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頁
另一邊,承諾給村里修的路也已經開始。先平整路面,然後鋪上碎石子。條件若是允許,可以再鋪一層石板,只是造價要更貴一些。青川選擇了造價更貴的石板路,分幾年慢慢做。
他已經搬遷到了村子,請交好的人家,以及村里大姓的族長吃了暖屋酒。那之後,青川照樣閉門苦讀,極少出去。家裡的事基本都是孫姑姑在負責。
孫姑姑又買進一批新人。她覺得用得不順手,最近正訓練家中僕人。
到次年秋,三郎何啟明第一次下場考試,不負眾望,考了童生,第三年,又考上秀才,他已經十九歲,虛歲十八。
他十五開始讀書,十九就考到秀才,然而大伯家大堂哥何海生從小讀書,屢試不第,至今仍是童生。連一向看重長子嫡孫的何老漢都不得不感嘆自己看走了眼,險叫明珠蒙塵。
唯一讓人著急的是三郎的婚事,他自己一點不著急,可把何二兩人急壞了。大房何海生早就娶妻生子,如今大閨女都兩歲了。他和三郎一般年紀,怎麼三郎就一點不著急呢?
這事兒簡直成了姜貝妮的心病,青川也好奇,三郎是有了心上人,還是有些小眾的愛好。他在那旁敲側擊,三郎更是哭笑不得:「我只是想專心讀書,也不是不能娶,總得讓我看看人吧?」
這要求有點兒突兀,不符合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主流要求,但是在農村還挺普遍的,男男女女沒有那麼森嚴的規矩,正式定下之前都會找機會相看一眼,到底是關乎一生的大事。
青川看他娘急得嘴角都起燎泡,想到了一個主意,「三月三不是上巳節麼?明年三月,我把府里後院的門開了,請附近村子有未婚男女的人家來賞花,他們一聽就明白是什麼意思。」
三月三是一年唯一的一天允許家裡未婚的姑娘小夥子出門遊玩不避嫌的日子。有些相看的差不多的人家,小夥子便趁這個時候光明正大看未來的媳婦兒一眼,眾人也都會識趣的給他們一點空間,促進一下感情。
若是這一天看上了哪個人,家裡條件差不多門當戶對,就可以試探一下家裡的意見。若是相互看上了,家裡又不反對,就可以送梳子了。(梳子代表了白頭偕老。)因為自古以來都這樣傳說,三月三看對眼的夫妻,都是天作之合。
青川讓那些人家過來,明面上是去遊玩,其實上了年紀的都清楚,那是一次專門安排的集體相親。會有很多十歲以上沒結婚的男男女女『恰好』在花園裡看花賞魚,大庭廣眾他們自然是不能幹些什麼,可看上那麼一兩眼,總還是可以的。
一般都是至少十三四歲,現在還只是相看一下,要真正定親,一般怎麼也得十五六歲。如果年輕姑娘小夥兒當場就有中意的,可以先打聽著,家裡滿意,便透個消息,待到明年考察期結束就能定親,用半年時間準備準備,當年就能出嫁了。
村里一般就這個流程。
「好!再沒有更好的了。」姜貝妮一下就認可了這個主意。三郎老大不小了,明年虛歲二十,多少人孩子都有了。幸好家裡條件還算不錯,三郎自己也爭氣,但願不會被剩下。
為了這個,其實不太信神佛的姜貝妮特意在大年初一去上了香,希望三郎能順順利利成家。
而青川特意開了後花園請附近村子姑娘小夥相親(劃掉),請他們來賞花的事也很快傳到各個心憂子女婚事的父母耳中。
乖乖,那可是一個貴族家的後花園,縣太爺來瞧過,還有書生(何三郎師兄弟們)專門來遊玩寫詩的地方。
好些人家心動了。
就在他們隔壁的村子,有一戶富戶,家中養蠶為生,有一個大女兒叫童安,已經十七歲了,因為連著兩年祖父母去世,生生耽擱到了現在。她家裡也一樣著急她的婚事。
但是童安和三郎一樣,自己本身不是太急,甚至有點兒恐婚。她是學文識字的,小時候跟著是秀才的爺爺學過幾年,若是去考一考,搞不好也能取得童生的文憑。
因為懂得多了,難免就要思考,思考得多了,難免就得恐婚。
農村的婚姻,別的咱先不說,個例也不說,至少大多數,對媳婦的態度都是『生兒子傳宗接代』、『照顧一家老小的保姆』、『緩解生理需求』這樣的定位。於是打老婆這種事屢見不鮮,誰都不管,習以為常。
這要一個麻木的少女,從小看到大,也就覺得理所當然了。
但是童安不是,她是有學問的姑娘,她也不想自己作為人的尊嚴,就這樣被現實折成碎末。所以她本人對於婚姻其實有些抗拒。
她父親不懂少女心思,她母親多少知道一些女兒的想法。但是社會現狀如此,就算是找入贅女婿的姑娘都難免遇到人渣,嫁出去的姑娘只能是『多年媳婦熬成婆』。
但是出於對女兒的愛護之情,她還是會暗地打聽那些和善的人家。一般和善人家出來的孩子,性情都不會太差。而且一個男人若是打老婆的,他兒子八層也是這種人。
這個時候,她就打聽到何二家的大兒子要相親了。
何三郎在鄉下行情極好。二十歲怎麼了?年紀大一點疼人,長得也不差,五官、身材、氣度,哪樣都拿得出手,在村里也是美男子了。也沒聽說有什麼情史,或者不良愛好。
他本人還是秀才,秀才社會地位高,秀才找工作還容易,哪怕做個私塾先生,又體面,錢也不少,總比苦哈哈的下地幹活好。
他已經搬遷到了村子,請交好的人家,以及村里大姓的族長吃了暖屋酒。那之後,青川照樣閉門苦讀,極少出去。家裡的事基本都是孫姑姑在負責。
孫姑姑又買進一批新人。她覺得用得不順手,最近正訓練家中僕人。
到次年秋,三郎何啟明第一次下場考試,不負眾望,考了童生,第三年,又考上秀才,他已經十九歲,虛歲十八。
他十五開始讀書,十九就考到秀才,然而大伯家大堂哥何海生從小讀書,屢試不第,至今仍是童生。連一向看重長子嫡孫的何老漢都不得不感嘆自己看走了眼,險叫明珠蒙塵。
唯一讓人著急的是三郎的婚事,他自己一點不著急,可把何二兩人急壞了。大房何海生早就娶妻生子,如今大閨女都兩歲了。他和三郎一般年紀,怎麼三郎就一點不著急呢?
