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林殊聽不真切,不知道他們後面說了什麼,還想再聽,就被人拍了拍腦袋,「走了。」
林殊摸摸被拍疼的腦殼,往後看了幾眼,跟了上去。
是夜,乾清宮。
李德安將小太監的藥接過來,試了試溫度,往裡面走去,看到那明黃色的床幔,趕緊低下頭來,「陛下,藥來了……」
上好的瓷碗送上去,又被一袖子掃了下來。
「滾!都給朕滾!」皇帝喘著氣,將瓷盞掃落。
李德安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趕緊上前請罪。
陛下這個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是自從栗野芒山那那一次之後,便就一直纏綿病榻,雖不嚴重,也不見好。前段時間回紇叛亂將皇帝氣得不輕,然後又傳來了晉王在回紇勝利的消息,最後又是尤嘉候叛亂……
一時間大喜大悲大起大落都經歷了個遍,皇帝的身子骨兒就再也撐不下去。
實際上,尤嘉候叛亂對陛下的打擊還是挺大的。畢竟是那樣一個老臣……皇帝受到季督主的消息的時候,一個氣急攻心就吐了血,可嚇壞了整個太醫院的人,索性的是並沒有什麼大礙。
只是陛下便尤為厭惡這藥味了,一天三次,打碎的就有十多盞。
李德安在心裡嘆了口氣,準備退下了,就看見一個倩影緩緩走來,真是端貴妃。
李德安這才舒了口氣,趕緊將人迎了過來。
這些日子,都是這位娘娘,皇帝才勉強喝了點藥下去。
第109章 臨安
「報——」
皇帝神色一動, 「宣!」
他這下子都顧不上溫香軟玉的餵藥了,直接坐了起來。
就聽到下面的人匯報到, 「晉王殿下已經處理好西北的事務,已經班師回朝了!」
皇帝一聽消息, 撫掌大笑,是許久不見的愉悅了,「好好好,回來了,都有賞!」
端貴妃看坐在一邊,把他的神色盡收眼底。
愉悅的表象下面,是一片數不清的驚濤駭浪, 和陡然掀起的黑色波譎。和臉上的表情想比,這位已經不再年輕的帝王眼底的情緒絕對不是喜悅,而顯得有些陰沉。
早年的時候晉王雖有將才, 但是哪裡有軍隊可以執掌呢?若不是這一次回紇叛亂,這機會還真輪不到他的頭上。晉王年紀雖然和陛下相差大, 但是也是先帝的子息, 年強力壯, 這次還立了這麼大軍功……皇帝接過端貴妃端過來的藥碗,一飲而盡。
這一天,許久沒有收到詔書的南衙禁軍都督收到了一份火漆封口的密信, 正是來自那位上位之人。
都督畢恭畢敬地送走了送信的秘史,回頭拆開信封,看了一會兒, 突然間發出了一聲嗤笑,轉身便將信給燒了。
磨墨提筆,一封新寫的信便出爐了,八百里加急去往的地方,正是那西北之地。
洪都郡最近發生了大事,從臨安來的欽差將那貪污的郡守給抓了,還將抬高糧價的新安商會一鍋端了。
原來百姓都覺得是朝廷不管百姓的死活,但是後面才知道原來是這父母官昧著良心勾搭商人才導致的饑荒,一個個恨得牙痒痒。鄭邦亮遊街示眾拉到午門處斬的那一天,新安那條街都堵滿了人。
哪裡有爛菜葉子砸,砸的都是破鞋爛草根。
鄭邦亮狼狽的樣子讓一同遊街的,被牽扯到的新安商會大商人都心有戚戚,縮了縮脖子儘量讓自己不被憤怒的百姓看到。
他們後悔麼?大抵是悔的罷?悔了當初沒有看出來那個所謂的鹽商就是前來調查的巡撫吧……
處置了他們的第二天,督主便下令便開了倉救濟百姓。洪都和附近地區的人都聞訊趕來,幾乎快要喜極而泣了,那樣易子而食、饑飽不知的日子終於要過去了,似乎一切都美好了起來。
同時,毫無疑問,做到這些的季督主在洪都的聲望達到了一個新的巔峰。之前東廠總督的名聲自然也響亮,可惜是罵名。從世家裡頭傳出來,到了民間也都知道了那東廠督主是個青面獠牙的傢伙,可用來止小兒夜啼。
但誰也想不到原來感恩戴德的父母官竟然是壞事做盡的惡人,而那個傳說中吃人的督主卻將他們從水火之中拯救出來。這麼一來,東廠督主在洪都百姓的心中自然就不一樣了。
他們不懂政治,也不知道權術,大抵就是你能為他們開一條活路,他們就能回報你萬分的愛戴。
新安衙門。
陛下派來接任的官員還在路上,原本鄭邦亮處理政務的書房就被徵用了,用作督主處理事務的地方。
臨安的情況匯報完畢,信使就退下了。
「晉王回朝了……」
「不光如此,南衙禁軍似有異動,看來陛下似乎是容不得晉王殿下了。」
「恐怕這回陛下就要偷雞不成蝕把米了,只是大皇子額安危,我們還是該早做準備才是……」
「大皇子已經來信,在雁盪山便設計與晉王分道揚鑣了。事不宜遲,應及時趕回臨安,莫讓晉王搶占先機!」
季星河不說話,神色卻有些諱莫如深。
尤家軍已經完全被編入了北衙禁軍,因為得到了尤嘉侯的兵符,尤家軍裡頭不安分的聲音也淡了下去。
雖然這支軍隊已經大不如前,但是這好歹是大慶的鐵騎之一,幾次訓練磨合下來,已經有了不錯的效果。
