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商珠又是一怔,深思片刻,很快便猜到了一二。
三郡地界內遍布河流,易守難攻,就從這兩個月的軍報看來,南殷將士又是個個抱著必死的決心,要攻進三郡絕非易事,如今也的確是陷入了僵局。
再者,啟軍就算是能想辦法渡過離江,攻破萬奮的陸軍防線,到時也必然會與三吳水師狹路相逢。要知以前在水上作戰,一名水師至少可敵五名步兵精銳,所以啟軍光憑戰事上的謀略還不夠。
若無充備的打算,沒有攻下三郡便得半道而回,這會成為大啟的恥辱與傷疤。
所以魏繹按兵不動,選擇在允州境內駐守蟄伏,亦是明智的。他與林荊璞能遠在千里卻不謀而合,只怕早已商議好了各種局面下的對策。
「二爺是想為皇上去北境拉攏援兵?」商珠輕聲詢問。
「魏繹沉得住氣,可將士們血性方剛,熬不了太久,久攻不破,唯恐軍心不穩。」林荊璞說:「要打破對峙的局面,我們必得引入另一隻精兵,才能爭取到必勝的優勢。中原已無兵可用,放眼天下,只有北境的天|行關,尚有一支八萬人馬可戰。」
賀蘭鈞。
賀蘭軍!
商珠面色略變得凝重,低頭沉吟道:「這賀蘭軍十四年前乃為殷朝所背棄,才不得已駐紮在天|行關,有家而不歸。可他畢竟曾仕於大殷,何況他怨恨大殷王室,自然也會對二爺有防備。要是林佩鸞還活著,興許賀蘭鈞回中原還有指望,現在麼……下官是擔心二爺去招安這隻軍隊,只怕不比皇上冒進攻下三郡要容易。」
林荊璞眉眼的神色輕描淡寫,乍一看姿容又是艷麗十分的。
「商侍郎的顧慮不無道理,亞父當年帶著我從皇宮地道流亡至南邊後,缺少復國兵馬,亞父就有意招安賀蘭軍,於是送去金銀玉帛、美女寶馬,還曾親自前往天|行關賠罪勸說,可謂是禮數周備了。可那賀蘭鈞不收東西,也不講半點情面,將亞父逐出了天|行關。」
林荊璞目光清冷,語氣仍是柔和悅耳的:「那時,我只覺得賀蘭鈞此人卑劣無情,可後來才想明白,一頭被迫離群的狼,所求的又豈是幾塊鹿肉。拿再多的好處去招安,與他來說,不過都是無用的侮辱罷了。」
商珠細細聽著,「難不成二爺此行去,是要自行放下身段,求賀蘭鈞出兵?」
同樣的事,當年伍修賢做不到,換成林荊璞,就一定能做到麼?
只怕未必。
而且商珠實在想不出,憑賀蘭鈞這樣倔強的人,如何甘願放下過去十四年所作的選擇,去投靠敵朝。
一陣風把樹上的梨花吹散了,林荊璞似是走神了,許久都沒有說話。
……
與商珠交代畢,林荊璞沒有耽擱,連夜便動身離宮往北了。沈懸帶領一支數十人的隊伍陪同前往,林荊璞也沒有再帶更多的人。
北地寒冷,中原的馬跑不大動。他們趕了十日,才行至天|行關附近的一個鎮上,找了個驛站住下。
據說這鎮子一年有八月個裡都是風雪。眾人夜裡喝了點酒暖身,林荊璞沒吃肉,也跟著喝了兩盅。
許是外面風冷,客房的燭火始終照不亮,林荊璞提筆寫了封信後,就將沈懸叫了上來。
沈懸也順便捎了幾封信來,正是商珠差人從京中送來的。
林荊璞瞟了眼信封,看到最後,神情微微恍惚了片刻,又見其中並無加急印章,想來朝中也無要緊的事,便先擱置了,將自己方才寫的那封遞給了沈懸,叮囑道:「明日一早,你去趟天|行關,將這封信親自交到賀蘭鈞手中。」
「先禮後兵,」林荊璞接著說:「他如能答應信中所求,最好不過,省得干戈一場。可大抵他是不會答應的,就按先前我與你說的辦,務必小心,不容有失。」
沈懸雙手接過,謹慎地點頭應下。
待到夜深人靜,林荊璞臨上臥榻,才取過那沓信封,打開了最底下的那封,正是魏繹寫的。
展信佳,見字如晤。曹將軍胸口受了外傷,好在傷口淺,並無大礙。昨日已收到你送來的第一批銅製船,暫存在允州官庫中,未曾走漏風聲。據悉柳佑已受林珙之命,離了三郡朝北而來,恐其生事變,你在北境千萬要當心。其余並無什麼想說的了,只是很思念你。
寧復往昔,共待來日。
第120章 賀蘭 「賀蘭如今不事一王,只為中原百姓守關。」
翌日晌午,天際與寒地相連。沈懸帶隊行至人跡罕至的山嶺,遠眺而下,漫天的大風裡卷裹著狂雪,唯有幾只雄鷹能飛越過如此冰冷的峭壁。
八萬賀蘭軍便是在這苦寒偏僻的地方堅守了十四年,一邊務農,一邊操練。
再往前走,他們在關口碰上了賀蘭家的守衛兵,被攔住了去路。
賀蘭軍對外人戒備心極重,沈懸沒有與他們起爭執,拿出一支自證身份的箭羽,讓身邊人幫忙道明來意後,便在此耐心等候。
又過了大半日光景,他們才上了山寨,見到賀蘭鈞。
沈懸剛入伍時曾在營中遠遠見過賀蘭鈞一面,他是名門世家出身,位列中郎將,卻又不是同曹、伍一般的武將,可謂是金相玉質,與大殷朝的嫡長公主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玉人。
三郡地界內遍布河流,易守難攻,就從這兩個月的軍報看來,南殷將士又是個個抱著必死的決心,要攻進三郡絕非易事,如今也的確是陷入了僵局。
再者,啟軍就算是能想辦法渡過離江,攻破萬奮的陸軍防線,到時也必然會與三吳水師狹路相逢。要知以前在水上作戰,一名水師至少可敵五名步兵精銳,所以啟軍光憑戰事上的謀略還不夠。
若無充備的打算,沒有攻下三郡便得半道而回,這會成為大啟的恥辱與傷疤。
所以魏繹按兵不動,選擇在允州境內駐守蟄伏,亦是明智的。他與林荊璞能遠在千里卻不謀而合,只怕早已商議好了各種局面下的對策。
「二爺是想為皇上去北境拉攏援兵?」商珠輕聲詢問。
「魏繹沉得住氣,可將士們血性方剛,熬不了太久,久攻不破,唯恐軍心不穩。」林荊璞說:「要打破對峙的局面,我們必得引入另一隻精兵,才能爭取到必勝的優勢。中原已無兵可用,放眼天下,只有北境的天|行關,尚有一支八萬人馬可戰。」
賀蘭鈞。
賀蘭軍!
