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消息就是上次易卿離在給湛清歡的書信之看見的,那時候湛清歡也還在想著他們身為皇城的權力心,有時候這些不為人知的癖好若是不仔細去查,還真是沒誰能夠知道。

  所以說色字頭上一把刀,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終究都還是逃不過哪個字。

  對於太后養面首這件事其實也只是易卿離放進宮裡去的一個人無意之帶出來的消息。

  太后每月總是會有很長一段時間說是閉宮不出,要修生養性仔細潛修佛道,但實則是會從宮外偷偷帶進來幾個小面首,讓他們換上太監的衣服前去瑞盈宮尋歡作樂。

  反正後宮之皇后是太后的親眷,張貴妃時常陪著皇上,剩下那些什么小妃子在太后眼簡直不足為據,也沒有什麼人敢出來說太后怎樣。

  於是太后就這樣肆無忌憚。

  她今年畢竟也快四十餘歲了,先帝走得早,她也實在是難以排解,恭親王死後她一度悲痛欲絕,雖然沒了什麼心情,但是過了喪期之後還是沒忍住叫了兩個長得漂亮的小倌,來幫自己排解。

  卻沒想到都城裡會突然傳出那樣的風言風語。

  湛清歡現在反正躲在行宮裡不出去,外面有易卿離幫她看著,她裝作什麼都不知曉的樣子就可以了。

  太后在皇宮裡知道那樣的消息之後勃然大怒,但是又不敢怒得太明目張胆,只能裝作無意的摔碎了兩個杯子,還打了幾個宮女出氣這才稍微舒了心。

  「果然還是要聽恭親王的,當初就應該把那兩個小倌的舌頭給拔了。」

  那時候太后還覺得那兩個小倌若是拔了舌頭就不漂亮了,現在看來果然還是她太仁慈了。

  旁邊的嬤嬤此時出主意道:「要不現在派人出去……」

  那嬤嬤抬起在自己脖子變輕輕劃了一下,太后點頭道:「你去安排人,但務必要裝成是意外,要不然若是有其他人知曉了,一看就知道是我出的。」

  「是。」

  太后突然錘了一下椅子,眼睛裡划過一抹不甘的怨毒。

  她在想究竟是誰走漏的風聲,看樣子必須是一個都不能放過了!

  第107章 道盡途窮(二十)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太后豢養面首的消息居然弄得朝野上下皆知,這件事情一傳十十傳百,坊間都在悄悄的說著這皇宮的隱秘事,聊起來的時候都相互狹促一笑。

  平民百姓對這些宮裡面傳出來的流言那可真是太感興了,特別還是當今太后做出那樣的事情來,實在是想壓制都壓制不住,那些長舌婦們根本就沒辦法管住自己的嘴,她們在那裡說著太后不守婦道之類的話,甚至更難聽的話都能說得出來。

  就連一心撲在國事上的皇帝也被張貴妃吹了一耳朵的風。

  皇帝知道這件事之後又不好直接去問太后,只能派人悄悄壓住都城裡的流言。

  但是有些流言越不讓說,那些人就會越覺得這件事情是真的。

  太后派出去的人想要殺了那些曾經入宮侍奉過的小倌,但是都說那些人幾天前突然就消失不見了,現在也不知道究竟去了哪裡。

  聽見這個消息太后一口銀牙簡直要咬碎,她在想究竟是誰敢這麼放肆,敢在她頭上動土。

  現在看來一切簡直都是有備而來,但是這個幕後黑究竟是誰她又查不出來。

  是皇帝麼?恭親王現在已經倒了,太后再喜歡權勢也沒辦法和皇帝抗衡,皇帝現在應該不會對她出。

  莫非是張太師那邊的人?可是張貴妃這段時間也一直都很安分。

  還是說那個纏綿病榻多日的清盼公主?太后不相信她能有這種本事。

  恭親王現在也離開了都城,他剩下的那些勢力基本都被瓜分了個乾淨,太后不過一介深宮婦人,恭親王倒了那她自然也再翻不起什麼波浪。

  所以太后暗聯繫的許多人,那些人都婉拒了太后說要他們幫忙徹查的事情。

  就在太后為這件事勞心傷神的時候,皇后突然來訪,說是前段時間抄了佛經想給太后送來,太后答應了。

  在殿上皇后給太后展開看了那佛經,太后雖然神情肅穆但看起來還是十分滿意的,皇后心一喜,讓下人們把這佛經收起來之後屏退了下人,像是有什麼話想要和太后說一樣。

  等下人們全都離開,皇后終於糾結著開了口:「母后,這段時間朝總有流言,皇上讓我來問問您準備如何處理此事。」

  皇帝平日裡國事繁忙,這種事情當然不可能直接去問太后,只能把皇后叫來讓她去探探太后的底,知曉一下太后現如今的態度究竟是怎樣的。

  誰知道太后聽完皇后說得話之後臉色一沉,剛端起的茶杯猛然就放了下去:「難道皇帝也信那等荒謬之話嗎?」

  皇后連忙站起來在太后面前跪下,一臉誠惶誠恐道:「皇上沒有這樣的心思,這是近日流言實在是壓制不下去,還希望母后能出來給世人一個解釋。」

  太后冷笑一聲,她當然也想給世人一個解釋,說她什麼事情都沒有做,可若是她說出了那樣的話,那些沒死的小倌突然出來指認她,那到時候就都完了。

  太后以前是送給過他們不少首飾的,那些首飾里甚至還有她戴過的,她派人去查都城的典當鋪有沒有那些首飾的蹤跡卻一無所獲。

  所以太后也很擔心,現在她完全就是處於一種極其被動的狀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