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嘉平帝語塞,尷尬撓頭,勉強擠出了一個微笑,好聲好氣地勸顧淮之,「既然你知道,那就該明白,醫保之事,不是大晉現在能負擔得起的。」

  「負不負擔得起,得看數據說話。」顧淮之敢提出這個建議,就做好了相應的準備。嘉平帝話音剛落,顧淮之就從懷裡掏出了一個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數字。嘉平帝一眼看過去就覺得頭暈,顧淮之卻指著一個又一個數字跟他講解,這是怎麼算出來的,貧困的標準該怎麼定,每人每年該交多少醫保費用……

  嘉平帝一開始還不太想聽,後來卻不自覺地端正了臉色,認認真真地聽完了顧淮之這一番長篇大論,並迅速地抓住了要點,「你的意思是,照這麼來算,只要十年的功夫,朝廷就能回本,十年過後,就這個醫保,還能讓朝廷獲利?」

  顧淮之認真點頭,「微臣剛才已經向陛下演算過了,陛下若是不信,可以再找幾名精通數算的人來一起算一算。微臣這筆帳,絕對沒算錯。」

  嘉平帝的心開始動搖,要是真能不拖累朝廷,都不需要它盈利,只要它能收支持平,嘉平帝都覺得這事兒能行。名利雙收的大好事,誰不想要。更何況,醫保這事兒,絕對是曠古爍今的壯舉,仁政中的仁政。有了這筆政績,嘉平帝都敢肯定,自己一定能青史留名,成為無數帝王中最耀眼的其中之一。

  這個誘惑太大,嘉平帝覺得自己有點頂不住,叫齊了幾位尚書大人,想讓他們給自己潑潑冷水,讓自己冷靜一下。

  結果可想而知,顧淮之那張嘴,御史台綁在一塊兒都干不過他,更別提這幾位老大人了。最終,老大人們不但沒能讓嘉平帝冷靜下來,反而被顧淮之洗了腦,開始反過來催促嘉平帝快點施行這一仁政。

  嘉平帝:???錯估了阿淮的戰鬥力,失策失策。

  後來,嘉平帝無數次慶幸顧淮之的嘴炮夠厲害,沒讓他給帶偏了。當醫保成為全民都參與進來的產品後,產生的價值簡直不可估量。

  得民心這類想得到的事兒就不用說了,顧淮之還向嘉平帝秀了一把商業騷操作,向他展示了一番什麼叫做借雞生蛋。拿了百姓醫保費做投資做得風生水起,和西域等國建立了穩定友好的貿易往來,還把主意打到了海上,一出海便是百倍之利。

  經過顧淮之的手,醫保費頓時翻了好幾十倍。別說回本了,仔細算一算還能有盈餘。

  嘉平帝整個人都有點恍惚,這才明白顧淮之說的那句大錢不是靠攢出來的,是賺出來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醫保取得巨大成功後,顧淮之的聲望也達到了頂點。也是在那一年,顧玄與世長辭,夜間睡過去的,沒有受任何痛苦。

  顧淮之放生痛苦,哀痛不已,短短几天便瘦得不成人形。顧玄出殯那日,嘉平帝親自前來弔唁,下旨給顧玄諡號為「文」,陪葬帝陵。

  顧淮之默默流淚,在顧玄靈前暗暗發誓:您放心,顧氏的榮耀,還將繼續傳承千年,永不斷絕!

  守完孝後的顧淮之官復原職,繼續大放異彩,航海、治水、通商、用經濟手段制裁戎狄……

  一樁樁,一件件,都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晚年辭官後,顧淮之又開創了百工學堂,鼓勵各行各業的匠人們發揮所長,群策群力,研究出新東西。

  直到顧淮之白髮蒼蒼走路都顫顫巍巍時,這個學堂造出過玻璃,培育出了嫁接果樹,正準備研究自然生長的一禾兩穗的嘉禾,探索穀物的奧秘……

  顧淮之這一生政績斐然,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值得大書特書,即便是最苛刻的史官,也挑不出他任何錯處,為他單獨寫了一份顧相傳。

  而顧氏子孫,在顧淮之的高標準嚴要求之下,也正如顧玄期望的那樣,人才輩出,繼續延續顧氏的榮耀。直至帝制結束,顧氏子弟依舊活躍在各行各業,都是各行業的翹楚。

  顧氏祠堂中,一陣風吹過,吹動了顧氏一族供奉的族譜上,嘩啦啦一陣聲響,最終停在翻頁痕跡明顯的那頁,左側一行尤為引人注目——先祖顧淮之列傳。

  作者有話要說:完結啦,顧淮之就陪大家到這裡啦!

  謝謝大家一路陪伴,鞠躬

  下本《鹹魚被逼考科舉》周一晚九點開文,那本我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不再斷更!感興趣的寶寶可以先收藏一下,開文就能看啦!

  第132章 番外

  千年後, 花國。等到技術手段終於成熟,考古界再三向國家申請,終於獲得批准, 讓他們探索歷史名相顧淮之的墓。

  消息一出,全國譁然。那可是千古名臣顧淮之呀!開創一個嶄新時代的傳奇人物, 在浩如煙雲的史書中都是舉重若輕的存在。毫不誇張的說, 晉之一朝, 就算所有帝王加起來, 都不夠一個顧淮之耀眼。

  顧淮之這個名字, 本身就代表了一個傳奇。他是花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 一手開創文元之治,執政期間建馳道,通商路, 開海運,天.朝上國的威名傳遍四方,又由西方傳往大洋彼岸, 整個世界為之神往。

  不僅如此,顧淮之還十分關注民生問題。這位世家出身的貴公子似乎天生就對底層貧民有著悲憫之心。為貧民建免費蒙學,設醫保,極大解決了底層人民的教育和醫療問題。有數據表明,在顧淮之開設醫保後,人口平均壽命從原來的三十五歲提升到了四十五歲, 整整提高了十歲!這是什麼概念?在古代的大環境下, 這都快夠一代人長成了。人口增長也極為喜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