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宋時邈的手凍僵了,再過不到兩分鐘,就會阻礙供血從而沒有知覺。宋時邈趕在此前將手從水中取出來,拿個隨身帶的試管取了一管江水。
起身時大腦供血不足,宋時邈搖晃一下重心不穩,好在有一雙手及時托住她,不至於讓她摔個腦開花。宋時邈低聲說了謝謝,那雙手鬆開她,耳邊有鞋踩在石子上的聲音,漸行漸遠。
宋時邈晃晃腦袋,看見有一個穿大衣、帶圍巾、扣帽子的人,從背影來看幾乎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
(三)
從栗柴壩渡口離開後,宋時邈就脫團開始下一個行程。第二站去高黎貢山,她在怒江邊乘船渡江,江上有當地專門拉載遊客的渡船,20元一位,宋時邈交了錢後上船,穿著救生衣在船邊坐下來。
那時候江水湍急,對面還有日軍陣地,九二式7.7mm重機槍與九三式13.2mm重機槍均壓滿子彈虎視眈眈。為了渡河,死了多少人。現在二十元就能換一條人命,若是當初蔣周格能有選擇,她會拿所有家產去換士兵們安然渡江。
渡江後再往前推進,就到高黎貢山腳下。山下有村落,民居零零散散分布,村口有一棵松樹,嘉慶十七年栽下,樹下有石桌石凳。從前蔣周格拉著她來這裡坐,條件簡陋連杯茶都沒有,兩人就奢侈地端著從村民家借來的開豁碗,碗裡盛滿開水,她講、蔣周格聽,安安靜靜坐上一下午後一起看夕陽。
現在樹和桌凳還在,宋時邈跟零散遊客們一起進村,在村口坐了半響,又往裡走。
進村後大約一百米處的幾間屋子,當時被征做臨時戰地醫院使用。進村後大約兩百米處,是198師師部所在地。
宋時邈從村口開始走,這條路她走了無數個日日夜夜,路線被深深刻在海馬體上,隨著骨隙烙進靈魂深處。
快了,還有五十米。這座村落幾乎沒變化,從前古舊的房子翻新後,經過半個世紀又變得古舊,開縫的石板路上布著苔痕。那時蔣周格央著她要從醫院出來散心,走到這裡時不要她攙扶,結果踩了青苔滑倒,送回去後傷口又裂開,她縫合時忍著眼淚罵罵咧咧,蔣周格卻咧嘴說“我不疼的。”
從這裡已經能看得見房檐,從前那幾所房屋門口,都貼有大大的楷體書:“陸軍戰地醫院。”那是蔣周格在傷好些時寫的,一小塊墨是蔣周格的私藏,她笨手笨腳去磨,最後還剩下許多,蔣周格就笑著說:“不如我送你一副字吧。”
那副字連同她的手錶,宋時邈都保管得好好的。
身邊經過一個旅遊團,多數都是些年輕人,聽見導遊講到這裡的歷史時,不禁熱血高漲,高唱知識青年從軍歌。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係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十幾人合唱層次不齊,有的忘詞有的跑調,宋時邈站在門前仰頭看屋檐,蔣周格那些蒼勁有力的楷書早已消散在歷史塵埃里,她和她的師、她的軍全長居於此,現在隔了七十年,自己終於重返故里。
是這裡了,宋時邈和蔣周格的故事,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宋時邈不同的調子混在這些青年的合唱里,顯得突兀極了。可是只有她知道,也只有她記得,她唱的是這首歌最初的調子,是蔣周格一句一句糾正她,讓她記下來的調子。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淨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宋時邈在眼淚中微笑,你好啊,蔣周格,我是宋時邈,從21世紀的新中國來的醫生。
“你好,宋時邈,我是中國遠征軍二十集團軍第五十四軍一九八師上校參謀長蔣周格。敬禮!”
