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前段時間太子逼宮,康王府沒了,大郡主和其子深夜暴斃,許家兄弟慌得很,韓家也不讓他們上門了,但安靜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發現沒人順著大郡主這條線找到他們,膽子漸漸又肥了,重新干起了撈油水的勾當。

  不料青天白日,鳳翎衛上門,把兩兄弟小雞仔一樣地拎出去,關進了這座黑牢獄之中。

  莫不是東窗事發,大小罪名一齊算?

  像這樣心裡有鬼的人其實不多,士族有士族的驕傲,正經做官最忌諱的無非是結黨營私,貪污受賄,但有些臉面的士族基本都有大量的田地,每年進帳豐厚,反倒是國庫要向他們要錢充稅,很少有士族短視到貪賄,結黨營私就更不可能了,三公九卿就是天然的派系黨羽啊,除非哪天三公倒台,不然哪輪得著他們?

  不少人自認問心無愧,叫嚷起來也分外大聲,宛如被陷害的泣血忠良。

  姬越有金台在手,四捨五入就等於蒼天有眼,第一批抓進來的三百多人都是她觀察多日之後確定下的名單,這些人沒有一個是間接參與女閭案,全都是直接案犯,最大的一部分是看中了家裡的奴子,找了由頭髮作,再經由「專門做這個的」門路,將人送至女閭,女閭雖然沒有替客人守貞的規矩,但守著時間還是能夠拔得頭籌,基本上,拔得頭籌之後,他們也就不再去管這些奴子的後續了。

  其他地方的女閭也有這種情況,但是加在一起都沒有曲沃多,畢竟王城的官員多,職位高,私慾一起,只要瞞住天子,幾乎可以為所欲為。

  但現在,瞞不住了。

  第二批送進黑牢獄的是女閭的管事,之所以是管事而不是官員,是因為女閭這樣的地方是用不到正經官員來管理的,一共三個吏員十二個管事,全都或多或少地參與了進來,也是這些人,勾結貪心不足的官吏,把原本用來懲處重犯的變相牢獄生生變成了坑害無辜的血淚歡場。

  狄仁傑也是過了好幾天才聽聞了個中內情,雖然也替這位新君的雷厲手段叫好,但他其實並不認同這種大面積入罪的行為,國家需要安定,社稷不可輕動,即便要打擊士族,也應該按部就班徐徐圖之,步子太快容易扯到……咳咳,但他現在也只能自己背地裡想想治國方略,畢竟他只是一個獄中小吏。

  和狄仁傑猜想得別無二致,雖然姬越一開始確實很憤怒,但等冷靜下來之後,她所想的就不是女閭這點事了,她不是父皇,她想要大權獨攬,想要從士族手中收回權柄,她需要立威,女閭案就是遞到她手裡的刀。

  這一刀,須下得快狠准。

  第13章 嘉嬪

  第三批入罪的是從各地押送來的官員,其中有不少都是朝中大士族出身,牽連極廣。

  上品士族以韓趙魏三家為首,一旦遇到了什麼事,也是由這三家打頭向朝廷施壓,但這一次,韓家庶支子弟被抓了十幾個,就連嫡脈也有兩位郎君入罪,魏家主支一個沒動,卻有不少門客被牽連,至於趙家,趙家是損失最大的,嫡系之中五個郎君被抓,庶支上百,門客不計其數。

  三家歷來同氣連枝,但當趙家主找上門來的時候,無論是韓闕,還是魏家主魏灼,都選擇了閉門不見。

  這是打定主意要隔岸觀火了。

  誰也不是傻的,韓闕雖然也心疼自己的次子和侄兒,但事關家族存亡,韓家可是有著勾結康王的證據在姬越手裡!一著不慎,他就是把韓家帶入萬劫不復深淵的罪人。

  當然,這純粹是韓闕想多了,從正常邏輯來說,姬越如果沒有掌握關鍵性證據,是不會懷疑到康王和韓家有牽扯的,如此才能解釋她連罵名都不顧,急著逼宮篡位,他謹慎慣了,也習慣用謹慎的心態去猜測別人,用在士族爭鋒,自然顯得老謀深算,但用在姬越身上就不行了,她早就想殺康王一家。

  魏灼那裡又是另外一種情況,姬越雖然沒有刻意給魏家留臉面,但魏家牽扯進來的人確實不多,魏灼與妻子恩愛非常,所謂上行下效,魏家郎君普遍晚婚,多半不置妾室,主支尤其清白,這次抓捕士族用的還是魏雍,實打實的魏家子弟,魏灼對魏雍寄予厚望,為了魏雍的前程,這個時候當然也不能吭聲。

  三家之中,名義上韓家為末,但實力上屬趙家弱勢,司空通司工,司掌工事、也兼祭祀、禮儀,魏家打頭,軍政不穩,韓家打頭,人心不穩,趙家打頭,他們是能把姬越的皇陵停工,還是拆掉皇宮?

  趙家主氣得直翻白眼,從魏家回來就告病,他這麼一來,倒也給了不少士族啟發,於是接下來的幾天內,告病的奏牘擺滿了姬越的桌案。

  士族就那麼多,世代為官,官職雖然不是世襲制,但一般而言,基本上都是父薦子,子薦孫,這一個家族做熟了這個職位的,換個人來也沒法上手,你讓教,誰肯教?士族無兵,也不能蓄養部曲,但位置不可替代。

  士族的傲慢正是來源於此。

  姬越隔天開朝會的時候,偌大的承天宮只零零散散站了幾十個官員,剩下的全都告了病。

  明面上施壓是對姬豈的法子,這樣的同仇敵愾,是給新君的下馬威。

  姬越讓內官記下了沒來朝會的官員名單,將告病的奏牘分門別類整理好,按照官職排列,列出所屬官職的吏員名單,第二日清晨,第一批士人吏員戰戰兢兢地跟隨鳳翎衛進了承天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