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頁
於是當天下午二殿下就跑去了正陽宮哭鬧,撒潑打滾就是逼著黎潯保證不能再生娃娃了,最後又跑去御書房如法炮製,又鬧了他父皇一回。
當時姬珩那有朝臣在,大家不明所以,只當是標榜對皇后娘娘忠貞不二的皇帝陛下終於憋不住了,於是遭到了媳婦和兒子的聯合抵制……
自此,在朝臣們心中皇帝陛下的人生就有了污點,可是不久之後他們的夫人們中間皇后娘娘的口碑卻蒸蒸日上——
馭夫之術天下第一,皇后娘娘威武!
當然,這些就都是後話了,這件事發生次日一早,姬斯辰學都沒上就又哭過來了說他養的魚都死了。
他和姬星野的寢宮院裡有個不深但占地還算大的池子,姬斯辰喜歡看魚,姬珩就給他弄了好些鯉魚養著。他們夫妻倆跟過去看,果然是滿池子的魚都翻了肚皮,問起宮人,宮人都說除了二殿下晚上來餵魚了別人都沒接近過,可早上起來就這樣了。
而且不僅魚死了個精光,池子裡還整個被魚糞糊了,一片狼藉……
姬斯辰哭得眼睛又腫了。
湖陽聞訊過來看了一眼,沒吭聲。
魚的死因帝後二人查問無果,此案遂成懸案。
但是鑑於這池子裡的味道實在太難聞了,皇帝陛下當天就叫人把池子填平了。
二殿下後面陸陸續續是想起來就哭一哭,為他那一池子魚流了好些眼淚。
*
建昭十三年,地處偏僻的梧桐鎮上新來了一位年輕的十九歲縣令,剛到任半個月就連續破了兩件陳年舊案,一時間名聲大噪。
茶館裡的說書先生將這兩個案子編成話本子,這幾天生意好,說的嗓子不適,便來一草堂抓點治嗓子的藥。
這鎮子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鎮子上本來只有一家醫館,是四年前又開了一家,坐堂大夫是個喜笑的漂亮小姑娘。
醫館裡這會兒坐了好些人在等看病,老先生就閒不住的又講起來新來的縣令的事:「按說咱們這梧桐鎮也不算什麼窮山惡水,可就是地方偏僻,朝廷里的官兒都不願意來,硬是逼著上個張大人做到六十高齡不得不告老請辭,你們看這……」
旁邊的人附和:「新來的這個官兒雖然年紀不大,但瞧著倒像是那麼回事,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呆得住……」
「我看啊懸……」說書先生一臉的高深莫測。
「為什麼?」世人多八卦,陸續又有幾人湊過來。
說書先生道:「你們知道這位是誰麼?新科進士,京城裡英國公府的長公子!」
「劉老頭兒你這就是忽悠我們了,英國公府是楊姓傳承,跟咱們新來的這位縣令大人怎麼可能是一家?你淨是蒙我們。」有人揭短。
其他人就都衝著老頭兒噓起來。
老頭兒有點兒生氣:「你們知道什麼?知道什麼啊!英國公確實姓楊的,可是你們知道他娶的誰嗎?」
偏遠之地,又都是些市井平民,能聽到的消息有限,一群人面面相覷。
老頭兒得意起來,山羊鬍子翹起來老高:「那是皇后娘娘的親姐姐,咱們大覲朝唯一出的一位得朝廷冊封承認的女將軍。要說這位國公夫人比國公爺還要年長七八歲呢,當初兩人在南境戰場上一起抗擊外敵,後來又一同領兵去了北境駐守。國公夫人未嫁之前有軍職在身,巾幗不讓鬚眉,她上一個夫婿就是死在戰場上的,就是咱們縣令大人的親爹,這事兒把,換誰誰都怕,據說國公爺求娶她原是不想嫁的,說不想再嫁個當兵的了,國公爺也是果斷,當即向朝中上書請求從戰場上退下來去邊城做父母官。那可是一等的公爵啊,哪有貶去做小官的道理,後來看他是真的有心,倆人這才成的親。」
