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頁
他如此說話,幾乎已是針鋒相對,再不畏懼的樣子了。
李景燁怒不可遏,當即氣得渾身亂顫,雙目怒瞪,抖著唇說不出話來。
蕭齡甫只冷笑一聲,從地上慢慢起身,沖何元士道:「大監,該給陛下服藥吧。」
何元士匆匆忙忙捧著丹藥上來。
蕭齡甫眼神幽幽地望著那一枚圓潤光亮的丹藥被李景燁飛快地咽入腹中,慢慢收起笑意,昂首闊步地轉身離開。
第116章 揮刀
蒲州附近, 兩軍相持又有近半月。
叛軍不但被已消耗得所剩無幾的糧草擊得毫無信心,就連將領之間,也因為四處流散的各種傳言而人心惶惶, 搖擺不定。
裴濟雖出身將門,家風清正, 為人坦蕩, 可在戰場上, 卻從來不是只遵兵法攻守的固執之人。
自那日設計將欲暗中撤兵轉攻都畿道的堵截回來,他便找準時機,命人在蒲州城中放出消息, 稱安義康見勢不妙, 表面上是為了保全實力,實際上是早知勝算頗低,存了撇下曹思良的義武軍獨自應對蒲州形勢, 自己則另尋出路的心思。
起初幾日,這些傳言並未引起叛軍的注意。可時間久了, 日日在耳邊聽著, 即便竭力克制自己不相信,也多少會聽進去幾分。
曹思良本先前本就是因見河東軍為突厥拖住後腿, 難以施展,這才錯估形勢, 以為安義康的叛軍勝算極大,於是臨陣倒戈, 如今見占據扭轉, 原本就不慎堅定的心自然又動搖起來,又因懷疑安義康有犧牲他的意思,越發不安起來。
近半個月的時間裡, 曹、安二人已有過大大小小數次爭執,有一次,甚至令全軍上下都知道了。而李景輝夾在二人中間,面對鬆散與頹敗的局勢也越發感到無力與慌亂。
眼看叛軍的崩潰近在咫尺,只欠最後一把力,裴濟當即決定,命人至敵軍營前接連喊話:若此時投降,定從寬處置。
河東軍已馬不停蹄地奮爭了數月,疲累程度絲毫不比敵軍低,只因萬眾一心,不曾有絲毫動搖與猶豫,才能在氣勢上壓過叛軍一頭。
正是這高出的一截氣勢,將曹思良動搖的心再度壓垮。
三日後,河東軍中收到密信,曹思良稱願投降歸順。
裴濟卻未如他所料先接受歸降,而是直接下令,對叛軍發起猛烈反攻。
……
時已入春,河邊春潮湧動。
兩軍對陣,勢如上弦之箭,於陣陣雄渾的擂鼓聲中猛然射出。
震天的馬鳴與嘶吼里伴隨著刀槍劍戟的碰撞聲與血肉骨骼的撕扯碎裂聲,也不知是誰,忽然扯著嗓子連連大喊:「曹將軍!曹將軍倒戈投降了!」
「曹將軍倒戈投降了!」
一人的喊聲漸漸變成三人、十人、數十人,不一會兒便令所有人都聽到了。叛軍之中頓時一片譁然。
留在高台上瞭望的李景輝臉色一白,心急如焚沖安義康道:「曹思良果然靠不住!如今敵眾我寡,咱們快撤吧!」
安義康巋然屹立在高台上,卻沒理他的話,一雙陰鷙的眼在人群里迅速搜索,很快便尋到目標,當即面無表情地張弓搭箭。
「嗖」地一聲,箭越過人群,一下插入正策馬疾馳,投向對方陣營的曹思良後背。
曹思良寬厚的後背猛地一顫,忍不住怒瞪雙目,一面努力忍痛伏低身子催促馬兒前行,一面扭頭來看。
