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頁
因為處於隨時會掛的狀態, 黑太子並沒有對蘇試掉以輕心, 不僅調動了三倍於蘇試的軍隊, 在戰馬和裝備上都下了血本, 士兵也個個都作戰經驗豐富。
他打算一舉幹掉蘇試。
蘇試捫心自問,自己打得過黑太子的這支軍隊嗎?打不過。
跑得過嗎?
他這邊以步兵為主,少得可憐的一撮騎兵,戰馬也比英軍的瘦弱。
打不過又跑不過,那就只能打!
誰先怕誰輸!
蘇試用後方運箭的車輛當做障礙物, 就地建營。他和吉爾斯帶領騎兵出營, 弓箭手殿後。
這打法實在稀奇, 就連山上的黑太子也忍不住歪了下頭,試圖搞清楚他在想什麼——
甭管什麼戰術不戰術,從沒有貴族騎兵打前鋒,而讓平民處於更安全的後方的道理。這是由人性世情決定的,所以黑太子傾向於認為前頭騎兵是佯攻。
但他的判斷似乎錯了——
蘇試和吉爾斯帶著騎兵直奔英軍。貝德福德起先聽黑太子的話穩守戰地,但蘇試很快不敵,法國騎兵頗有傷亡,他連忙下令撤退,僅有百數的騎兵邊戰邊退。
英軍共有三千士兵,個個鎧甲比法軍精良,見敵寡我眾,早就蠢蠢欲動,現在看到法軍狼狽敗走,更加饑渴難耐。
別的不說,單說吉爾斯吧,他雖只是一個新晉的男爵,但爵位是一回事,財富是另一回事。許多法蘭西貴族為了繳納贖金家族已幾乎破產,但吉爾斯不同,其家族財富本就在拉薩熱大區數一數二,再加上他那瘋狂斂財的外公由於兒子戰死絕了後,作為外孫的吉爾斯在繼承父親萊斯男爵的家產之外,將來還要繼承他外祖父的龐大家產。
戰爭讓許多法蘭西貴族失去領地,卻給克拉翁提供了攫取超過爵位應有的土地的機會。這個家族的親屬所擁有的城堡,可以聯結成網,覆蓋土地萬千。克拉翁的強盜脾性也一度令周邊領主忌憚,傳聞他曾策划過謀殺拉薩熱女公爵。
……總而言之,俘獲作為兩個家族的繼承者的吉爾斯,所能勒取的贖金,只怕不會比伯爵、公爵低。
有錢的「戰利品」就那麼幾個,當貓把老鼠視為囊中之物,那麼貓之間就存在了競爭關係。
英軍急於取利,而貝德福德也樂於證明黑太子是錯誤的——
英軍向潰退的法蘭西騎兵追擊。
蘇試與吉爾斯且戰且退,將英軍引入射程後,立刻與吉爾斯分別帶騎兵逃散。將英軍暴露出來,而法蘭西弓箭手早已做好充分準備,一時間萬箭齊發,箭術精湛的弓箭手射人,其餘射馬,奮勇前沖的英國騎兵應弦而倒,瞬間人仰馬翻。
由於戰場位於兩山之間,逃跑的英國騎兵不能四散,只能調頭,一時間和後方的又互沖亂撞……蘇試和吉爾斯趁機帶著小隊騎兵反殺,弓箭手提刀助陣,法軍都不需要戰鬥,只要對著敵人的後背狂砍就行,砍倒一個都沒時間看對方死沒死,直接砍下一個。
一時間如鐮刀割麥田,殺得英軍紛紛倒地,等貝德福德重振旗鼓,蘇試和吉爾斯帶人撤退,地上倒斃的英軍連人戰馬,在各處疊成小山。
黑太子在上方,對戰局看得透徹,向貝德福德下達命令。
英國騎兵開始在弓箭手的協助下反攻。此時,通過上一輪對戰,英軍兵力損失了一半,而法軍也損失了將近五百人,英軍人數仍占絕對優勢。
英國長弓兵雖然攜箭有限,但對付一小隊法軍綽綽有餘。
法蘭西士兵多有中箭者。
蘇試命令重傷者上運箭車為十字弓手遞箭,輕傷者駕駛騾馬拉車,其餘的在前方且戰且退——其實他腦中並沒有什麼清晰的戰術,自知難逃一死,只想盡力讓更多的人活下去。
黑太子看著山下戰況,十分頭痛。
命令是一回事,但執行力又是另一回事。
儘管英軍仍然占據優勢,但在法軍以一敵二的情況下,英軍後方等待填補空缺的士兵很容易未戰先怯,失去鬥志。沒有指揮官的帶領和鼓舞,很容易出現退散現象。
顯然貝德福德更適合坐鎮後方,不是親自帶兵上陣的料。但除了鍛鍊他,歧鴉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索爾已經死了,難不成他去培養藍雅?
