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一鶴的話確實給喬知予提供了一條死路。

  她想了好久,說,「這個可以做,那就麻煩你了。」

  張一鶴:「???」我每天在藥王觀朝九晚五的打卡上班賺錢不舒坦嗎?

  「怎麼,你不願意?」喬知予斜眼看張一鶴。

  張一鶴眼皮子一跳,立馬嬉皮笑臉地湊了過來,「自然願意,不過我個人能力有限,我怕做不好。」

  喬知予笑了一聲,眉眼寡淡,「個人能力有限,這不是藉口,讀個研究生鍛鍊一下自己就好了。我看京大醫學部的喬知予教授能力就挺不錯的,你跟著她讀研究生吧,把你本科論文裡的資源再好好挖掘挖掘,畢竟是醫學生,出去搞護膚品有點不務正業的嫌疑。」

  「『future-sce』之後的研發重點還是會放在疾病研究上,包括但不限於感染病的傳播機理、預警方法、控制手段以及特效藥的研製等等,還有就是一些常見病症的手術術式研究,器械設備的顏值與改良等等。中藥材這些我不是很擅長,但我知道中藥材研究的潛力有多麼大,這個重擔就交給你了。」

  張一鶴:「……」

  他的眼皮子一直在跳,「別啊,我覺得我現在就挺好的,不缺錢花,幹嘛那麼累。」這只是他的一個藉口,他主要是不想喊喬知予老師啊!

  本來就是高中同學,結果自己才本科畢業,人家已經返校當了博士生導師?

  這事兒說出去多丟人!

  喬知予看穿了張一鶴的想法,故意裝出一臉落寞的樣子,語氣極為勉強地應道:「行吧,這種事情不能強求,我自己再想想辦法。」

  張一鶴一臉窒息的表情,但他不敢鬆口,他覺得胸無大志一點也挺好。

  喬知予明白人各有志,也就沒再強求張一鶴,她忙著給『future-sce』招聘人才去了。

  博士生每年有兩個畢業季,分別在六月與十二月,喬知予讓empower成立了技術部,搭建出一套集科研、財務、辦公於一體的內部系統來,還順帶著『future-sce』的官網給構建出來了。

  招聘通知掛到了官網上。

  喬知予想著這個官網上基本沒什麼流量,還不如自己的微博熱度高,便又將微博給下載了回來,把招聘通知掛到了微博上面去。

  倒不是要微博招聘,而是利用微博來製造一定的話題度,讓那些醫藥研究領域的博碩士知道『future-sce』,爭取能將『future-sce』添加到他們的目標工作單位中去。

  『future-sce』背靠empower這棵大樹,福利待遇相當的好,而且地處京城,招聘通知中還提出了每個月三千元的租房補助與兩千元的交通補助,還有六險一金等等,就算撇去這些不談,年薪二十五萬的基礎工資也是很多人無法拒絕的。

  招聘通告發出後的三天內,喬知予就收到了將近五十份簡歷,她依據簡歷內容親自去核實招聘人員的學術成果情況,以此來判定招聘者的個人能力高低,最終決定錄用了四個人,一位來自協和,一位來自京城理工,一位來自京城化工,還有一位來自金陵藥科大學。

  『future-sce』的官網上不僅公布了錄用人數及錄用理由,還公布了錄取比例,直接把那些打算來『future-sce』混工資的人給實力勸退了。

  原因其實很簡單,『future-sce』錄用的人都屬於強者中的強者,憑藉他們做出來的成果,進一所211高校絕對沒問題,然而國內培養的博士中,如果沒有國外留學經驗,絕大多數都只能去往普通本科。

  陸陸續續還有人給『future-sce』投簡歷,喬知予看到之後,會稍微攢一攢,然後統一批量處理。

  這些人入職需要在畢業後,也急不來一時。

  送別了皚皚白雪,便是萬物復甦的陽春三月。

  喬知予將研究任務分配給了那些新入職的科研人員,然後便馬不停蹄地去了京大醫學部——新學期伊始的教工大會要開,李文山院長擔心喬知予忘記這回事,還特地在微信上提醒了喬知予一聲。

  喬知予雖然一回國拿到了正教授的職稱,但她手上沒項目,只要研究生院一審核,她那博士生導師的名額就會被卡掉,京大醫學部的不少老教授都在等喬知予『投誠』,如果能有這麼一個會搞研究會寫論文的年輕教師加入他們的研究組,科研壓力會下降不少,整個研究組的學術成果也會豐碩不少。

  一群老教授都在暗中觀望,有人沉得住氣,覺得喬知予只要打算在學術圈內混,肯定會拜一個山頭,自己等著便是,有人沉不住氣了,打算在教工會議開完之後就問問喬知予,有沒有加入自己研究組的打算,如果有的話,可以分幾個博士、碩士給喬知予用。

  李文山院長也動了招攬喬知予的心思。

  他是科研崗位出身,但拿下二級教授的職稱後,工作重心就轉向了行政,雖說手頭的項目不多,但自己親自參與的部分缺越來越少,要說什麼沒落下,那只能說自己做外科手術的功底還在,但指導學生方面……他就算有那個新,也沒那個精力了。

  李文山院長手頭有項目,自己的地位也在那兒擺著,每年都能招到不少博士生與碩士生,但他卻沒時間帶,急需要找一個能扛起『指導學生重任』的人,學術成果豐碩的喬知予儼然就成為了他心目中的第一人選。

  為了讓喬知予及早發現『自己手頭沒項目會很難混』的弊端,李文山院長還憋出一個招來——他讓所有教授、副教授、講師匯報自己手頭的項目以及新一年的工作計劃、學術成果產出計劃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