作者有話要說: 這本是在去年十一月寫的,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本抗日文。
本來想大修的,但是發現劇情完全動不了,哪怕是刪掉我最不滿意的一處,這個故事都不完整。於是索性直接發上來。
【但是之後會重新寫一個修改版本的,算是在這一本的基礎上繼續補定和完善,盡力做到我可以滿意為止】。
第2章 第二章
(四)
民國三十三年。
這一年在中國抗戰史上稱得上是非比尋常的一年。年初時,中國遠征軍重組完畢,在司令官衛立煌的帶領下,以二十萬精兵裝備德系武器,在緬甸發起全面反攻。
五月初,滇西大反攻時局已經成熟,二十集團軍司令部自離怒江不到五十公里的保山縣光遵寺搬出,順著北線從綿延兩百公里的怒江渡口強渡過江,自高黎貢山攻向騰衝縣。
最先渡江的是198師,於5月11日凌晨,頂著江霧和風凍強攻渡江,隨後投入戰爭,開始奪取高黎貢山東坡小橫溝——灰坡山頂一帶。因山高坡陡、敵人火力集中,負責主攻的592團一營幾乎全軍覆沒。
5月11日晚,自主請纓從軍部下調來的上校參謀長蔣周格在警衛隊的護送下急行軍追上198師。當晚師部召開作戰會議,由參謀長蔣周格上校主持。
5月12日凌晨,蔣周格帶著一小隊警衛及半個參謀部親臨前線考察,在與日軍交火中受傷,被緊急送往師部後方的戰地醫院。
5月12日拂曉,198師組織第三次攻擊灰坡。師長葉佩高身穿軍官服親臨前沿陣地指揮。
同時急派第593團第一營從右翼增援。592團也派第二營從左翼繞攻敵灰坡後路。
蔣周格躺在臨時手術台上,失血過多導致頭暈到不行,傷口周邊也撕心裂骨地疼,反倒是被子彈打中的那塊地兒已經麻木無知覺。
聽老人說,人死前都是會走馬觀花重溫自己的一生經歷,蔣周格倒是沒碰見,她現在意識清醒地很,還能理智地判斷時間,在心中推演她制定好的戰術,聽外邊的炮火聲,應當是開始按照計劃交戰了。
蔣周格閉了下眼,頭暈。隨後聽見守在門外的副官扯著嗓門威脅醫生:“要是你們救不了她,委員長怪罪下來,都他媽吃不了兜著走!”
說得好像委員長在這種荒無人煙的山裡管用似的。
蔣周格在心裡扯一下嘴角,費勁地偏頭,張嘴要叫副官別為難醫生,但是聲音太低,叫一聲“汝明”就已經費掉全部力氣,更別提讓門外的人聽見。
蔣周格還想再叫,卻看見在自己前方的椅子上突然出現一個人,穿著單薄又奇怪的衣服,領口再低一些就能看見鎖骨,頭上戴著像是帽子一樣的罩子,將頭髮全都掩進去,還帶著口罩只露出一雙眼,這樣看來,對方全身都幾乎裹得嚴實。
一個憑空出現的奇怪的人,就像是希爾亞先生講的故事中的“時間旅行者”一樣。【注1】
蔣周格低低咳嗽一聲,感覺傷口處又有血湧出來,她失血太多了,撐到現在已是強弩之末,她很想問那位憑空出現的“時間旅行者”是誰,但是她想,在這種醫生推門後尖叫、副官緊隨著拔槍相對、“時間旅行者”舉手慌張解釋的情況下,她那如耳語的聲音根本傳不過去。
起身時大腦供血不足,宋時邈搖晃一下重心不穩,好在有一雙手及時托住她,不至於讓她摔個腦開花。宋時邈低聲說了謝謝,那雙手鬆開她,耳邊有鞋踩在石子上的聲音,漸行漸遠。
宋時邈晃晃腦袋,看見有一個穿大衣、帶圍巾、扣帽子的人,從背影來看幾乎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
(三)
從栗柴壩渡口離開後,宋時邈就脫團開始下一個行程。第二站去高黎貢山,她在怒江邊乘船渡江,江上有當地專門拉載遊客的渡船,20元一位,宋時邈交了錢後上船,穿著救生衣在船邊坐下來。
那時候江水湍急,對面還有日軍陣地,九二式7.7mm重機槍與九三式13.2mm重機槍均壓滿子彈虎視眈眈。為了渡河,死了多少人。現在二十元就能換一條人命,若是當初蔣周格能有選擇,她會拿所有家產去換士兵們安然渡江。
渡江後再往前推進,就到高黎貢山腳下。山下有村落,民居零零散散分布,村口有一棵松樹,嘉慶十七年栽下,樹下有石桌石凳。從前蔣周格拉著她來這裡坐,條件簡陋連杯茶都沒有,兩人就奢侈地端著從村民家借來的開豁碗,碗裡盛滿開水,她講、蔣周格聽,安安靜靜坐上一下午後一起看夕陽。
現在樹和桌凳還在,宋時邈跟零散遊客們一起進村,在村口坐了半響,又往裡走。
進村後大約一百米處的幾間屋子,當時被征做臨時戰地醫院使用。進村後大約兩百米處,是198師師部所在地。
宋時邈從村口開始走,這條路她走了無數個日日夜夜,路線被深深刻在海馬體上,隨著骨隙烙進靈魂深處。
快了,還有五十米。這座村落幾乎沒變化,從前古舊的房子翻新後,經過半個世紀又變得古舊,開縫的石板路上布著苔痕。那時蔣周格央著她要從醫院出來散心,走到這裡時不要她攙扶,結果踩了青苔滑倒,送回去後傷口又裂開,她縫合時忍著眼淚罵罵咧咧,蔣周格卻咧嘴說“我不疼的。”
從這裡已經能看得見房檐,從前那幾所房屋門口,都貼有大大的楷體書:“陸軍戰地醫院。”那是蔣周格在傷好些時寫的,一小塊墨是蔣周格的私藏,她笨手笨腳去磨,最後還剩下許多,蔣周格就笑著說:“不如我送你一副字吧。”
那副字連同她的手錶,宋時邈都保管得好好的。
身邊經過一個旅遊團,多數都是些年輕人,聽見導遊講到這裡的歷史時,不禁熱血高漲,高唱知識青年從軍歌。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係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十幾人合唱層次不齊,有的忘詞有的跑調,宋時邈站在門前仰頭看屋檐,蔣周格那些蒼勁有力的楷書早已消散在歷史塵埃里,她和她的師、她的軍全長居於此,現在隔了七十年,自己終於重返故里。
是這裡了,宋時邈和蔣周格的故事,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宋時邈不同的調子混在這些青年的合唱里,顯得突兀極了。可是只有她知道,也只有她記得,她唱的是這首歌最初的調子,是蔣周格一句一句糾正她,讓她記下來的調子。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淨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宋時邈在眼淚中微笑,你好啊,蔣周格,我是宋時邈,從21世紀的新中國來的醫生。
“你好,宋時邈,我是中國遠征軍二十集團軍第五十四軍一九八師上校參謀長蔣周格。敬禮!”