大覲朝的民風不算太封閉,寡婦再嫁的也有,但是受世俗的偏見,一般都是不可能高嫁的,皇后的親姐姐以女子之身做了將軍,又以寡婦之身嫁給了一等公爵人家做正妻,得夫君愛重,這的確是一段足以載入史冊的傳奇。
這故事可謂相當精彩了,醫館裡的氣氛熱鬧起來,一群人熱烈的議論,唯獨坐在堂上看診的小大夫無動於衷,依舊是專心的給病人診脈查看病情。
老頭兒閒不住舌頭,索性把這當成了茶館繼續講他那故事:「英國公府好像是差不多五年前辦的喜事吧,但夫妻倆還是在北境戍邊,國公夫人三年抱倆,都是帶把兒的。國公爺待繼子也很親厚,孩子的血脈傳承不同,自然是不能改姓跟著他的,但是在楊家他仍是長公子和世子還有小公子都是一樣的待遇,只是咱們這位傅大人不想靠著家裡的關係謀前程,還是自己考的科舉,也不知道怎麼就來了咱們這裡……」
醫館裡來看病的人多,小大夫這一通忙碌下來是直到日暮時分才收拾打掃妥當了帶著貼身丫鬟從醫館裡出來。
正在埋頭鎖門時,街角那邊正好騎馬拐過來幾個人。
因為街上行人多,幾個人怕衝撞到路人就打馬慢悠悠的走。
坐在馬背上的新縣令一眼瞧見醫館門前的姑娘,頓時就目光頓住沒再移開眼。
他身邊跟著的衙門捕頭是個大大咧咧的粗獷漢子,見狀就拍著胸脯很是得意的打趣兒起來:「大人是從京城繁華之地來的,一定是見多了各色美人兒的,怎麼樣……這是咱們梧桐鎮最漂亮的姑娘了,比你們京城的大家閨秀也不差吧?」
當時姬珩那有朝臣在,大家不明所以,只當是標榜對皇后娘娘忠貞不二的皇帝陛下終於憋不住了,於是遭到了媳婦和兒子的聯合抵制……
自此,在朝臣們心中皇帝陛下的人生就有了污點,可是不久之後他們的夫人們中間皇后娘娘的口碑卻蒸蒸日上——
馭夫之術天下第一,皇后娘娘威武!
當然,這些就都是後話了,這件事發生次日一早,姬斯辰學都沒上就又哭過來了說他養的魚都死了。
他和姬星野的寢宮院裡有個不深但占地還算大的池子,姬斯辰喜歡看魚,姬珩就給他弄了好些鯉魚養著。他們夫妻倆跟過去看,果然是滿池子的魚都翻了肚皮,問起宮人,宮人都說除了二殿下晚上來餵魚了別人都沒接近過,可早上起來就這樣了。
而且不僅魚死了個精光,池子裡還整個被魚糞糊了,一片狼藉……
姬斯辰哭得眼睛又腫了。
湖陽聞訊過來看了一眼,沒吭聲。
魚的死因帝後二人查問無果,此案遂成懸案。
但是鑑於這池子裡的味道實在太難聞了,皇帝陛下當天就叫人把池子填平了。
二殿下後面陸陸續續是想起來就哭一哭,為他那一池子魚流了好些眼淚。
*
建昭十三年,地處偏僻的梧桐鎮上新來了一位年輕的十九歲縣令,剛到任半個月就連續破了兩件陳年舊案,一時間名聲大噪。
茶館裡的說書先生將這兩個案子編成話本子,這幾天生意好,說的嗓子不適,便來一草堂抓點治嗓子的藥。
這鎮子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鎮子上本來只有一家醫館,是四年前又開了一家,坐堂大夫是個喜笑的漂亮小姑娘。
