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白這一年多在外遊歷,日子過得不知道多逍遙,他上輩子應該是有過類似經歷的,遊歷時很有經驗,一個人時沉穩不驚,一行人時還能帶路,知道哪兒風景最好,什麼時辰看什麼景色,什麼時節去什麼地方,有時候姬越想看看風景,就專門找李白去過的地方,也算是李白的另外一種用途了。

  去年年景好,糧食豐產的同時各地都沒什麼大的災害,到今年更是風調雨順,李白的腳步也抵達了樂浪郡,他想要去高麗看一看戰後重建情況。

  得知李白到來,樂浪郡守熱情地招待了李白,開玩笑,這可是一代文豪,大晉第一才子,沒準隨便寫個什麼詩帶上他的名字,他在後世就火了!比起老老實實做官名留青史,蹭李白的詩明顯更容易留名。

  李白對於這種心態看得很透,別人求詩是為了什麼他一清二楚,他是經常在詩里名里加別人名字的人。

  樂浪郡守熱情招待了李白半個多月,還親自送李白去高麗,又給李白一行配備了一百名守軍護衛,這也在郡守的職權之內,談不上公器私用,李白大為感動,當場就寫下了一首《別樂浪》,樂浪郡守捧詩而歸,決定把這篇文豪真跡收藏起來,作為傳家之寶。

  千年之後的學生們渾身一凜,感受到了一種名為全篇背誦的大恐怖。

  李白來到高麗之後不久,就被護送著和新的高麗郡守李遠見了一面,李遠是曲沃大士族李家的一名嫡支子弟,今年三十二歲,曾任淮南郡守,廣陵郡守李瑜是他的堂妹,如今被安排來高麗主持戰後重建工作,李遠帶著人拆除了高麗王宮大半的逾制建築,在原址上建起高麗郡城,說是戰後重建,實際上就是幫扶,高麗人以村落聚居,住的是最破爛的泥巴房,高麗王宮是土木結構,說明高麗權貴手中有更好的建築方式,但沒有普及到底層人民,如今換了李遠,李遠下令重建,於是嘩啦啦全部推倒重建。

  起初高麗人十分懼怕,認為這些晉國人是要把他們全部殺死,死人是用不到房子的,被帶去勞作時一個比一個賣力,生怕晉國人覺得他們力氣小了浪費食物,慢慢才反應過來,拆除舊屋是為了建造新屋,那整整齊齊的青磚砌的磚瓦屋,簡直就是貴族才能住的房子!

  李遠花費了兩個季度的時間,才把基礎建築建成,當然,他本也不用這麼急,高麗的環境很不錯,三面臨海,一面臨著樂浪郡,這麼一個小國之所以能保留到如今,也和這個獨特的地理環境有關,其他的海上強國不敢打,打了高麗,是不是對晉國有想法?啊?對晉國沒想法打高麗幹什麼?

  狐假虎威,不外如是。

  如今高麗成了高麗郡,那就是自己人,姬越對自己人一向很好,撥款給人……雖然給人的時候心疼了一點,但到底還是給了,李遠也很爭氣,去年冬日打下的高麗郡,到今年夏天的時候看上去已經和正常的貧瘠一點的晉郡相差不遠了。

  李白甚至沒怎麼看出來高麗原先的貧瘠,這只能從高麗人相較晉人顯得瘦巴巴的輪廓看出一點端倪。

  事實上很多高麗人已經覺得自己這輩子沒這麼圓潤過了,晉人沒來之前,他們一度認為只有貴族老爺身上才會有肉,畢竟粗糧雜麵的,誰能吃胖了?只有老爺吃得上肉,所以只有老爺是胖的。

  高麗人的長相和晉人的區別不大,就連高麗話都有些像是邊郡方言,很容易弄懂,李遠來了之後,廢去高麗原本的語言,這一點沒有遇到太大阻力,因為高麗平民基本上都不認識字,語言溝通這方面,多交流就懂了,也不是什麼大事,會對這一點痛心疾首的,也只有原先的高麗權貴了。

  流亡中的大王子並沒有遭遇想像中的可怕追殺,晉人絲毫不以放走了一個流著王室鮮血的王子為意,跑了就跑了,比跑了頭牛都輕鬆,畢竟大王子又不能耕田,價值很有限。

  大王子隱姓埋名又重新回到高麗王宮一帶,並且因為流亡不怎麼吃得到肉食,他看上去很瘦,晉人也沒能從那張和饑民相差不多的瘦黑臉上看出什麼王子威嚴,很是隨意地把他招來修郡城。

  大王子流亡途中已經失去了他的護衛軍,這會兒硬著頭皮,餓著肚子,猶豫許久之後還是扛上耙子去工作了,他負責把碎石塊耙到規定的地方去,這是個細活,晉人沒有讓高麗人做苦力的意思,還得養養,因為耗力一頭栽下去再也醒不過來的苦役人多的是。

  辛苦工作了半天,大王子得到了一碗菜粥,兩個窩窩頭,除此之外,還因為是高麗人的緣故,得到了一小把珍貴的碎肉鹵。

  呵,晉人的東西。

  大王子吃了一口,神情立刻就變了,他看向碗裡的碎肉鹵,真香。

  大王子吃得呼哧呼哧,吃到一半才反應過來,自己蹲在地上吃食的樣子竟然和普通的高麗人沒有任何區別!

  第117章 娶夫納妾第一人

  吃, 還是餓著,這是一個問題。

  大王子沒有猶豫多久,還是決定先忍辱負重, 保全有用之身以待來日,於是他不僅繼續吃了,還吃得很香,當然, 他內心深處十分唾棄這種行為。

  高麗被強行改造成晉國的形狀, 並且因為高麗朝廷幾代的時間裡基本上都沒有怎麼去搞建設, 改造進行得十分順利, 現在去大街上隨便抓個高麗平民來,人都會用生澀的晉語表示自己是個晉國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