因隔得遠,箭未沒進他後背太多,安義康不曾停歇,直接抽出第二支箭,卻對準了他身下的馬兒,毫不猶豫地射出。
狂奔中的駿馬被這支扎入馬臀的利箭驚得痛苦嘶鳴,猛烈甩動起來,將本就因受傷而吃力的曹思良一下甩了下去。
他後背著地,雙目不敢置信地怒睜著,重重的下坐力令原本只淺淺沒入後背的箭驟然穿透身軀,從胸膛間露出個血淋淋已彎了的箭鏃來。
「走!」安義康陰冷的目光從狼狽倒地的曹思良身上迅速收回,一把扯住身邊還有些震驚的李景輝,不由分說便奔下高台,跨馬離開。
進攻的鼓聲已在他的示意下變做迅速撤退的意思,眾人見狀,或丟盔卸甲,仆地投降,或跟著鼓聲,轉頭狼狽而逃。
亂軍之中,李景輝左臂被一支流箭射中,鮮血淋漓,卻來不及處理傷口,只得一路滴著血狂奔而去。
「將軍,咱們是否要追?」張簡察覺對方意圖,迅速向裴濟請示。
「追!」裴濟沒有絲毫猶豫,更是親自上馬,疾馳而去,「我親自追!」
……
撤退的路上,李景輝的傷越來越嚴重,體內留存的力氣也一點點消耗殆盡,終於再也跟不上行軍的速度。
「安將軍,我、我有些撐不住了。」他滿頭是汗,一面勉強抓著馬鞍固定住自己不從馬背上摔落,一面白著臉道。
安義康絲毫沒減慢速度,只冷冷瞥他一眼,陰著臉道:「那可不行,殿下,咱們是要撤離逃走,身後就有追兵,若這時候停下,只有死路一條。」
李景輝咬著牙抓住胯前的馬鞍,沒再說話,只是身子又控制不住地伏低了些。
安義康望著他虛弱的樣子,眼裡有幾分鄙夷,隨即又想到了什麼似的,忽然扯了扯韁繩,令行進速度慢了下來。
「將軍?」身後的心腹們緊張詢問,生怕他當真為了睿王一人而耽誤離開的機會。
李景燁怒不可遏,當即氣得渾身亂顫,雙目怒瞪,抖著唇說不出話來。
蕭齡甫只冷笑一聲,從地上慢慢起身,沖何元士道:「大監,該給陛下服藥吧。」
何元士匆匆忙忙捧著丹藥上來。
蕭齡甫眼神幽幽地望著那一枚圓潤光亮的丹藥被李景燁飛快地咽入腹中,慢慢收起笑意,昂首闊步地轉身離開。
第116章 揮刀
蒲州附近, 兩軍相持又有近半月。
叛軍不但被已消耗得所剩無幾的糧草擊得毫無信心,就連將領之間,也因為四處流散的各種傳言而人心惶惶, 搖擺不定。
裴濟雖出身將門,家風清正, 為人坦蕩, 可在戰場上, 卻從來不是只遵兵法攻守的固執之人。
自那日設計將欲暗中撤兵轉攻都畿道的堵截回來,他便找準時機,命人在蒲州城中放出消息, 稱安義康見勢不妙, 表面上是為了保全實力,實際上是早知勝算頗低,存了撇下曹思良的義武軍獨自應對蒲州形勢, 自己則另尋出路的心思。
起初幾日,這些傳言並未引起叛軍的注意。可時間久了, 日日在耳邊聽著, 即便竭力克制自己不相信,也多少會聽進去幾分。
曹思良本先前本就是因見河東軍為突厥拖住後腿, 難以施展,這才錯估形勢, 以為安義康的叛軍勝算極大,於是臨陣倒戈, 如今見占據扭轉, 原本就不慎堅定的心自然又動搖起來,又因懷疑安義康有犧牲他的意思,越發不安起來。
近半個月的時間裡, 曹、安二人已有過大大小小數次爭執,有一次,甚至令全軍上下都知道了。而李景輝夾在二人中間,面對鬆散與頹敗的局勢也越發感到無力與慌亂。