醫館裡這會兒坐了好些人在等看病,老先生就閒不住的又講起來新來的縣令的事:「按說咱們這梧桐鎮也不算什麼窮山惡水,可就是地方偏僻,朝廷里的官兒都不願意來,硬是逼著上個張大人做到六十高齡不得不告老請辭,你們看這……」
旁邊的人附和:「新來的這個官兒雖然年紀不大,但瞧著倒像是那麼回事,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呆得住……」
「我看啊懸……」說書先生一臉的高深莫測。
「為什麼?」世人多八卦,陸續又有幾人湊過來。
說書先生道:「你們知道這位是誰麼?新科進士,京城裡英國公府的長公子!」
「劉老頭兒你這就是忽悠我們了,英國公府是楊姓傳承,跟咱們新來的這位縣令大人怎麼可能是一家?你淨是蒙我們。」有人揭短。
其他人就都衝著老頭兒噓起來。
老頭兒有點兒生氣:「你們知道什麼?知道什麼啊!英國公確實姓楊的,可是你們知道他娶的誰嗎?」
偏遠之地,又都是些市井平民,能聽到的消息有限,一群人面面相覷。
老頭兒得意起來,山羊鬍子翹起來老高:「那是皇后娘娘的親姐姐,咱們大覲朝唯一出的一位得朝廷冊封承認的女將軍。要說這位國公夫人比國公爺還要年長七八歲呢,當初兩人在南境戰場上一起抗擊外敵,後來又一同領兵去了北境駐守。國公夫人未嫁之前有軍職在身,巾幗不讓鬚眉,她上一個夫婿就是死在戰場上的,就是咱們縣令大人的親爹,這事兒把,換誰誰都怕,據說國公爺求娶她原是不想嫁的,說不想再嫁個當兵的了,國公爺也是果斷,當即向朝中上書請求從戰場上退下來去邊城做父母官。那可是一等的公爵啊,哪有貶去做小官的道理,後來看他是真的有心,倆人這才成的親。」
大覲朝的民風不算太封閉,寡婦再嫁的也有,但是受世俗的偏見,一般都是不可能高嫁的,皇后的親姐姐以女子之身做了將軍,又以寡婦之身嫁給了一等公爵人家做正妻,得夫君愛重,這的確是一段足以載入史冊的傳奇。
這故事可謂相當精彩了,醫館裡的氣氛熱鬧起來,一群人熱烈的議論,唯獨坐在堂上看診的小大夫無動於衷,依舊是專心的給病人診脈查看病情。
老頭兒閒不住舌頭,索性把這當成了茶館繼續講他那故事:「英國公府好像是差不多五年前辦的喜事吧,但夫妻倆還是在北境戍邊,國公夫人三年抱倆,都是帶把兒的。國公爺待繼子也很親厚,孩子的血脈傳承不同,自然是不能改姓跟著他的,但是在楊家他仍是長公子和世子還有小公子都是一樣的待遇,只是咱們這位傅大人不想靠著家裡的關係謀前程,還是自己考的科舉,也不知道怎麼就來了咱們這裡……」
醫館裡來看病的人多,小大夫這一通忙碌下來是直到日暮時分才收拾打掃妥當了帶著貼身丫鬟從醫館裡出來。
正在埋頭鎖門時,街角那邊正好騎馬拐過來幾個人。
因為街上行人多,幾個人怕衝撞到路人就打馬慢悠悠的走。
坐在馬背上的新縣令一眼瞧見醫館門前的姑娘,頓時就目光頓住沒再移開眼。
他身邊跟著的衙門捕頭是個大大咧咧的粗獷漢子,見狀就拍著胸脯很是得意的打趣兒起來:「大人是從京城繁華之地來的,一定是見多了各色美人兒的,怎麼樣……這是咱們梧桐鎮最漂亮的姑娘了,比你們京城的大家閨秀也不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