這事兒簡直成了姜貝妮的心病,青川也好奇,三郎是有了心上人,還是有些小眾的愛好。他在那旁敲側擊,三郎更是哭笑不得:「我只是想專心讀書,也不是不能娶,總得讓我看看人吧?」
這要求有點兒突兀,不符合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主流要求,但是在農村還挺普遍的,男男女女沒有那麼森嚴的規矩,正式定下之前都會找機會相看一眼,到底是關乎一生的大事。
青川看他娘急得嘴角都起燎泡,想到了一個主意,「三月三不是上巳節麼?明年三月,我把府里後院的門開了,請附近村子有未婚男女的人家來賞花,他們一聽就明白是什麼意思。」
三月三是一年唯一的一天允許家裡未婚的姑娘小夥子出門遊玩不避嫌的日子。有些相看的差不多的人家,小夥子便趁這個時候光明正大看未來的媳婦兒一眼,眾人也都會識趣的給他們一點空間,促進一下感情。
若是這一天看上了哪個人,家裡條件差不多門當戶對,就可以試探一下家裡的意見。若是相互看上了,家裡又不反對,就可以送梳子了。(梳子代表了白頭偕老。)因為自古以來都這樣傳說,三月三看對眼的夫妻,都是天作之合。
青川讓那些人家過來,明面上是去遊玩,其實上了年紀的都清楚,那是一次專門安排的集體相親。會有很多十歲以上沒結婚的男男女女『恰好』在花園裡看花賞魚,大庭廣眾他們自然是不能幹些什麼,可看上那麼一兩眼,總還是可以的。
一般都是至少十三四歲,現在還只是相看一下,要真正定親,一般怎麼也得十五六歲。如果年輕姑娘小夥兒當場就有中意的,可以先打聽著,家裡滿意,便透個消息,待到明年考察期結束就能定親,用半年時間準備準備,當年就能出嫁了。
村里一般就這個流程。
「好!再沒有更好的了。」姜貝妮一下就認可了這個主意。三郎老大不小了,明年虛歲二十,多少人孩子都有了。幸好家裡條件還算不錯,三郎自己也爭氣,但願不會被剩下。
為了這個,其實不太信神佛的姜貝妮特意在大年初一去上了香,希望三郎能順順利利成家。
而青川特意開了後花園請附近村子姑娘小夥相親(劃掉),請他們來賞花的事也很快傳到各個心憂子女婚事的父母耳中。
乖乖,那可是一個貴族家的後花園,縣太爺來瞧過,還有書生(何三郎師兄弟們)專門來遊玩寫詩的地方。
好些人家心動了。
就在他們隔壁的村子,有一戶富戶,家中養蠶為生,有一個大女兒叫童安,已經十七歲了,因為連著兩年祖父母去世,生生耽擱到了現在。她家裡也一樣著急她的婚事。
但是童安和三郎一樣,自己本身不是太急,甚至有點兒恐婚。她是學文識字的,小時候跟著是秀才的爺爺學過幾年,若是去考一考,搞不好也能取得童生的文憑。
因為懂得多了,難免就要思考,思考得多了,難免就得恐婚。
農村的婚姻,別的咱先不說,個例也不說,至少大多數,對媳婦的態度都是『生兒子傳宗接代』、『照顧一家老小的保姆』、『緩解生理需求』這樣的定位。於是打老婆這種事屢見不鮮,誰都不管,習以為常。
這要一個麻木的少女,從小看到大,也就覺得理所當然了。
但是童安不是,她是有學問的姑娘,她也不想自己作為人的尊嚴,就這樣被現實折成碎末。所以她本人對於婚姻其實有些抗拒。
她父親不懂少女心思,她母親多少知道一些女兒的想法。但是社會現狀如此,就算是找入贅女婿的姑娘都難免遇到人渣,嫁出去的姑娘只能是『多年媳婦熬成婆』。
但是出於對女兒的愛護之情,她還是會暗地打聽那些和善的人家。一般和善人家出來的孩子,性情都不會太差。而且一個男人若是打老婆的,他兒子八層也是這種人。
這個時候,她就打聽到何二家的大兒子要相親了。
何三郎在鄉下行情極好。二十歲怎麼了?年紀大一點疼人,長得也不差,五官、身材、氣度,哪樣都拿得出手,在村里也是美男子了。也沒聽說有什麼情史,或者不良愛好。
他本人還是秀才,秀才社會地位高,秀才找工作還容易,哪怕做個私塾先生,又體面,錢也不少,總比苦哈哈的下地幹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