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個難民驚叫道:「神啊!還有更好的房子?」

  頓時就有四五個人衝上來捂他的嘴,在地獄裡叫著神名,這不是找死嗎?

  好在仁慈的魔鬼並沒有追究的意思,既沒有衝出一頭瘋牛把人頂死,也沒有忽然渾身發抖在地上打滾,眾人警惕了一會兒才放鬆下來,這時才有人注意到商人翻譯說的是讓他們住進去。

  一個難民壓抑著聲音,顫抖著問道:「老爺們說……讓我們住進去?老爺不住在這裡嗎?」

  商人翻譯有些羨慕地說道:「老爺是這麼說的。」

  不少難民臉上都還帶著眼淚呢,聽了這話腦子都嗡嗡的,看向那能夠遮風擋雨,還有溫暖火炕的房子,沒有人提出進去看一看,眾人在房子前躊躇著,不時小聲交談,直到天都黑了,到了原本的休息時間,才有人乾巴巴地提議道:「老爺們都說了……要不我們住、住進去吧?」

  有個年長些的遲疑片刻,說道:「萬一老爺們耍著我們玩……萬一是那個商人理會錯了老爺的意思呢?」

  眾人躍躍欲試的心都被這盆冷水給澆滅了。

  但眾人磨磨蹭蹭之下,還是有個瘦得像骷髏似的少年越過眾人走進了房屋裡,少年什麼話都沒有說,卻像是一個默許,眾人擠擠挨挨的,也都走了進去。

  第二天,老爺沒有來。

  第三天,老爺也沒有來。

  到了第四天的時候,有個老爺的學徒來了一趟,用一輛大車給他們拉來了許多毯子,雖然這些毯子在西域人看來是最不值錢的羊毛毯,卻也是難民們從未感受過的溫暖,蓋著帶有濃烈氣味的羊毛毯,睡在熱氣蒸騰的火炕上,雖然肚子裡還是飢餓的,但心裡卻有什麼被填得滿滿的。

  直到老爺又來了一趟,已經把泥巴房當成家的難民們都被叫了起來,在房屋前排成列,難民們看著老爺那張沒什麼表情的臉,心頭忐忑,甚至有年紀小的都難受得哭了起來。

  老工匠翻開難民名單,這些三郡人的名字都難記,基本上都是記兩三個音譯成晉字,好在他們都記得住自己的音,老工匠點一個名,就有一個人站出來,直到所有人名字念完無誤,老工匠才點了點頭,說道:「排成一條隊,都到老三那裡去領工錢,這會兒沒現錢,都用粟麥結算,開春郡里要興土木,有好幾個地方要改建,願意提前錄名的可以預支三分之一的工錢,自己想清楚了,都去吧。」

  商人翻譯過後,連有固定住宅和積蓄的他都有些嫉妒起這些難民來了,難民本身更不用說,之前是不敢看,這會兒都把目光放向了被老工匠用驢車拉來的一袋袋糧食。

  難民們發出了低低的交談聲,蚊子似的嗡嗡,盯著驢車,每個人的眼睛都亮得驚人。

  這,這就是地獄嗎?

  第91章 一個好官

  以糧食代替工錢也是沒辦法的事, 安息國使用的錢幣和晉國有很大區別,以前的錢幣要回收兌換成晉國的銅錢,楊赦一開始帶來的庫存就不太夠用了, 索性這些人從前也沒怎麼用過錢, 比起能夠被人輕易搶奪走的幾枚錢幣,還是沉甸甸的糧食袋子更得人心。

  晉國最常見的糧食是粟麥,粟米可以蒸食, 麥子磨成粉製成麵食,如今稻米也占據了很大一部分良田, 因為朱雲錦夫婦的良種研究主要對象還是稻米, 去年秋收的時候,江南市面上出現了一種新藥種,連同配方都廣為流傳, 朱雲錦夫婦立刻對新藥種進行研究, 最後發覺這種藥種雖然在增產方面略有不足, 但抗蟲害的藥性極為強烈, 甚至有些能夠保留到收割時,需要浸泡祛除藥性, 但這樣的大方向卻是他們從未考慮過的。

  夫婦二人同時想起在良種研究之前,被農家普遍應用的一種東西,農藥。

  農肥有了,農藥也該提上日程了。

  藍星的農藥研究實際上是停擺的,農藥易於購買,毒性強烈, 在研發之後引起過成規模的投毒事件, 後來雖然改進多次, 但由於初版投入大量資金, 在市面上流傳太多,還是隔三差五就會冒出幾起農藥中毒的悲劇,後來因為良種的推廣極大地減少了農藥的需求,這把雙刃劍也就此消失在了藍星的歷史裡。

  晉國畢竟沒有藍星那種科研程度,朱雲錦夫婦使用的很多機器都是木匠陶匠搗騰出來的極簡版,晉國推廣開的良種在二人看來算是閹割版中的閹割版,農藥就很有必要了,而且朱雲錦年輕時候也曾經做過農藥研究,可以跳過毒性太過強烈的初代二代,直接進行優質農藥的研究。

  與此同時,遠在江南水鄉的孫思邈也迎來了一場小小的危機。

  江南小神醫治死人了!

  來到大晉之後不久,孫思邈就治了幾起大病,用診費盤了一家店面作為醫館,他每隔兩日坐堂問診,每隔一月免費替窮苦人家診病,遇到實在可憐的還會免去醫藥,對他來說,這不是善心,而是做慣的事情,猶如吃飯喝水。

  也因此,很多醫館少了生意,得罪了許多同行。

  行醫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一般來說一個地方的醫館數目是固定的,大夫也講究師門傳承,大部分人從生到死都不會離開生身之地,大夫之間論資排輩都有關聯,要從坐堂大夫那裡排個順序,就像孫思邈的原身拜的成安堂李大夫,在當地醫館排輩第三,號稱李三,窮人家叫聲李三爺,在富貴人家面前就叫李三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