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柳佑擰眉看他,「皇上心中有恨?」
「朕不恨林荊璞,也不敢恨母親,」林珙說:「只恨天命不遂。哪怕是魏繹,也得靠林荊璞相助,隱忍十載方才掌朝中實權,相比起來,蒼天不公,給朕的時間是不是太短了。若再多給朕十年,未嘗不可與之一較高下,勝者為王。」
林珙說得很平靜,柳佑轉而睜著眼迎大風而立。
南殷要亡了,江南煙雨也藏不住這樣的肅殺之氣。
此起彼伏的殺喊聲與逃亡聲在這場雨中跳動,又令人聽得好不真切,仿佛是病死垂危之人奄奄一息的命脈,又像是一場虛妄可怖的空夢,叫人難以醒來。
直到血腥染紅宮門的那一刻,他們才徹底被外頭的哭腔驚起:「皇上,啟軍……啟軍現已攻打到遂安門了!」
……
啟軍前鋒是餘子遷部下,魏繹亦在前鋒陣中,所向披靡。
啟軍頂著箭雨從雲梯爬上城牆,與守城護衛橫刀肉搏,兩千將士推動著攻城槌,直擊遂安門。
足足兩個時辰,轟然一聲,大門破開,如同鑿破了這道天光!
遂安門一破,便意味著王宮防守徹底崩潰,戰馬即時湧入了王宮兩旁的馬道,立馬包圍了這到處都是水榭亭台的王宮。
林荊璞乘著車身處在後方陣營中,掀簾望著這座曾經的宮殿。
他終是到了這一日。
留守宮中的武將苦戰未果,那幫誓死效忠大殷的老臣此刻就站在議事殿前,列出用鮮血所寫的百罪書,大罵林荊璞上百條罪狀,陳詞激憤。
他們曾臨危受命,與林荊璞和衷共濟,而今早不顧當日情面,撕破臉面,恨不能將林荊璞墜入泥潭而萬刮千刀。
林荊璞步下車,拱手朝之躬身而拜,久未起身。
無論如何,他終是大殷的千古罪人,該有這一拜。
魏繹殺敵之餘回頭望他,不由捏緊了劍,只好任那幫老臣的唾罵聲與哭喊聲被淹沒在這廝殺里。
……
戰到傍夜,萬奮擋不住了,守衛王宮的軍隊已被逐個擊潰。
姜熹與吳娉婷此時同在一處避難,她們聽見了外頭的消息,擋不住四處的宮人流竄,唯有姜熹的兩名死士還跟在她的身側。
吳娉婷捧著大肚子,恐懼十分,眼淚在眼眶打轉愣是掉不下來。她昨夜本想逃出宮去,卻又被姜熹抓了回來,此刻只得低聲嗚咽著,做不了自個的主意。
姜熹聽聞城門已破,抿唇思量,便轉身去從暗格中取出玉璽。
吳娉婷一愣:「太后這是要……」
話還未說完,姜熹便猛地一把拽住了她的後頸衣裳,要將她拖出殿去。
「太后——」
吳娉婷一聲驚呼,人直接從門檻跌了半跤,哭喊道:「太后這是要做什麼,外頭都是啟兵,此時出去便是送死啊,太后!臣妾不想死!臣妾腹中還有無辜孩子!這可是您讓我懷的孩子……太后!」
姜熹習過武,力氣比尋常女子大上許多,加上吳娉婷有七月身孕,根本反抗無力。