林殊摸摸被拍疼的腦殼,往後看了幾眼,跟了上去。
是夜,乾清宮。
李德安將小太監的藥接過來,試了試溫度,往裡面走去,看到那明黃色的床幔,趕緊低下頭來,「陛下,藥來了……」
上好的瓷碗送上去,又被一袖子掃了下來。
「滾!都給朕滾!」皇帝喘著氣,將瓷盞掃落。
李德安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趕緊上前請罪。
陛下這個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是自從栗野芒山那那一次之後,便就一直纏綿病榻,雖不嚴重,也不見好。前段時間回紇叛亂將皇帝氣得不輕,然後又傳來了晉王在回紇勝利的消息,最後又是尤嘉候叛亂……
一時間大喜大悲大起大落都經歷了個遍,皇帝的身子骨兒就再也撐不下去。
實際上,尤嘉候叛亂對陛下的打擊還是挺大的。畢竟是那樣一個老臣……皇帝受到季督主的消息的時候,一個氣急攻心就吐了血,可嚇壞了整個太醫院的人,索性的是並沒有什麼大礙。
只是陛下便尤為厭惡這藥味了,一天三次,打碎的就有十多盞。
李德安在心裡嘆了口氣,準備退下了,就看見一個倩影緩緩走來,真是端貴妃。
李德安這才舒了口氣,趕緊將人迎了過來。
這些日子,都是這位娘娘,皇帝才勉強喝了點藥下去。
第109章 臨安
「報——」
皇帝神色一動, 「宣!」
他這下子都顧不上溫香軟玉的餵藥了,直接坐了起來。
就聽到下面的人匯報到, 「晉王殿下已經處理好西北的事務,已經班師回朝了!」
皇帝一聽消息, 撫掌大笑,是許久不見的愉悅了,「好好好,回來了,都有賞!」
端貴妃看坐在一邊,把他的神色盡收眼底。
愉悅的表象下面,是一片數不清的驚濤駭浪, 和陡然掀起的黑色波譎。和臉上的表情想比,這位已經不再年輕的帝王眼底的情緒絕對不是喜悅,而顯得有些陰沉。
早年的時候晉王雖有將才, 但是哪裡有軍隊可以執掌呢?若不是這一次回紇叛亂,這機會還真輪不到他的頭上。晉王年紀雖然和陛下相差大, 但是也是先帝的子息, 年強力壯, 這次還立了這麼大軍功……皇帝接過端貴妃端過來的藥碗,一飲而盡。
這一天,許久沒有收到詔書的南衙禁軍都督收到了一份火漆封口的密信, 正是來自那位上位之人。
都督畢恭畢敬地送走了送信的秘史,回頭拆開信封,看了一會兒, 突然間發出了一聲嗤笑,轉身便將信給燒了。
磨墨提筆,一封新寫的信便出爐了,八百里加急去往的地方,正是那西北之地。
洪都郡最近發生了大事,從臨安來的欽差將那貪污的郡守給抓了,還將抬高糧價的新安商會一鍋端了。
原來百姓都覺得是朝廷不管百姓的死活,但是後面才知道原來是這父母官昧著良心勾搭商人才導致的饑荒,一個個恨得牙痒痒。鄭邦亮遊街示眾拉到午門處斬的那一天,新安那條街都堵滿了人。
哪裡有爛菜葉子砸,砸的都是破鞋爛草根。
鄭邦亮狼狽的樣子讓一同遊街的,被牽扯到的新安商會大商人都心有戚戚,縮了縮脖子儘量讓自己不被憤怒的百姓看到。
他們後悔麼?大抵是悔的罷?悔了當初沒有看出來那個所謂的鹽商就是前來調查的巡撫吧……
處置了他們的第二天,督主便下令便開了倉救濟百姓。洪都和附近地區的人都聞訊趕來,幾乎快要喜極而泣了,那樣易子而食、饑飽不知的日子終於要過去了,似乎一切都美好了起來。
同時,毫無疑問,做到這些的季督主在洪都的聲望達到了一個新的巔峰。之前東廠總督的名聲自然也響亮,可惜是罵名。從世家裡頭傳出來,到了民間也都知道了那東廠督主是個青面獠牙的傢伙,可用來止小兒夜啼。
但誰也想不到原來感恩戴德的父母官竟然是壞事做盡的惡人,而那個傳說中吃人的督主卻將他們從水火之中拯救出來。這麼一來,東廠督主在洪都百姓的心中自然就不一樣了。
他們不懂政治,也不知道權術,大抵就是你能為他們開一條活路,他們就能回報你萬分的愛戴。
新安衙門。
陛下派來接任的官員還在路上,原本鄭邦亮處理政務的書房就被徵用了,用作督主處理事務的地方。
臨安的情況匯報完畢,信使就退下了。
「晉王回朝了……」
「不光如此,南衙禁軍似有異動,看來陛下似乎是容不得晉王殿下了。」
「恐怕這回陛下就要偷雞不成蝕把米了,只是大皇子額安危,我們還是該早做準備才是……」
「大皇子已經來信,在雁盪山便設計與晉王分道揚鑣了。事不宜遲,應及時趕回臨安,莫讓晉王搶占先機!」
季星河不說話,神色卻有些諱莫如深。
尤家軍已經完全被編入了北衙禁軍,因為得到了尤嘉侯的兵符,尤家軍裡頭不安分的聲音也淡了下去。
雖然這支軍隊已經大不如前,但是這好歹是大慶的鐵騎之一,幾次訓練磨合下來,已經有了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