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悲的是他上輩子南征北戰打下偌大家業,轉頭就成空,來到這麼個太平治世,讓一個十四歲的小兒收拾成這個樣子。

  但一碼事歸一碼事,如今正是緊要的時候,趙思都死在家裡了,難道那個小兒還會對他心軟?曹操一向不會把自己的性命寄托在別人身上,他認為這個時候最好是慫,別說上書請三公攝政了,一個字都不要想,皇帝小兒手裡是有兵權的,且不要名聲,親叔子都宰了,真不差滅個一族兩族的,相反,曹操認為如果要開一條生路出來,最好是舉族回老家。

  王城已經沒有什麼可玩的餘地了,一個士族的根基不在官場,而在家族,好生經營下去,來日未必不能……好吧,他又忘了,這裡是個太平治世,沒那麼多人把腦袋系在褲腰帶上和他干。

  但曹操還是認為,想要安穩留下一條命來,必須要辭官歸家。

  他倒是沒覺得皇帝小兒會不同意,以他的政治眼光來看,這個皇帝小兒是標準的霸權心態,登基之前容不下一絲一毫威脅,登基之後恩威並施、不對,這皇帝小兒的手段還沒到家,只會立威,並不施恩,當然也有可能是他壓根就沒有施恩的打算,只想從士族手裡收回權柄,一般來說,這種皇帝無論能力大小,都是臣子的噩夢。

  秦皇寡恩,漢武刻薄,也沒耽誤人家做一輩子霸權皇帝。

  回老家!必須回老家!

  從司空那裡得不到反饋,聯合起來的士族官員們也不氣餒,在時下的正統觀念看來,姬豈雖然禪位,在身份和倫理層面上仍然比姬越要高,臣不能抗君,但君也不能抗父。

  事實上也有一些自認為聰明的臣子認為,在禪位並不出於自願的情況下,姬豈就算是面捏的人,對野心勃勃的兒子肯定會有不滿,更何況晉室人丁不豐,少年登基甚至幼年登基的皇帝比比皆是,三公攝政早有先例,也從未出過紕漏,最多是壓一壓少年天子的氣性。

  姬越一早就得到了消息,就算不用金台,士族內部也不是一條心,有人認為要壓天子一頭,也有人覺得就算三公攝政,還政也是遲早的事,不如早做打算,內部的人心尚且不齊,前天半夜剛開的小會,隔天早晨姬越就得到消息很正常。

  姬越沒有任何動作,任由這些士族聯合上書姬豈,要求三公攝政。

  說實話,姬豈有點懵掉了。

  對於一個慢性子的人來說,他認為姬越登基還不到兩個月,每日還會來他這虛心求教一些問題,自然會覺得姬越這個皇帝當得中規中矩,在姬越的授意下,誰也不會拿朝堂上的事來打擾太上皇養病,這些日子姬豈過得很舒心,乍然聽說姬越在朝堂上翻了天,他第一反應是不敢置信,第二反應,也是做父親的最直白的反應,就是這事不能答應。

  三公攝政早有先例,武帝臨終之前,就放心不下他,以至於他明明是二十即位,卻到了三十歲才還政於他,人一過三十,心氣很容易就散了,他也沒有太大的野心去折騰朝堂,故而他在位的這麼些年都是士族掌權,等他上了年紀,漸漸覺得自己的做法很聰明,古往今來有幾個皇帝像他這樣逍遙,名聲還那麼好?所以他教給姬越的也大差不離,都是如何在士族的夾縫中自得其樂地做個逍遙皇帝。

  物極必反,姬豈性情綿軟,姜皇后也是個溫柔賢淑的脾氣,但姬越從小行事狠戾,八歲時就親手鞭殺過背地裡叫她假太子的乳母,九歲一劍重傷伴她長大的姜君,十歲盜姬豈御筆,圈定了姬豈整個帝王生涯里從未有過的五馬分屍之刑,十二歲正式參政,短短一年間判下的死刑人數比姬豈三十年裡判定的死刑人數都要多。

  就這樣了,姬豈還擔心女兒在朝堂上吃虧。

  士族的上書被姬豈按下,他自己經歷過的事,決不想讓女兒再經歷一次,臨終前的老皇帝忽然想明白了一個長達三十年的疑惑,為什麼先武帝命三公攝政時,看他的眼神是那樣無力和哀淒。

  最悲不過虎父生犬子。

  第17章 韓闕的想法

  衛青深一腳淺一腳地跟著隊列走在前往軍營的路上。

  這具身體的原主雖然只是個少年人,卻疏於鍛鍊,早早被酒色掏空了身體,同行的案犯大多和趙輕一樣,還有人半路上犯病,衛青一見這人倒下就知道不好,兩個差人把人拖走之後,過了一刻鐘左右又追了上來,只說這人死於舊病復發。

  衛青知道,這人是和路上另外兩人一樣,是犯了一種名為五石散的藥劑癮症,為了不耽誤路程,這些人就只能橫死山間。

  犯了國家律法的人死不足惜,但衛青此時也知道,這樣的路程再繼續幾天,他也要成為那些屍體中的一個,因為趙輕本人也有一點輕度的成癮症狀,人的意志力在這樣的摧殘下很容易土崩瓦解,他能撐過一次,不一定撐得過下一次。

  好在兩日之後,軍營到了。

  這座被命名為黑牢營的軍營也是新建,相當於專門為了這次的案子組建了一個服刑地,黑牢營從京畿四營中抽調了近萬的兵力,白日操練,夜晚輪換巡邏,將整個黑牢營守得密不透風,衛青這一批案犯已經是最後一批,屬於罪行較輕的一批。

  正常的兵制十人一火,住在火營里,雖然也是大通鋪,卻也還算寬敞,案犯充軍的人則不一樣,同樣規制的營帳,案犯只能三十個人擠在一處,基本上除了一個能容人躺臥的地鋪,連站腳的地方都沒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