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李·王清楚一點,這不是以太的盡頭,在以太更深處,有著他無法觸碰的奧秘,那是以太之所以誕生的原因。

  在最初的世界,以太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父神作為智慧生物能抵達的極限,究竟是如何創造以太的?

  為什麼只有父神創造了以太?

  這是李·王我曾得到答案的問題,他一步步靠近最終答案,發現自己走到了盡頭。

  以太與他密不可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就是以太,但他無法創造以太。

  李·王花了點時間思考,還沒得出結論,這個變故就突兀發生了。

  以太構成的諾亞方舟遭受了毀滅性打擊。

  一個無比強大的力量介入了諾亞方舟,過於澎湃的以太蠻不講理的衝擊諾亞方舟,使其在一瞬間崩潰,引發連鎖反應,讓現實跟著陷入災難。

  秩序崩塌,以太碰撞,災難發生的如此猝不及防,超出所有人的想像。

  世界末日尚未抵達,薩爾法聯邦卻先遭遇了末日。

  李·王朝襲擊者投去視線。

  對方的強大是碾壓性的,他們根本不是同一個層次的智慧生物。

  對方的以太無比磅礴,且不受李·王影響,李·王對這種不受影響的狀態十分熟悉,這證明對方不屬於這個世界。

  大陸的規則不對他起效,所以對方身上的以太也不「認識」他。

  確定對方的強大程度後,李·王收回視線,將注意力匯聚在眼前的災難上。

  所謂的毀滅性打擊,是指它幾乎毀滅了一切。

  以太構成的諾亞方舟直接崩潰,而諾亞方舟崩潰引發的連鎖反應,是激烈且失控的以太在城市內肆虐,反過來衝擊現實存在的物質。

  精緻且科技化的薩爾法聯邦,正在崩塌,從地面開始,建築物、交通工具甚至是基站,都在崩塌。

  這不是最糟糕的。

  依靠諾亞方舟維持運行的科技產物盡數失效,實驗室失控,那些原本被妥善保存的高危產物,沸騰、燃燒、散逸,引發更為激烈的災難。

  這其中大部分都具有致死性,少部分還具有傳染性。

  它們在收納失效的第一時間,帶來了難以想像的死亡威脅。

  這也不是最糟糕的。

  最糟糕的是失控的以太本身。

  它讓那些習慣使用以太的智慧生物陷入了麻煩,在這些災難發生的時候,這些智慧生物無法控制此處的以太,他們變成了普通人。

  而普通人,是無法在這樣層層疊疊的殺機中活下來的。

  這才是毀滅性打擊的真正含義。

  如果沒有意外,薩爾法聯邦會在短短几分鐘內徹底毀滅。

  但李·王在這裡,所以意外必然會出現。

  李·王同樣遭遇了重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諾亞方舟跟他緊密相連,而諾亞方舟幾乎徹底被摧毀,李·王所遭受的傷害可想而知。

  但李·王沒有表露出絲毫異常。

  他在看清薩爾法聯邦的情況後,就毫不猶豫的啟動了最終方案。

  敵人的強大程度,以及薩爾法聯邦遭遇的災難嚴重程度,讓李·王做出了這個判斷。

  在諾亞方舟建立之初,李·王和其他大科學家制定了不同的方案,用來應對可能遭遇的各種突發事件。

  而最終方案的存在,是為了在薩爾法聯邦瀕臨毀滅的時候,保存聯邦火種。

  這本是為終將抵達的世界末日準備的。

  李·王是這個方案的唯一啟動者——在他們的預想中,薩爾法聯邦瀕臨毀滅的時候,只有李·王最有可能活著啟動這個方案。

  破碎的諾亞方舟,核心區域都碎成了渣,幾乎可以說,諾亞方舟已經不復存在了。

  李·王啟動了不復存在的諾亞方舟。

  秩序崩潰,以太碰撞,無比混亂的諾亞方舟殘骸中,虛浮出一艘船的影子。

  地面崩塌,高危實驗品泄露,以太失控的薩爾法聯邦中,虛浮出一艘船的影子。

  諾亞方舟殘骸中的那艘船漸漸清晰,跟隨李·王腳步邁上以太化道路的大科學家們,回歸了以太,組成了這艘船。

  薩爾法聯邦中的那艘船漸漸浮現,崩塌的基站、科學產物乃至於建築物的殘骸,依附在虛影上,從無到有憑空拼湊出了這艘巨船。

  現場的尖叫聲漸漸消失,血腥味愈發濃重,眨眼間,薩爾法聯邦的居民十不存一,而倖存的那些聯邦居民,還擔負著另一個重任。

  在那艘船從薩爾法聯邦中浮現後,他們跌跌撞撞,在廢墟中,尋找動力源的啟動按鈕。

  啟動按鈕並不難找,它們就在倒塌的基站最下方。

  啟動按鈕一一按下,基站的備用模式一一開啟,儲存在基站中的能源源源不斷的匯入船隻中。

  薩爾法聯邦安靜了下來。

  承載著希望的船就在眼前,卻沒有人動作。

  這是用來保存火種的諾亞方舟,不是一艘逃命的船,它從一開始就沒給人類留下位置。

  但這不意味著船上沒有智慧生物。

  船隻啟動需要時間,李·王的目光在以太構成的船上停頓。

  他制定了最終方案,那艘船上攜帶的一切都是他規劃的,包括作為火種保存的智慧生物。

  薩爾法聯邦最為優秀的年輕大科學家們,已經邁上以太化道路,但還有著漫長壽命的那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