作者有話要說: 這本是在去年十一月寫的,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本抗日文。
本來想大修的,但是發現劇情完全動不了,哪怕是刪掉我最不滿意的一處,這個故事都不完整。於是索性直接發上來。
【但是之後會重新寫一個修改版本的,算是在這一本的基礎上繼續補定和完善,盡力做到我可以滿意為止】。
第2章 第二章
(四)
民國三十三年。
這一年在中國抗戰史上稱得上是非比尋常的一年。年初時,中國遠征軍重組完畢,在司令官衛立煌的帶領下,以二十萬精兵裝備德系武器,在緬甸發起全面反攻。
五月初,滇西大反攻時局已經成熟,二十集團軍司令部自離怒江不到五十公里的保山縣光遵寺搬出,順著北線從綿延兩百公里的怒江渡口強渡過江,自高黎貢山攻向騰衝縣。
最先渡江的是198師,於5月11日凌晨,頂著江霧和風凍強攻渡江,隨後投入戰爭,開始奪取高黎貢山東坡小橫溝——灰坡山頂一帶。因山高坡陡、敵人火力集中,負責主攻的592團一營幾乎全軍覆沒。
5月11日晚,自主請纓從軍部下調來的上校參謀長蔣周格在警衛隊的護送下急行軍追上198師。當晚師部召開作戰會議,由參謀長蔣周格上校主持。
5月12日凌晨,蔣周格帶著一小隊警衛及半個參謀部親臨前線考察,在與日軍交火中受傷,被緊急送往師部後方的戰地醫院。
5月12日拂曉,198師組織第三次攻擊灰坡。師長葉佩高身穿軍官服親臨前沿陣地指揮。
同時急派第593團第一營從右翼增援。592團也派第二營從左翼繞攻敵灰坡後路。
蔣周格躺在臨時手術台上,失血過多導致頭暈到不行,傷口周邊也撕心裂骨地疼,反倒是被子彈打中的那塊地兒已經麻木無知覺。
聽老人說,人死前都是會走馬觀花重溫自己的一生經歷,蔣周格倒是沒碰見,她現在意識清醒地很,還能理智地判斷時間,在心中推演她制定好的戰術,聽外邊的炮火聲,應當是開始按照計劃交戰了。
蔣周格閉了下眼,頭暈。隨後聽見守在門外的副官扯著嗓門威脅醫生:“要是你們救不了她,委員長怪罪下來,都他媽吃不了兜著走!”
說得好像委員長在這種荒無人煙的山裡管用似的。
蔣周格在心裡扯一下嘴角,費勁地偏頭,張嘴要叫副官別為難醫生,但是聲音太低,叫一聲“汝明”就已經費掉全部力氣,更別提讓門外的人聽見。
蔣周格還想再叫,卻看見在自己前方的椅子上突然出現一個人,穿著單薄又奇怪的衣服,領口再低一些就能看見鎖骨,頭上戴著像是帽子一樣的罩子,將頭髮全都掩進去,還帶著口罩只露出一雙眼,這樣看來,對方全身都幾乎裹得嚴實。
一個憑空出現的奇怪的人,就像是希爾亞先生講的故事中的“時間旅行者”一樣。【注1】
蔣周格低低咳嗽一聲,感覺傷口處又有血湧出來,她失血太多了,撐到現在已是強弩之末,她很想問那位憑空出現的“時間旅行者”是誰,但是她想,在這種醫生推門後尖叫、副官緊隨著拔槍相對、“時間旅行者”舉手慌張解釋的情況下,她那如耳語的聲音根本傳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