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打下西域,收成更大!

  姬越把所有勸諫的奏牘都按下,其實她也沒看,但上朝的時候一個眼神掃過去,上了奏牘的人心裡都發虛,認為這是陛下的警告。

  自建四年,陽春三月,隨著驃騎將軍夜襲龜茲王帳,晉對西域的戰事正式拉開序幕。

  戰事之初,西域諸強國並沒有反應過來,畢竟樓蘭那邊第一時間派遣說客前往幾大國辯解,稱龜茲國王對上國不敬,背地稱帝,因此要剿滅龜茲以顯國威,其餘幾國不管信是不信,但樓蘭那邊確實沒有對他們動兵的意思,只有烏孫國王認為龜茲地理環境險要,緊鄰烏孫,有支援之意,但隨即樓蘭郡守王莽親身赴會,與烏孫國王相談數日而歸,烏孫便按兵不動起來。

  縱然龜茲的臣子到處求援,最後也只拉來幾支小國助力,樓蘭郡兵傾巢而出,兵壓龜茲。

  一戰十七日,龜茲滅國。

  樓蘭收兵,只有戰損超過一半,手底下僅剩兩千多兵馬的驃騎將軍未歸,此時眾國也不把這兩千軍隊放在眼裡,然而一戰未歇,晉驃騎將軍帶領兩千殘兵奔襲姑墨,斬王室過百,最可氣的是,他竟然還攜上百人頭帶著剩下的殘部遁逃了!

  整個西域都震動了!

  西域的地理環境不同於晉國郡縣,沙漠裡能像樓蘭這樣有綠洲聚居的情況太少了,大部分的西域國都是臣民聚居,王室住在王城宮殿內,軍隊除了一部分駐守王城,還分布在國境之中保境安民,王城守軍才是少數。

  別說西域,就算是晉國,如果有一支軍隊得天之幸,能夠在不被任何人發覺的情況下繞開郡縣重城,直入曲沃,在誰也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殺進王城裡,至少能有一夜的時間肆意殺戮,如果能殺得過八千鳳翎衛,姬越的人頭都可以拿走。

  自古兵家對壘,豈有以一支奇兵偷家的先例!

  那晉國的驃騎將軍莫不是神兵天降!

  一眾西域小國主摸摸自己的後脖頸,都覺得有點涼乎。

  第72章 求親

  前線戰事進行順利, 朝堂上也漸漸沒了聲音,和打天竺不同,西域各國作為連接東西方貿易往來的中轉站, 長期從兩方獲取了大量利潤, 僅從樓蘭郡剛剛歸附時從王宮裡搜出的大量金銀玉器就看得出來, 這還只是一國。

  當年先武帝也是想過打西域的, 但他那時多線開戰, 難以為繼,那時的西域也遠比現在團結,別說打下龜茲,大軍剛壓過邊郡, 就要有西域的探子來刺探消息了,那時西域諸國之間還有一道聯盟,由老大哥烏孫起頭,囊括了西域絲茶之道上九成的小國, 威勢極大。

  如今情況是不同了, 仁帝在位期間,晉國國力雖有不小程度的減弱, 但沒有傷及根基, 別說朝廷差點被士族把持, 姬越說沒有傷及根基就沒有傷及根基,敢說這話的都已經死了,姬越登基之後大力整頓士族, 從士族那裡獲取的利益無可估量, 開戰時姬越曾經命官員清點過庫存, 據說金庫地面已被壓碎, 存金堆積如山, 取用困難,不得不另開一庫,糧庫才開,就有大量存糧滿溢而出,折騰了好幾天才重新封存回去。

  姬越現在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豪橫。

  士族的貢獻遠不止此,他們的存書數量極大,當時清點時就被抄錄在紙質上,如今在各地官學流傳,有不少魯地的書籍傳到江南,更令無數儒生手不釋卷,看書的時候,這些儒生倒不怎麼明里暗裡諷刺些牝雞司晨的話了。

  紙質便宜,但就算書店開遍晉國郡縣,買書的也極少有普通百姓,一是因為書籍再便宜也是一項支出,農人自給自足,幾乎沒有別的開銷,很難會去鎮裡城裡特意買些書籍回來,二是就算買了,無人識得,也沒有用處。

  天子的勸學令下達到各地方,一部分急於完成政績的官員頓時如獲至寶,一部分本就是姬越親信,雖然意識到事情難辦,但還是準備克服,剩下的官員分成兩大類,想做個面子工程的,連面子工程都不想做的。

  這也實在怪不得官員,雖然近些時候常有同僚被抓,但人都有僥倖心理,如今的官員大多是在姬越對士族大開殺戒之後通過各種渠道提拔上來的,已經習慣了朝廷對於人才的寬容,有的更是只認識幾個字就能出仕做官,發覺做官如此輕易,皇帝還是個妙齡少女,基本的敬畏心理都很難有,這種心理還經常出現在準備在任上混日子的官員身上,一不涉貪二不受賄,簡直身正不怕影子斜,怠惰得理直氣壯。

  姬越讓韓闕重點關注的就是這一部分,韓闕有不少人脈關係,有的本就是出自他韓家門下的門客從人,有的是還沒起勢之前就受到韓家的扶持,還有的是受過韓家恩惠,也就有了往來,這部分關係是一個家族在朝堂上立足的重要根基,此時也顧不得其他,紛紛動用起來,韓氏門人上下運作,儘可能地將皇令實施到位。

  不少窮山僻壤第一次迎來官員的足跡,聽過幾場講學,見識過士人的風範,年紀大些的鄉民或許還沒體會到其中含義,但這件事在大部分的孩童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往後不管是官是商是農是工,雖然各奔了前程,但唯獨這一幕是忘不掉的。

  所謂上行下效,晉安帝嗜好音律,他在位十二年,國境之中以音律為上品,原本地位卑賤的樂師受到僅次於士人的尊崇,民間百姓都以學習音律為榮,留下無數優秀樂章,晉英帝好詩,他當權期間湧現了許多名留青史的才子,一朝詩作能成百萬集,姬越讓官員被動好學,學風自士人階層一路吹至各地鄉鎮,同樣取得了極佳的效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