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這一次會試開考之前,由臨南王世子監督種植的第一批馬鈴薯, 已經陸陸續續開始擺上京城百姓的餐桌。由於馬鈴薯的產量十分驚人, 估計這兩天馬鈴薯的種苗就會往全國各地送去。

  有了這樣一年三收的馬鈴薯, 朝廷這邊沒了後顧之憂之後, 就開始調動全國的糧食救濟西北災民。不出意外用不了兩個月,西北的饑荒就會迅速的得到改善。

  至於之前為什麼不送糧食過去,是因為那些存糧都是各地應急之物,其中還有不少是邊境的軍糧。這邊不敢動用這些糧食, 生怕當地再發生什麼天災人禍,到時候本地的百姓沒有足夠的糧食吃。但是現在就不同了,京城的百姓見證了馬鈴薯的高產,有了馬鈴薯作為糧食補給,之前所有的擔憂就迎刃而解。

  謝千珏作為最大的功臣,要不是現在正在參加會試,估計聖旨就該到家門口了。雖然他依靠這些乘風而起,在許多人的眼裡會覺得不公平。但是這個世界從來沒有絕對的公平,就像他寒門出身於那些世家子相比,他們的起點就根本沒有公平可言。

  ……

  謝千珏進來之後,如同以往幾次考試一樣,先是簡單打掃一下號房,之後就開始為考試做準備。

  這一次考官裡面,還有一個人謝千珏有過一面之緣,正是之前在江老宴席上的以為劉姓大人。因為謝千珏的號房比較靠前,對方在跟著主考官巡視的時候,一眼就看見了號房裡的謝千珏。不過為了避嫌的原因,對方只是淡淡掃了謝千珏一眼,立刻腳步不停的跟著往後面走去。

  等到第一場試捲髮下來,謝千珏把散亂的長髮簡單的綁了起來。他的頭髮是進場檢查時散下來的,之前只顧著弄其他事情了,這時候才想起來披頭散髮的不成樣子。

  謝千珏照舊翻看了一下考題,目光落在最後兩題的時候愣了一下,隨即忍不住一臉好笑的搖了搖頭。因為後面的兩道考試題目,幾乎算是給謝千珏量身定做的送分題。因為考得正是去年西北饑荒,以及未來農牧業需要改革的問題。

  在謝千珏奮筆疾書的時候,其他號房的考生一個個面露苦澀。雖然他們早就料到會考這些,但是真的看見時卻有點犯難。謝千珏自己做出了兩大貢獻,非常完美的解決了題目之中的難題,但是他們卻不可以照搬謝千珏的答案用。

  雖然眾多考生心裡不平衡,但是也沒辦法流露出一絲一毫的怨言。因為就算他們心裡一萬個不甘心,也不得不承認人家做出的貢獻。

  如果不是謝千珏獻出寶物,西北還不知道要餓死多少百姓。更何況這解決的不僅僅是一個西北,而是整個國家上上下下的很多難題。

  按照歷年來的規矩,這種能影響歷史發展的大事,都會被考官編入考試題目之中。謝千珏做出這樣大的貢獻,就算白給他一個狀元也沒人敢指摘。更何況人家確實有真才實學,就算沒有馬鈴薯與永動機也不會考得太差。

  第一場謝千珏考得十分輕鬆,等到第二場考試的時候,大概是上天想要考驗一下眾學子的毅力,在進場的時候下起了雨夾雪。

  京城三月的天飄雪並不奇怪,但是卻讓不少江南來的學子吃了大苦頭。甚至一些身體羸弱的學子,一看見雨夾雪就主動棄考了。

  俗話說得好下雪不冷化雪冷,這樣雨夾雪的天氣比下雪更冷一些。就是謝千珏這樣身體好的人,到了晚上休息的時候都咳嗽了起來。

  謝千珏向來不懼寒冷的,所以他一直穿的都比較少。結果早上進場的時候,身上不小心淋了雨雪,沒想到夜裡降溫刺激之下就感冒了。

  謝千珏夜裡進了商場一趟,給自己沖了一杯感冒沖劑喝了,那股難受勁這才緩和了一點。

  等到第二天起來,謝千珏強打起精神繼續答題。第二場主要考得是經義,算術,以及詩賦。這些對於謝千珏都不怎麼難,唯一難得就是謝千珏的感冒沒有好,做題的時候腦袋又開始昏昏沉沉了。最後實在沒有辦法了,謝千珏忍痛吃了一顆丹藥才好了一些。

  等到謝千珏從貢院出來時,才知道這場雨夾雪加大降溫,導致京城大範圍百姓感染了風寒。京城之中不少醫館人滿為患,甚至有不少人因為風寒被奪了性命。身為一個後世穿來的人,一聽到一場風寒就奪了人命,就有一種十分不真實的感覺。

  謝千珏化作神醫的樣子,托人給江六送了一批藥粉過去。這一次是為了救人而非斂財,所以這一次的藥粉的價格很低。

  有了神醫給的藥粉幫忙,給京城醫館減輕了不少壓力,為了快速的結束這場風寒,就連皇宮的太醫院都出動了。

  後續的事情謝千珏不清楚,因為他已經進入考場參加第三場考試了。這一次考得內容就比較多了,謝千珏收斂了一下有點亂的心神,之後便全神貫注投入到考題之中。

  第三場考題內容比較多,比較雜,同時題量也大大提高了。最後還考了一道策論題,大致的意思是問考生,像邊關這樣常年打仗的環境下,要如何發展一些邊陲小城的農業與商業。

  一邊要結合四書五經的內容,一邊還要加入自己的論述觀點,同時還不能出言得罪了當政者。說實話這樣的題目很難的,能拿多少分也要看各大考官的心情,言論過激的話還很容易得罪人。

  自古以來都是這樣,一邊想要文人幫忙指點江山,一邊又擔心文人指出自身錯誤。忠言逆耳利於行,但是死的最多的也是進諫忠言之人,反而是那些善於阿諛奉承的小人活得更長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