商珠面色略變得凝重,低頭沉吟道:「這賀蘭軍十四年前乃為殷朝所背棄,才不得已駐紮在天|行關,有家而不歸。可他畢竟曾仕於大殷,何況他怨恨大殷王室,自然也會對二爺有防備。要是林佩鸞還活著,興許賀蘭鈞回中原還有指望,現在麼……下官是擔心二爺去招安這隻軍隊,只怕不比皇上冒進攻下三郡要容易。」
林荊璞眉眼的神色輕描淡寫,乍一看姿容又是艷麗十分的。
「商侍郎的顧慮不無道理,亞父當年帶著我從皇宮地道流亡至南邊後,缺少復國兵馬,亞父就有意招安賀蘭軍,於是送去金銀玉帛、美女寶馬,還曾親自前往天|行關賠罪勸說,可謂是禮數周備了。可那賀蘭鈞不收東西,也不講半點情面,將亞父逐出了天|行關。」
林荊璞目光清冷,語氣仍是柔和悅耳的:「那時,我只覺得賀蘭鈞此人卑劣無情,可後來才想明白,一頭被迫離群的狼,所求的又豈是幾塊鹿肉。拿再多的好處去招安,與他來說,不過都是無用的侮辱罷了。」
商珠細細聽著,「難不成二爺此行去,是要自行放下身段,求賀蘭鈞出兵?」
同樣的事,當年伍修賢做不到,換成林荊璞,就一定能做到麼?
只怕未必。
而且商珠實在想不出,憑賀蘭鈞這樣倔強的人,如何甘願放下過去十四年所作的選擇,去投靠敵朝。
一陣風把樹上的梨花吹散了,林荊璞似是走神了,許久都沒有說話。
……
與商珠交代畢,林荊璞沒有耽擱,連夜便動身離宮往北了。沈懸帶領一支數十人的隊伍陪同前往,林荊璞也沒有再帶更多的人。
北地寒冷,中原的馬跑不大動。他們趕了十日,才行至天|行關附近的一個鎮上,找了個驛站住下。
據說這鎮子一年有八月個裡都是風雪。眾人夜裡喝了點酒暖身,林荊璞沒吃肉,也跟著喝了兩盅。
許是外面風冷,客房的燭火始終照不亮,林荊璞提筆寫了封信後,就將沈懸叫了上來。
沈懸也順便捎了幾封信來,正是商珠差人從京中送來的。
林荊璞瞟了眼信封,看到最後,神情微微恍惚了片刻,又見其中並無加急印章,想來朝中也無要緊的事,便先擱置了,將自己方才寫的那封遞給了沈懸,叮囑道:「明日一早,你去趟天|行關,將這封信親自交到賀蘭鈞手中。」
「先禮後兵,」林荊璞接著說:「他如能答應信中所求,最好不過,省得干戈一場。可大抵他是不會答應的,就按先前我與你說的辦,務必小心,不容有失。」
沈懸雙手接過,謹慎地點頭應下。
待到夜深人靜,林荊璞臨上臥榻,才取過那沓信封,打開了最底下的那封,正是魏繹寫的。
展信佳,見字如晤。曹將軍胸口受了外傷,好在傷口淺,並無大礙。昨日已收到你送來的第一批銅製船,暫存在允州官庫中,未曾走漏風聲。據悉柳佑已受林珙之命,離了三郡朝北而來,恐其生事變,你在北境千萬要當心。其余並無什麼想說的了,只是很思念你。
寧復往昔,共待來日。
第120章 賀蘭 「賀蘭如今不事一王,只為中原百姓守關。」
翌日晌午,天際與寒地相連。沈懸帶隊行至人跡罕至的山嶺,遠眺而下,漫天的大風裡卷裹著狂雪,唯有幾只雄鷹能飛越過如此冰冷的峭壁。
八萬賀蘭軍便是在這苦寒偏僻的地方堅守了十四年,一邊務農,一邊操練。
再往前走,他們在關口碰上了賀蘭家的守衛兵,被攔住了去路。
賀蘭軍對外人戒備心極重,沈懸沒有與他們起爭執,拿出一支自證身份的箭羽,讓身邊人幫忙道明來意後,便在此耐心等候。
又過了大半日光景,他們才上了山寨,見到賀蘭鈞。
沈懸剛入伍時曾在營中遠遠見過賀蘭鈞一面,他是名門世家出身,位列中郎將,卻又不是同曹、伍一般的武將,可謂是金相玉質,與大殷朝的嫡長公主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