任由吳娉婷如何求饒唾罵,姜熹都充耳不聞,一路將她拽到了議事殿前的高台上。站定之時,兩人皆已蓬頭亂服,不過姜熹臨危不懼,倒顯得還有幾分嫵媚英氣。
「是南殷的太后和皇后——!」
弓箭與利劍一時紛紛對準了這位擅權獨大的太后。隨即,眾人又看到她手中捧著玉璽,魏繹號令之下,未敢擅動。
「啟帝,此乃歷朝歷代的傳國玉璽,哀家現今奉上,以表投降決心。大殷五百十二載,始亡於今日,但求啟帝能保王宮中人的性命。」
姜熹的聲音仍是穩,笑容端莊而冷冽,仍如同她往日那般高高在上地頒布詔令一般。說罷,她便將玉璽乾脆利落地拋往了啟軍陣營中。
吳娉婷則泣不成聲,緊縮著脖子,在大風中連站都站不穩當。
魏繹看了眼那玉璽,鄙夷笑說:「戰可平定天下,治則百姓安居,乃為帝者,又何須你讓一塊玉來佐證王道?更何況,這傳國玉璽本就是你們從阿璞手中搶走的。」
姜熹冷嗤,又抬高了聲音,愈發高亢:「林珙無能昏聵,聽信佞臣柳佑讒言,甚至不惜屢次與哀家作對,以致南殷人心潰散,頹敗至今日境地。哀家痛心疾首,但已與百官商議,廢除他的帝位,親手殺之。而皇后腹中系哀家兒孫,也是林氏唯一的血脈,現今哀家也拿此子性命永絕啟帝心腹後患!啟帝便可知哀家誠心、誠意。」
雨點愈密,一把短刃隨即插入了吳娉婷的腹中。
吳娉婷一陣劇痛,瞳中驚愕,低頭便見肚子上鮮血淋漓。她用力抓著姜熹的袖子,僵硬地倒了下去。
譁然一片。
魏繹望著那高台上死去的女人,神情也不由頓了頓,稍事回神後,冷聲說:「姜太后,朕還有一不情之請。伍修賢當日究竟是如何死的,還望太后能告知於天下。」
魏繹到這個節骨眼上,心中還牽掛這個。林荊璞也蹙起了眉,看向了他。
「啟帝也會在意真相麼?世人愚昧,明明皆不在意啊。」姜熹覺得有些可笑,又看向了不遠處林荊璞,眼底生出一絲惡意:「哀家與伍修賢都受林氏所害久矣——」
「朕不恨林荊璞,也不敢恨母親,」林珙說:「只恨天命不遂。哪怕是魏繹,也得靠林荊璞相助,隱忍十載方才掌朝中實權,相比起來,蒼天不公,給朕的時間是不是太短了。若再多給朕十年,未嘗不可與之一較高下,勝者為王。」
林珙說得很平靜,柳佑轉而睜著眼迎大風而立。
南殷要亡了,江南煙雨也藏不住這樣的肅殺之氣。
此起彼伏的殺喊聲與逃亡聲在這場雨中跳動,又令人聽得好不真切,仿佛是病死垂危之人奄奄一息的命脈,又像是一場虛妄可怖的空夢,叫人難以醒來。
直到血腥染紅宮門的那一刻,他們才徹底被外頭的哭腔驚起:「皇上,啟軍……啟軍現已攻打到遂安門了!」
……
啟軍前鋒是餘子遷部下,魏繹亦在前鋒陣中,所向披靡。
啟軍頂著箭雨從雲梯爬上城牆,與守城護衛橫刀肉搏,兩千將士推動著攻城槌,直擊遂安門。
足足兩個時辰,轟然一聲,大門破開,如同鑿破了這道天光!
