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噼里啪啦的雨珠子打在身上,也恍然更疼了些。
只不過錯開前的一眼, 阿謠似乎看到他眼中的訝然,不過旋即, 就被自嘲取代。
大約是覺得在這裡看到她, 很不真實。
……
大雨就這麼一連下了一天一夜。半點要停的意思也沒有。
住進官驛之後的第二天, 阿謠知道情勢緊急, 即便是大雨不停,冒著雨也要將運送過來的物資送到太子手裡去。
是以第二日一大早, 阿謠見雨沒有要停的趨勢,便著人將東西全準備好,個個穿上蓑衣斗笠, 將東西運往揚州府衙。
天色仍舊是陰著的, 又持續不斷地下著暴雨, 可見範圍幾乎只有周遭的兩三米。
即便此時已是清早十分, 也像是寂寂長夜。
這黑夜, 好像怎麼也到不了盡頭。
在這樣的惡劣天氣里, 從官驛將全部物資押運到揚州府衙,免不了要耗費人力時間, 此次隨行的大部分人手都要用上。總歸阿謠也在官驛中待不住,便索性也穿上斗笠蓑衣,隨著隊伍一道去往府衙。
反正這樣的天氣,即便是再對面撞見,大約也會像昨日那般, 見面不識。
即便是認出來,她覺得,他們兩個,大約也會默契地假裝不認識對方。
畢竟現下是災情正盛的特殊時期,太子爺心懷家國抱負,想來不會在她身上耽擱什麼。
待到他們一隊人馬到了揚州府衙門口的時候,天色才終於稍微亮起來,大約能看清周圍的人,不過再遠,還是瞧不清。
府衙不遠處,就是昨日又因大雨沖刷潰掉的堤壩。
在官驛的時候聽隨行的人說起,這堤壩是太子殿下剛到揚州時就帶人冒著雨築起來的,已經堅持了數十日,昨日雨勢實在太大,才又倒坍下去。
阿謠到這裡的時候,官兵和一些應召而來的青壯年百姓都已經在河堤前聚集,極盡氣力,趁著大水漫過揚州城的時候,先將被衝垮的堤壩重築。
太子不在揚州府衙,府衙中只有揚州知府手下的一個師爺,和一位太子手下阿謠沒見過的親信在。
阿謠命人將運送來的東西一樣樣清點,抬進府衙,她則在旁幫著清點統計。
這裡雨聲、風聲、浪聲……還有不遠處堤壩岸邊築堤官兵百姓的聲音。
紛亂膠合,分外嘈雜。
阿謠親自盯著將東西清點完以後,欲將手中記錄的單子一併交給那位太子親信令其呈上,卻不想,那人見狀並不肯接,反倒說:
「茲事體大,在下職權低微,不便經手,還請小姐親自呈給太子殿下吧。」
阿謠出來的時候帶著寶菱,寶菱自然清楚從前的種種,更清楚阿謠與裴承翊之間。此時瞧見阿謠尷尬地說不出話來,便忙上前,說道:
「我家小姐還有要事在身,大約趕不及去尋太子殿下,還請這位大人幫幫忙,只需等太子殿下回來再幫忙呈遞給殿下即可。」
不過一個轉手代交的事,其實原本就算不得什麼大事,可是今日遇見這人不知是如何作想,竟無論阿謠她們如何說,他都是不肯幫忙遞交。
不僅如此,還十分好心地替她們指路:
「殿下就在堤壩那邊助百姓修堤,小姐過去一看便知,這單子直接交給殿下過目,您也好交差啊。」
押運朝廷撥發下來的物資到揚州城,遞交到太子手上,這本就是阿謠此行的差事,也是最重要的事情,正如這人所說,直接交到太子手裡更好一些。
阿謠心裡打了鼓,想了一想,才終於下定了決心,
總歸她是來當差的,辦的是公事,為的是大燕的子民,他們裴家的天下。
正大光明,沒有什麼可避的。
……
見雨勢太大,阿謠原本想令運送完物資的官兵們回去休息,可是隨行的龐贇卻說,揚州城大難當前,他身為大將軍,自然要帶著手下人一同去幫忙。
是以,一行人便又同往運河岸前。
來的時候阿謠乘的馬車,可是從府衙到河岸前這一段路被沖刷的不成樣子,馬車難以行進。她便只能下車由寶菱月心扶著,艱難地往前走。
天色不知不覺亮起來,視線範圍緩緩擴大。
烏泱泱的人群在河岸邊,褲管袖管皆捲起,有的搬著石塊,有的扛著鋤頭……來往不絕,皆在勤勤懇懇做著工。
唯有一人於岸邊長身玉立,男人是背對著阿謠的,他周身的氣場光是瞧著,就與旁人不同。
他就是那種,即便在一眼望不盡的人海中,也總是能叫人一眼就看見他。
奪目如斯。
不過,今日的他似乎有些不同。
身上素來一絲不苟的長袍被雨水打濕了大半,又有血色從杏白的袍子背後緩緩滲出來。
阿謠幾乎不用靠近,就能猜到他身畔一定散著淡淡的血腥氣。
一如他們在洛陽最後那幾回見面時。
男人的髮絲似乎也是濕的,耳邊有幾縷鬢髮垂著,顯得散亂隨意。
又委實有些狼狽。
旁邊是陳忠在撐著傘。
阿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走到他身後了。
大約是因為雨聲太大,那主僕二人並沒有聽見她的腳步聲。
她與他之間,不過隔著兩三步的距離。
