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葉知秋知道電池研究的重要性,還從西南電子大學挖了兩個研究團隊過來,一個團隊的人負責研究電池、一個團隊的人負責研究電路板與集成電路,她憑藉後世從一些學術報告、學術會議中聽到的信息,給這些團隊布置了研究方向,先盡力研究鉛酸蓄電池,然後就朝著新型材料電池研究,研究集成電路的團隊則是要大力發展半導體研究,表面上是為了儘快推進現代化的進程,實際上是葉知秋針對未來的晶片之爭提前布局。

  恐怕沒人會知道,她在這個行業才剛剛開始萌芽的時候,就布了這麼『前衛』的一場局。

  如果不知道這些技術會在將來成為『卡脖子』技術,葉知秋多半是看不到這些問題的,但既然看到了,怎麼能埋下這個隱患不去解決?

  『三月三十一號』變成了一道魔咒,葉知秋趕在這道魔咒前瘋狂走動挖人,起初還是有規劃的挖,後來就變成了能挖到哪個算哪個,去了一所高校之後,直接找裡面最有分量的團隊,能挖就挖,實在挖不動就留個口信,那些人願意在來年三月三十一號前到臨海市找她,她會給提供一個落腳之地,如果不來,那……人各有命!

  臨海市工農兵大學的那些教員們也開始聯絡自己的老朋友了,一通通電話撥了出去。

  「喂,老魏啊!之前我同你說的事,你考慮好了沒?我們這邊打算收緊了,明年三月三十一號之前來的還要,一旦進了四月,誰去說情都沒用,有文化的蒼蠅都不讓飛進來一隻。」

  「老董啊……你怎麼這麼固執呢?臨海市這邊既能安安生生做研究,還能踏踏實實過日子,不比整天擔驚受怕強?都有老夥計被逼死了,你還想步人後塵?聽我一句勸,趕緊帶著家人過來吧,我知道你放不下學校里的學生,但臨海市這邊也組建了工農兵大學,教員都是從全國各地挖來的,市財政的葉局長更是傾注了很大的財力在教育和研究上,你過來還能再為科學研究發光發力,若是你不過來,怕是下次我就得去給你上墳了!」

  「妹子,你聽哥一句勸,現在外頭都不安定了,你趕緊過來,別再頂風作案。像咱這種人,在臨海市慫著尚有可能等到翻身的一天,如果你再過不來,怕是之後就再也沒機會了。」

  每一通電話都有專人在後面聽著,等差不多工農兵大學這邊的教員都通完電話後,報應來了。

  大約過了三四天,有人突然被請去喝茶了,據說是國-家在西部有更重要的研究計劃,從臨海市借走了這麼個人,後來又陸陸續續借走一些。

  那些人的能力放在那兒,如果真是有重要的研究計劃,肯定不會借那些一桶水不滿半桶水晃蕩的半吊子,唯一的可能就是做的壞事被查出來了。

  整個工農兵大學的氣氛都變得凝重起來。

  心裡有鬼的人開始整宿整宿的失眠,暗地裡不知道將漫天神佛求了個遍,發誓說只要熬過這一劫,絕對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心裡沒鬼的人也跟著開始緊張……畢竟萬一被牽連到了呢?

  沒有萬一。

  葉知秋請這些人來的時候,就同這些人保證過,只要不犯錯,臨海市肯定會保護這些人,大領導在批覆中也承諾過。

  這些人在被請去喝茶前,名單已經放到葉知秋的桌上了,葉知秋看著那份名單中熟悉的名字,沉默了一整天。

  她最後還是狠下了心來。

  臨海市要給真正搞學術研究的人做□□,卻不可能做壞分子的靠山。

  -------------------------------------

  畢竟葉知秋挖人是從全國各地挖的,這些人認識的人脈也在全國各地,一通通電話打出去,基本上學術圈都知道臨海市要『封山』了。

  臨海市要『封山』的消息就如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原本還有人在觀望,他們有著各種各樣的理由離不開自己的家,他們想著就算有一天真的走投無路了,也可以收拾包袱去臨海市安心搞研究,可這會兒聽到臨海市也要『封山』了,他們哪裡還敢觀望?

  誰知道臨海市的政策會不會突然變化?萬一縮減三個月,變成這一年的年底十二月呢?

  早去一天,就能早踏實一天。

  一時間,難以計數的高級知識分子都踏上了前往臨海市的火車。

  而上層也早就做好了布局,臨海市的監察力度必然要足夠大,如果有些人只是意識出了點問題,立場沒變,信仰沒變,那就把他們放到臨海市,讓他們去好好反省,如果不知悔改,那就送去西部修理地球,如果有些人是抱著去臨海市避難的打算,那他們可就失算了,一下火車,就會有人請他們去喝茶。

  臨海市就是一個魚缸,外界的水已經渾了,臨海市依舊澄清著,上層願意讓好魚兒都進這魚缸中生存,但壞魚兒,一入魚缸就被撈走了。

  第81章 問題

  萬事開頭難。

  然後中間難。

  最後結果難。

  葉知秋面臨的就是這樣連綿不絕的問題。

  有人來投奔, 就得解決這些人的就業問題,關鍵在於這些人都是有文化有知識的高級知識分子,打發到工廠生產線上並不是說不可以, 但葉知秋實在是過不了心裡那關, 她總覺得那樣做是浪費人才,是造孽。

  為了給這些來臨海市『謀一角安寧』的人安頓好, 葉知秋買的那輛自行車車胎都騎爆好幾個,等到大元汽車廠生產出摩托車來後,她第一時間就給自己買了一輛, 成為了走在時代潮頭的『女騎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