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覺得喊我喬總就挺好的……」喬知予小聲嘀咕了一句,見李文山主任的臉黑成了鍋底,趕緊解釋道:「李主任,您的苦心我懂,我之前自己立項做,還不是因為我在國內沒什麼資歷,接不到什麼項目?等那邊的項目完成之後,我的資歷差不多熬出一些來了,就能申請國家級的一些項目了。」

  「我打算從重大專項辦申請一個項目,是和企業聯合申請的那種,『future-sce』負責完成偏向於工業化的研究,而我這邊的項目組完成理論方面的研究。」

  李文山主任明白了,「噢,原來是這樣,那你這段時間就是在忙著寫重大專項的申請書呢?這挺好的,打算做哪方面的研究?人工臟器這個研究領域挺有前景的,我看和你之前研究的方向挺貼合,有沒有這個打算?」

  所謂『人工臟器』,就是在人體的某一個器官快要衰竭的時候,在人體內部安裝一個由仿生技術製成的臟器,將衰竭或者壞死的臟器替換出來,由仿生器官繼續維持人體的生理活動,常見的人工臟器已經有人工肝、人工肺、心臟起搏器等等。

  喬知予也挺認可這個研究方向的,與『future-sce』的研究方向剛好有部分重合的地方,便點了點頭。

  李文山主任見喬知予點頭,立馬來了興趣,「小喬,你真是寫這方面的項目申請書呢?方便的話,拿出來給我看看,咱們一起申請,別按照課題來申請了,那樣的話太零碎,直接申請一個大項目下來。」

  喬知予怔了一下才反應過來,李文山主任誤解她的意思了。

  「嗨,不是您想的那樣。這個人工臟器的方向確實值得研究,但我還沒開工寫項目申請書呢。就算要寫,那也是手頭的項目結題之後,不然哪有喘息的時間?」

  李文山主任一頭霧水,「那你這段時間在忙啥?」

  「『future-sce』那邊的活兒已經做得差不多了,有專人在接管,我這段時間是在寫論文。」

  「哦,寫論文啊,寫完了?打算發表到哪兒去?」李文山主任雖然覺得喬知予沒申請項目有點可惜,但能產出學術成果,那也是好事。

  然而,他立馬就聽到喬知予說,「我打算發到普林斯頓研究院的經濟學內刊上,那個內刊的影響因子很高,雖然比不上《牛津經濟報》、《世界財經總覽》這些,但在內行人看來,普林斯頓研究院的經濟學內刊更權威,很多諾獎學者都傾向於將成果發表在這個期刊上。」

  李文山主任捧到嘴邊的保溫杯緩緩放了下去,「???」

  啥玩意兒?

  你一個搞醫藥學研究的,怎麼去給經濟學內刊投稿去了?

  不過仔細想想,empower的背後老闆早就被扒皮出來了,就是喬知予,想想喬知予利用經濟學的手段賺的錢,再想想自個兒一輩子在醫學領域耕耘而賺的錢……李文山主任突然有點心酸,他覺得喬知予在經濟學領域的研究水平可能並不比她在醫藥學領域的研究水平低。

  何止是不低,是非常高!

  ————————————————

  喬知予雖然沒在經濟學上發表過什麼比較出名的學術成果,但empower在經濟學領域的社會地位放在那兒,喬知予投給普林斯頓研究院經濟學內刊的那一系列文章上面的署名就明確寫了empower,普林斯頓研究院經濟學內刊編輯部的審稿編輯怎麼敢小覷?

  這可是從empower流出來的資料啊!

  行內人早就好奇empower關於經濟學的新定義、新看法、新理論、新模型,這些論文正是他們所需要的!

  若是別人投來的論文,審稿編輯找學術編輯的時候,會相當困難,尤其是找那些大牛學術編輯的時候,還得看人家的臉色行事,但這一系列標有『empower』的論文,只要稍微聯繫一下學術編輯,立馬就會被接收了。

  甚至還有沒聯繫過的學術編輯主動打電話過來問,為什麼不把文章推薦給他去審?是不是對他們的學術水平有什麼誤解?

  這就是知識的魅力。

  喬知予這一系列文章的文件大小不超過1M,但其中蘊含的價值,可能比紐約和華盛頓加起來都要值錢。

  不到1M大小的文件,在經濟學領域中攪起了風雲。

  有人讚賞empower的這一套經濟學理論,將喬知予的這些論文稱為是『上帝的音符』,也有人擔憂喬知予提出的這一套經濟學理論會改變原有的經濟學秩序,將喬知予稱為是『打開地獄之門的惡魔』。

  為什麼會有這麼極端的評價?因為將這套經濟學理論運用到極致的話,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完全可能的!

  就像發生在英格蘭的『羊吃人』事件一樣,只要經濟學操縱到位,將人間天堂變更成為十八層地獄都不算難事。

  不管評價是好是壞,都證明了empower理論的正確性。

  因為不管是盛讚這一套理論的人還是極力攻訐這一套理論的人,都沒有從經濟學的角度上找到問題,他們找到的問題多數都來源於社會學、倫理學等等。

  一套理論能夠站在這樣的風口浪尖,本身就是一種榮耀。

  尷尬的是,因為這一系列文章造成的影響力太大,普林斯頓研究院經濟學內刊的編輯部根本無法做出決定,是否刊發這一系列的論文,最終決定將鍋甩給喬知予。

  經濟學內刊的總編發郵件問喬知予,「能否在京大開一個會議,由您本人來回答眾多經濟學家的問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