思吧!」

  「今上甘心嗎?」盈若扔了筷子,「就好比,我娘親要是管我管多了,哪怕是為我好,我心裡有時候還不樂意呢!今早出來的時候,她非讓我帶帷帽,我覺得頂著個光頭沒什麼,可她非得認為戴上對我更好。你看,我哪怕是順從了她,心裡卻因為不能自己做主還是多少有些牴觸的?同理,今上甘心被管束嗎?」

  李光裕的笑意更深,「自然是不甘心的!而武定侯府就是站在今上陣營里的,換句話說,就是對上崔家的一把尖刀。可就目下來說,是不占優勢的。崔家太強了!」

  「這樣啊!」盈若若有所思,「光裕哥哥,你對我說這些,不怕我是小孩子聽不懂嗎?」

  「你聽不懂嗎?」李光裕目光炯炯。

  「可是所有人都歧視我是小孩子的!就連安大少,都一口一個小不點兒的喊我呢!」

  李光裕道:「不是說了是朋友?」

  盈若一怔,旋即笑了起來。

  真正的朋友,又怎麼會讓年齡成為交流的障礙?

  盈若自從穿來後,成了一個小豆丁的憋屈,瞬間就得以釋放了。

  原來在這個陌生的世道里,還是有那麼一個人待她另眼相看的。

  李光裕重新遞了筷子到她手裡,「趁熱趕緊吃吧!」

  盈若挪動位子,往李光裕身邊靠了靠,然後探頭過去,小聲道:「沒有我想像中好吃!主要是油不對。」

  「哦?」李光裕對於她突然的靠近,雖然不適應,倒也沒有迴避,「在玉蘭縣,我吃著這家算是最好吃的了。」

  盈若執起筷子夾起一粒花生米送到他嘴邊。

  李光裕眼中蓄滿訝然,但在她期待的注視中,還是張開了抿著的雙唇,含到嘴裡,慢慢咀嚼了起來。

  「好吃嗎?」盈若放下筷子。

  李光裕道:「很香!」

  盈若扯動唇角,「那要是花生米榨出油來,豈不也很香?」說著話,還衝著他眨了眨眼睛。

  李光裕怔楞了一下,「我自去年遊歷以來,也算是去過很多地方,花生都是作為零嘴的。沒有見哪裡吃花生榨的油。」

  盈若呵呵笑,繼續小聲道:「這恐怕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任務。我姐姐說了,等她攢夠了銀子就為我買一座油坊。我到時候就帶人鼓搗花生油。等有了花生油,我就親自做飯給光裕哥哥吃,以報答光裕哥哥的大恩。」

  就算是她前世生活的那個時代,花生油的普及也是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的。至少,她初到那個掛職的小村莊的時候,那裡還是吃著棉籽油的。等到她三年掛職滿,花生油才走進了村里大多數人家。

  「好!那我等著!會等很久嗎?」李光裕也沖她眨了眨眼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