黑太子注意到蘇試帶人退入山谷枯草叢中,大概是希望能將兵力集中在一面,阻擋住英軍攻勢。
黑太子命令貝德福德圍而不攻,派兵從上風縱火。
烈火一下子圍住山谷,洶湧向法軍燒去,法軍當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了。
蘇試命令士兵奮力拔草割除灌木,清理出一圈隔火帶。然後點燃外圍草叢,以火攻火。
由於逆風,蘇試放出的火以緩慢的速度向外燃燒,但已足夠在周圍燒出一片焦土,等英軍放的大火與之匯聚,火勢一時間更加猛烈,但由於可燃物已先行燒淨,不多久便自行熄滅了。
這時,日已偏西,暮色降臨。
雙方都飢疲交加,暫時停戰,各自休整。
此時,英軍只剩下了兩千人,而法軍只剩下五百多。
英軍派來使者勸降,願意接受蘇試、吉爾斯和幾位指揮官的投降,開出了十分有誠意的贖金價格。
吉爾斯的手下騎兵皆選自兇悍的死刑犯,而蘇試的手下都是些一窮二白的農民。接受投降,將領或許還有一條活路,但這些士兵,交不起贖金,只剩死路一條。
他打算一舉幹掉蘇試。
蘇試捫心自問,自己打得過黑太子的這支軍隊嗎?打不過。
跑得過嗎?
他這邊以步兵為主,少得可憐的一撮騎兵,戰馬也比英軍的瘦弱。
打不過又跑不過,那就只能打!
誰先怕誰輸!
蘇試用後方運箭的車輛當做障礙物, 就地建營。他和吉爾斯帶領騎兵出營, 弓箭手殿後。
這打法實在稀奇, 就連山上的黑太子也忍不住歪了下頭,試圖搞清楚他在想什麼——
甭管什麼戰術不戰術,從沒有貴族騎兵打前鋒,而讓平民處於更安全的後方的道理。這是由人性世情決定的,所以黑太子傾向於認為前頭騎兵是佯攻。
但他的判斷似乎錯了——
蘇試和吉爾斯帶著騎兵直奔英軍。貝德福德起先聽黑太子的話穩守戰地,但蘇試很快不敵,法國騎兵頗有傷亡,他連忙下令撤退,僅有百數的騎兵邊戰邊退。
英軍共有三千士兵,個個鎧甲比法軍精良,見敵寡我眾,早就蠢蠢欲動,現在看到法軍狼狽敗走,更加饑渴難耐。
別的不說,單說吉爾斯吧,他雖只是一個新晉的男爵,但爵位是一回事,財富是另一回事。許多法蘭西貴族為了繳納贖金家族已幾乎破產,但吉爾斯不同,其家族財富本就在拉薩熱大區數一數二,再加上他那瘋狂斂財的外公由於兒子戰死絕了後,作為外孫的吉爾斯在繼承父親萊斯男爵的家產之外,將來還要繼承他外祖父的龐大家產。
戰爭讓許多法蘭西貴族失去領地,卻給克拉翁提供了攫取超過爵位應有的土地的機會。這個家族的親屬所擁有的城堡,可以聯結成網,覆蓋土地萬千。克拉翁的強盜脾性也一度令周邊領主忌憚,傳聞他曾策划過謀殺拉薩熱女公爵。
……總而言之,俘獲作為兩個家族的繼承者的吉爾斯,所能勒取的贖金,只怕不會比伯爵、公爵低。
有錢的「戰利品」就那麼幾個,當貓把老鼠視為囊中之物,那麼貓之間就存在了競爭關係。
英軍急於取利,而貝德福德也樂於證明黑太子是錯誤的——
英軍向潰退的法蘭西騎兵追擊。