遂安門一破,便意味著王宮防守徹底崩潰,戰馬即時湧入了王宮兩旁的馬道,立馬包圍了這到處都是水榭亭台的王宮。
林荊璞乘著車身處在後方陣營中,掀簾望著這座曾經的宮殿。
他終是到了這一日。
留守宮中的武將苦戰未果,那幫誓死效忠大殷的老臣此刻就站在議事殿前,列出用鮮血所寫的百罪書,大罵林荊璞上百條罪狀,陳詞激憤。
他們曾臨危受命,與林荊璞和衷共濟,而今早不顧當日情面,撕破臉面,恨不能將林荊璞墜入泥潭而萬刮千刀。
林荊璞步下車,拱手朝之躬身而拜,久未起身。
無論如何,他終是大殷的千古罪人,該有這一拜。
魏繹殺敵之餘回頭望他,不由捏緊了劍,只好任那幫老臣的唾罵聲與哭喊聲被淹沒在這廝殺里。
……
戰到傍夜,萬奮擋不住了,守衛王宮的軍隊已被逐個擊潰。
姜熹與吳娉婷此時同在一處避難,她們聽見了外頭的消息,擋不住四處的宮人流竄,唯有姜熹的兩名死士還跟在她的身側。
吳娉婷捧著大肚子,恐懼十分,眼淚在眼眶打轉愣是掉不下來。她昨夜本想逃出宮去,卻又被姜熹抓了回來,此刻只得低聲嗚咽著,做不了自個的主意。
姜熹聽聞城門已破,抿唇思量,便轉身去從暗格中取出玉璽。
吳娉婷一愣:「太后這是要……」
話還未說完,姜熹便猛地一把拽住了她的後頸衣裳,要將她拖出殿去。
「太后——」
吳娉婷一聲驚呼,人直接從門檻跌了半跤,哭喊道:「太后這是要做什麼,外頭都是啟兵,此時出去便是送死啊,太后!臣妾不想死!臣妾腹中還有無辜孩子!這可是您讓我懷的孩子……太后!」
姜熹習過武,力氣比尋常女子大上許多,加上吳娉婷有七月身孕,根本反抗無力。
任由吳娉婷如何求饒唾罵,姜熹都充耳不聞,一路將她拽到了議事殿前的高台上。站定之時,兩人皆已蓬頭亂服,不過姜熹臨危不懼,倒顯得還有幾分嫵媚英氣。
「是南殷的太后和皇后——!」
弓箭與利劍一時紛紛對準了這位擅權獨大的太后。隨即,眾人又看到她手中捧著玉璽,魏繹號令之下,未敢擅動。
「啟帝,此乃歷朝歷代的傳國玉璽,哀家現今奉上,以表投降決心。大殷五百十二載,始亡於今日,但求啟帝能保王宮中人的性命。」
姜熹的聲音仍是穩,笑容端莊而冷冽,仍如同她往日那般高高在上地頒布詔令一般。說罷,她便將玉璽乾脆利落地拋往了啟軍陣營中。
吳娉婷則泣不成聲,緊縮著脖子,在大風中連站都站不穩當。
魏繹看了眼那玉璽,鄙夷笑說:「戰可平定天下,治則百姓安居,乃為帝者,又何須你讓一塊玉來佐證王道?更何況,這傳國玉璽本就是你們從阿璞手中搶走的。」
姜熹冷嗤,又抬高了聲音,愈發高亢:「林珙無能昏聵,聽信佞臣柳佑讒言,甚至不惜屢次與哀家作對,以致南殷人心潰散,頹敗至今日境地。哀家痛心疾首,但已與百官商議,廢除他的帝位,親手殺之。而皇后腹中系哀家兒孫,也是林氏唯一的血脈,現今哀家也拿此子性命永絕啟帝心腹後患!啟帝便可知哀家誠心、誠意。」
雨點愈密,一把短刃隨即插入了吳娉婷的腹中。
吳娉婷一陣劇痛,瞳中驚愕,低頭便見肚子上鮮血淋漓。她用力抓著姜熹的袖子,僵硬地倒了下去。
譁然一片。
魏繹望著那高台上死去的女人,神情也不由頓了頓,稍事回神後,冷聲說:「姜太后,朕還有一不情之請。伍修賢當日究竟是如何死的,還望太后能告知於天下。」
魏繹到這個節骨眼上,心中還牽掛這個。林荊璞也蹙起了眉,看向了他。
「啟帝也會在意真相麼?世人愚昧,明明皆不在意啊。」姜熹覺得有些可笑,又看向了不遠處林荊璞,眼底生出一絲惡意:「哀家與伍修賢都受林氏所害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