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宣御司的手段眾人都知道, 你若還不承認, 本宮就只能讓江郁帶走點翠, 再好生拷問了。」

  林氏身子一軟,癱坐在地上。

  顏思卿看著她狼狽的模樣,心裡暗自冷笑一聲。安排這樣漏洞百出的行刺, 她是真奔著尋死去的。這點手段還想栽贓顏家,如今偷雞不成蝕把米,恐怕林氏一族都要為她犯的蠢事陪葬。

  江郁見多了大場面,這會兒還能給絕望的林氏再補一刀。

  「昭容娘娘一出手便是百兩黃金,這還只是定金。也不知中書令一年俸祿幾何,竟能為林氏與娘娘如此殷實的家底……」

  顏思卿非常配合地說:「確實可疑,是該請陛下徹查一番。」

  林氏不堪重負,終於哭著認了罪。被江郁帶走時還大聲喊著此事是她一人所為,求陛下饒恕她的家人。

  滿座妃嬪沉默良久,直到那哭喊聲徹底消失才鬆一口氣。

  一時間不知該作何感想。

  只能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吧。

  …

  宮內宮外塵埃落定,還剩一個人讓顧平川十分為難。

  他的生母,宸妃趙氏。

  按道理來說,皇帝的生母,理應尊封為太后。可是當初先帝盛怒之下將趙氏廢入冷宮,顧平川一出生就被記到顏年的名下,當年知情的人都已經被滅了口,他貿然向群臣提起,且不說群臣信不信,就算信了,也不能更改先帝的旨意重新迎回趙氏。

  更何況去年中秋一場大火,顧平川趁機送趙氏出宮避禍,在眾人眼中先帝廢妃趙氏死於火場,已經是長眠之人了,難道還要來一出死人復生?

  顏思卿看得出他最近很愁悶,自己幫不  上什麼忙,只能讓小廚房多做些清涼降火的糖水,再親自給他送去。

  顧平川見她提著食盒過來,便拉住了她的手,撒嬌似的低聲說道:「你陪我一會兒。」

  「好,陪你。」顏思卿放下食盒就坐在了他旁邊,兩人擠一把龍椅,仍有空餘。「還在為你母親的事情犯愁?」

  顧平川道:「是啊,昨日為此事又和尤晉中吵了一架,他為了不忤逆先帝迎回我母親,竟然重提顏年一事,說什麼擔憂趙氏一朝榮升太后妄自尊大,朝中恐再生動盪。若是照這麼說,我朝就不該有太后的封號,皇帝駕崩后妃就該全都陪葬,如此就能天下太平了!」

  顏思卿聽得後頸一涼,「那你可得多活幾年啊。」

  顧平川一怔,才反應過來她的意思,啞然失笑:「玩笑而已,人殉制度乃是前人殘暴的陋習,八百年前便被廢除了,我朝絕不可能復辟舊制。」

  「我知道,這不是陪你開玩笑嘛。」顏思卿小聲嘟囔。「尤晉中如此反對,你怎麼想?若是真要迎回你母親,只怕滿朝官員沒有幾個會答應,你與他們對抗,又會是一場惡戰。」

  真要說感情,顧平川從小養在顏年膝下,連趙氏的面都沒見過,根本沒有什麼母子感情。

  可他畢竟是趙氏所生,有生育之恩在,如今他大權在握,若是任由生母流落在外不管不問,他這心裡總有幾分愧疚。

  再者顏年勾結孟余林一事已是人盡皆知,若他不迎回真正的生母公之於眾,只怕百年之後的後人要猜疑他的血統,民間野史里又要多一篇荒謬故事。

  他深思良久才道:「若是各退一步,不封太后,只是更正我與她的母子關係,以孝道說理,朝臣或許會同意。」

  顏思卿若有所思地說:「你也不用這麼快就讓步,多鬧幾天再退一步,否則他們只會覺得你軟弱可欺。」

  「正是這個道理。」顧平川說著揉了揉眉心。

  …

  君臣之間又僵持了幾天,顧平川掌握著分寸,適時地主動退讓了一步。

  滿朝官員都是讀過聖賢書的,自然知道孝之一字的分量,皇帝此番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他們若是還繼續步步緊逼,恐怕要成為阻止皇帝盡孝道的惡人。

  尤晉中身為內閣首輔、百官之首,最先鬆了口。如此一來,朝臣陸續附和,為趙氏正名一事便算成了。

  皇家宗譜重新改寫,史官記載亦要更正,這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母子相認的進程這才剛剛過半,接下來仍有一大難題尚未解決。

  趙氏突然『復活』,如今沒名沒分的,要如何接回宮中?

  她既是皇帝生母,一向守禮的官員就不能讓她流落民間,萬一人家在宮外過得太自在改嫁了怎麼辦,那先帝頭上的顏色豈不是更加鮮亮?

  思來想去,還是尤晉中主動提議,他想去見見  趙氏。顧平川猶豫了一下,最終同意了。

  待到休沐日,皇帝與皇后出宮前往護國寺,內閣首輔尤晉中隨行。名為祈福,實則是去見趙氏。

  這一路上顏思卿都顯得有些緊張,畢竟是見婆婆,親生的婆婆。當初她見顏年時也會緊張,但那畢竟是顏家自家人,旁人又都說太后最疼愛她這個侄女,再緊張也不過是害怕穿越身份露餡而已。

  如今見趙氏則是多了幾分忐忑,不知道該擺出什麼樣的姿態。她畢竟頂著顏氏的出身,而顏年陷害趙氏失寵,二人更是有奪子之仇,如果趙氏因為顏年而對她心有芥蒂,甚至厭惡、仇恨,她又該怎麼辦?

  正想著,顏思卿忽覺掌心一熱,低頭一看,顧平川不知什麼時候握住了她的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