蘇試與吉爾斯且戰且退,將英軍引入射程後,立刻與吉爾斯分別帶騎兵逃散。將英軍暴露出來,而法蘭西弓箭手早已做好充分準備,一時間萬箭齊發,箭術精湛的弓箭手射人,其餘射馬,奮勇前沖的英國騎兵應弦而倒,瞬間人仰馬翻。
由於戰場位於兩山之間,逃跑的英國騎兵不能四散,只能調頭,一時間和後方的又互沖亂撞……蘇試和吉爾斯趁機帶著小隊騎兵反殺,弓箭手提刀助陣,法軍都不需要戰鬥,只要對著敵人的後背狂砍就行,砍倒一個都沒時間看對方死沒死,直接砍下一個。
一時間如鐮刀割麥田,殺得英軍紛紛倒地,等貝德福德重振旗鼓,蘇試和吉爾斯帶人撤退,地上倒斃的英軍連人戰馬,在各處疊成小山。
黑太子在上方,對戰局看得透徹,向貝德福德下達命令。
英國騎兵開始在弓箭手的協助下反攻。此時,通過上一輪對戰,英軍兵力損失了一半,而法軍也損失了將近五百人,英軍人數仍占絕對優勢。
英國長弓兵雖然攜箭有限,但對付一小隊法軍綽綽有餘。
法蘭西士兵多有中箭者。
蘇試命令重傷者上運箭車為十字弓手遞箭,輕傷者駕駛騾馬拉車,其餘的在前方且戰且退——其實他腦中並沒有什麼清晰的戰術,自知難逃一死,只想盡力讓更多的人活下去。
黑太子看著山下戰況,十分頭痛。
命令是一回事,但執行力又是另一回事。
儘管英軍仍然占據優勢,但在法軍以一敵二的情況下,英軍後方等待填補空缺的士兵很容易未戰先怯,失去鬥志。沒有指揮官的帶領和鼓舞,很容易出現退散現象。
顯然貝德福德更適合坐鎮後方,不是親自帶兵上陣的料。但除了鍛鍊他,歧鴉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索爾已經死了,難不成他去培養藍雅?
黑太子注意到蘇試帶人退入山谷枯草叢中,大概是希望能將兵力集中在一面,阻擋住英軍攻勢。
黑太子命令貝德福德圍而不攻,派兵從上風縱火。
烈火一下子圍住山谷,洶湧向法軍燒去,法軍當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了。
蘇試命令士兵奮力拔草割除灌木,清理出一圈隔火帶。然後點燃外圍草叢,以火攻火。
由於逆風,蘇試放出的火以緩慢的速度向外燃燒,但已足夠在周圍燒出一片焦土,等英軍放的大火與之匯聚,火勢一時間更加猛烈,但由於可燃物已先行燒淨,不多久便自行熄滅了。
這時,日已偏西,暮色降臨。
雙方都飢疲交加,暫時停戰,各自休整。
此時,英軍只剩下了兩千人,而法軍只剩下五百多。
英軍派來使者勸降,願意接受蘇試、吉爾斯和幾位指揮官的投降,開出了十分有誠意的贖金價格。
吉爾斯的手下騎兵皆選自兇悍的死刑犯,而蘇試的手下都是些一窮二白的農民。接受投降,將領或許還有一條活路,但這些士兵,交不起贖金,只剩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