幾乎能聽見陳忠在他身邊不倦地抱怨:
只不過錯開前的一眼, 阿謠似乎看到他眼中的訝然,不過旋即, 就被自嘲取代。
大約是覺得在這裡看到她, 很不真實。
……
大雨就這麼一連下了一天一夜。半點要停的意思也沒有。
住進官驛之後的第二天, 阿謠知道情勢緊急, 即便是大雨不停,冒著雨也要將運送過來的物資送到太子手裡去。
是以第二日一大早, 阿謠見雨沒有要停的趨勢,便著人將東西全準備好,個個穿上蓑衣斗笠, 將東西運往揚州府衙。
天色仍舊是陰著的, 又持續不斷地下著暴雨, 可見範圍幾乎只有周遭的兩三米。
即便此時已是清早十分, 也像是寂寂長夜。
這黑夜, 好像怎麼也到不了盡頭。
在這樣的惡劣天氣里, 從官驛將全部物資押運到揚州府衙,免不了要耗費人力時間, 此次隨行的大部分人手都要用上。總歸阿謠也在官驛中待不住,便索性也穿上斗笠蓑衣,隨著隊伍一道去往府衙。
反正這樣的天氣,即便是再對面撞見,大約也會像昨日那般, 見面不識。
即便是認出來,她覺得,他們兩個,大約也會默契地假裝不認識對方。
畢竟現下是災情正盛的特殊時期,太子爺心懷家國抱負,想來不會在她身上耽擱什麼。
待到他們一隊人馬到了揚州府衙門口的時候,天色才終於稍微亮起來,大約能看清周圍的人,不過再遠,還是瞧不清。
府衙不遠處,就是昨日又因大雨沖刷潰掉的堤壩。
在官驛的時候聽隨行的人說起,這堤壩是太子殿下剛到揚州時就帶人冒著雨築起來的,已經堅持了數十日,昨日雨勢實在太大,才又倒坍下去。
阿謠到這裡的時候,官兵和一些應召而來的青壯年百姓都已經在河堤前聚集,極盡氣力,趁著大水漫過揚州城的時候,先將被衝垮的堤壩重築。
太子不在揚州府衙,府衙中只有揚州知府手下的一個師爺,和一位太子手下阿謠沒見過的親信在。
阿謠命人將運送來的東西一樣樣清點,抬進府衙,她則在旁幫著清點統計。
這裡雨聲、風聲、浪聲……還有不遠處堤壩岸邊築堤官兵百姓的聲音。
紛亂膠合,分外嘈雜。
阿謠親自盯著將東西清點完以後,欲將手中記錄的單子一併交給那位太子親信令其呈上,卻不想,那人見狀並不肯接,反倒說:
「茲事體大,在下職權低微,不便經手,還請小姐親自呈給太子殿下吧。」
阿謠出來的時候帶著寶菱,寶菱自然清楚從前的種種,更清楚阿謠與裴承翊之間。此時瞧見阿謠尷尬地說不出話來,便忙上前,說道:
「我家小姐還有要事在身,大約趕不及去尋太子殿下,還請這位大人幫幫忙,只需等太子殿下回來再幫忙呈遞給殿下即可。」
不過一個轉手代交的事,其實原本就算不得什麼大事,可是今日遇見這人不知是如何作想,竟無論阿謠她們如何說,他都是不肯幫忙遞交。
不僅如此,還十分好心地替她們指路:
「殿下就在堤壩那邊助百姓修堤,小姐過去一看便知,這單子直接交給殿下過目,您也好交差啊。」
押運朝廷撥發下來的物資到揚州城,遞交到太子手上,這本就是阿謠此行的差事,也是最重要的事情,正如這人所說,直接交到太子手裡更好一些。
阿謠心裡打了鼓,想了一想,才終於下定了決心,
總歸她是來當差的,辦的是公事,為的是大燕的子民,他們裴家的天下。
正大光明,沒有什麼可避的。
……
見雨勢太大,阿謠原本想令運送完物資的官兵們回去休息,可是隨行的龐贇卻說,揚州城大難當前,他身為大將軍,自然要帶著手下人一同去幫忙。
是以,一行人便又同往運河岸前。
來的時候阿謠乘的馬車,可是從府衙到河岸前這一段路被沖刷的不成樣子,馬車難以行進。她便只能下車由寶菱月心扶著,艱難地往前走。
天色不知不覺亮起來,視線範圍緩緩擴大。
烏泱泱的人群在河岸邊,褲管袖管皆捲起,有的搬著石塊,有的扛著鋤頭……來往不絕,皆在勤勤懇懇做著工。
唯有一人於岸邊長身玉立,男人是背對著阿謠的,他周身的氣場光是瞧著,就與旁人不同。
他就是那種,即便在一眼望不盡的人海中,也總是能叫人一眼就看見他。
奪目如斯。
不過,今日的他似乎有些不同。
身上素來一絲不苟的長袍被雨水打濕了大半,又有血色從杏白的袍子背後緩緩滲出來。
阿謠幾乎不用靠近,就能猜到他身畔一定散著淡淡的血腥氣。
一如他們在洛陽最後那幾回見面時。
男人的髮絲似乎也是濕的,耳邊有幾縷鬢髮垂著,顯得散亂隨意。
又委實有些狼狽。
旁邊是陳忠在撐著傘。
阿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走到他身後了。
大約是因為雨聲太大,那主僕二人並沒有聽見她的腳步聲。
她與他之間,不過隔著兩三步的距離。
幾乎能聽見陳忠在他身邊不倦地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