眼看叛軍的崩潰近在咫尺,只欠最後一把力,裴濟當即決定,命人至敵軍營前接連喊話:若此時投降,定從寬處置。
河東軍已馬不停蹄地奮爭了數月,疲累程度絲毫不比敵軍低,只因萬眾一心,不曾有絲毫動搖與猶豫,才能在氣勢上壓過叛軍一頭。
正是這高出的一截氣勢,將曹思良動搖的心再度壓垮。
三日後,河東軍中收到密信,曹思良稱願投降歸順。
裴濟卻未如他所料先接受歸降,而是直接下令,對叛軍發起猛烈反攻。
……
時已入春,河邊春潮湧動。
兩軍對陣,勢如上弦之箭,於陣陣雄渾的擂鼓聲中猛然射出。
震天的馬鳴與嘶吼里伴隨著刀槍劍戟的碰撞聲與血肉骨骼的撕扯碎裂聲,也不知是誰,忽然扯著嗓子連連大喊:「曹將軍!曹將軍倒戈投降了!」
「曹將軍倒戈投降了!」
一人的喊聲漸漸變成三人、十人、數十人,不一會兒便令所有人都聽到了。叛軍之中頓時一片譁然。
留在高台上瞭望的李景輝臉色一白,心急如焚沖安義康道:「曹思良果然靠不住!如今敵眾我寡,咱們快撤吧!」
安義康巋然屹立在高台上,卻沒理他的話,一雙陰鷙的眼在人群里迅速搜索,很快便尋到目標,當即面無表情地張弓搭箭。
「嗖」地一聲,箭越過人群,一下插入正策馬疾馳,投向對方陣營的曹思良後背。
曹思良寬厚的後背猛地一顫,忍不住怒瞪雙目,一面努力忍痛伏低身子催促馬兒前行,一面扭頭來看。
因隔得遠,箭未沒進他後背太多,安義康不曾停歇,直接抽出第二支箭,卻對準了他身下的馬兒,毫不猶豫地射出。
狂奔中的駿馬被這支扎入馬臀的利箭驚得痛苦嘶鳴,猛烈甩動起來,將本就因受傷而吃力的曹思良一下甩了下去。
他後背著地,雙目不敢置信地怒睜著,重重的下坐力令原本只淺淺沒入後背的箭驟然穿透身軀,從胸膛間露出個血淋淋已彎了的箭鏃來。
「走!」安義康陰冷的目光從狼狽倒地的曹思良身上迅速收回,一把扯住身邊還有些震驚的李景輝,不由分說便奔下高台,跨馬離開。
進攻的鼓聲已在他的示意下變做迅速撤退的意思,眾人見狀,或丟盔卸甲,仆地投降,或跟著鼓聲,轉頭狼狽而逃。
亂軍之中,李景輝左臂被一支流箭射中,鮮血淋漓,卻來不及處理傷口,只得一路滴著血狂奔而去。
「將軍,咱們是否要追?」張簡察覺對方意圖,迅速向裴濟請示。
「追!」裴濟沒有絲毫猶豫,更是親自上馬,疾馳而去,「我親自追!」
……
撤退的路上,李景輝的傷越來越嚴重,體內留存的力氣也一點點消耗殆盡,終於再也跟不上行軍的速度。
「安將軍,我、我有些撐不住了。」他滿頭是汗,一面勉強抓著馬鞍固定住自己不從馬背上摔落,一面白著臉道。
安義康絲毫沒減慢速度,只冷冷瞥他一眼,陰著臉道:「那可不行,殿下,咱們是要撤離逃走,身後就有追兵,若這時候停下,只有死路一條。」
李景輝咬著牙抓住胯前的馬鞍,沒再說話,只是身子又控制不住地伏低了些。
安義康望著他虛弱的樣子,眼裡有幾分鄙夷,隨即又想到了什麼似的,忽然扯了扯韁繩,令行進速度慢了下來。
「將軍?」身後的心腹們緊張詢問,生怕他當真為了睿王一人而耽誤離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