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晚膳前,她忍不住去御書房求見皇帝,想明日便啟程離開。才至門口便見徐雁秋正好從殿內出來。
lk 徐雁秋趕忙上來行禮,「貴妃娘娘,娘娘身子可安好?」
「已經無礙,多謝你。」於心然在心裡真將徐雁秋當妹夫看待,妹妹在成親前幾日香消玉殞,她既希望徐雁秋別忘記妹妹,又覺得這想法過於自私,他將來還是要娶妻生子。
「臣方才向皇上告假,回去祭拜父母。」徐雁秋明白貴妃已經知曉自己的身世,言辭間也不再隱瞞。
「你為你父母報仇平反,算得大孝子,多保重。」於心然說完要往御書房去。
徐雁秋卻擋在她面前,「聽聞皇上罰娘娘年後去幽州。」
「不錯。」
「臣等年後交接完都察院之事,也要回江南出任巡撫。若以後得空,臣再去、」
如此一來天南地北,怕是再難見面,「你年少有為、」
「娘娘,皇上傳您即刻進書房覲見。」大太監自書房出來,打斷了兩人交談。
皇帝向來不喜她同徐雁秋來往,便不再說下去,「本宮再過幾日便回幽州,就此別過。」言畢點頭示意後就翩然轉身跨入御書房。
大門立即隔絕了殿內殿外。
皇帝並未在忙政務,靠坐在龍椅上若有所思,見她進來才恍若回過神,「有那麼多話要說麼?」
啊?於心然不解,只能猜測皇帝嫌她來御書房打擾到他了,她絕對不多說,只說幾句就走!
「你同徐雁秋有那麼多話要說麼?說的都是什麼?」皇帝重複一遍,意思明確。
才反應過來以皇帝說的是徐雁秋,只咕噥一句,「臣妾只是同他道個別罷了。」
「是該好好道別。」皇帝面上神色恢復自然,隨手從案上抽了本摺子翻看起來,說話的語氣也變得漫不經心起來,「他年後便要回江南出任巡撫,往後貴妃同你這位妹夫怕是再無見面機會了。」
於心然走到御案邊上,不願再去揣測皇帝為何這麼同她說話,壓下心中所有的不滿,好聲好氣道,「臣妾有一事相求。」
皇帝這才抬頭,將視線從摺子移到她身上,「是為了去幽州之事?你不想去是不是?可於家同冤案有牽連,對於你父親朕可是手下留情了。當著百官的面也不能真不罰你、如若」
她所求之事與皇帝所言正好相反,立即開口打斷,「臣妾不是這個意思......」
這些時日於心然消瘦了不少,皇帝伸手將她往自己身邊拉,語氣溫和了些,「既然貴妃開口求朕,這樣,年後你不必立即去幽州,再過些時日隨朕一道去。後宮若有人議論,你也權當做聽不見。」
皇帝怎麼老搶話!於心然提了提裙擺跪下,「臣妾想明日便啟程去幽州。」
字字句句,意思明確。相襯之下皇帝方才那番「君王寬宏大量」的言辭盡成了自作多情的笑話。
啪地一聲,皇帝合上摺子。
她手腕還被他捏著,驟然的收緊幾乎疼得她驚呼出聲,幸而下一瞬他就鬆開了她,眼神中帶著疑惑,「你是在怪朕要送你回幽州?還是怪朕沒殺了你嫡母?」
他心思深沉,在揣度人心方面尤其厲害,她只說了一句話,皇帝便已經想遠了。
「臣妾萬萬不敢,臣妾只是、只是不願再留在皇宮。」一方面她不願再礙著皇帝和謝清,一方面妹妹的死日日折磨得她心傷不已,只能寄希望於離開京城,看看能否從這種絕望情緒中解脫片刻。
不願留在皇宮,對皇宮裡的人也再無留戀,皇帝又想到徐雁秋方才告假回去祭拜父母,這女人緊接著就來說要走,全然不將他放在心上......
見皇帝沉思片刻,她哪裡猜得到君王此刻的心思,他一直趕她去幽州,現下自己主動開口,皇帝不該立即准許麼。
須臾,皇帝回過神,像是下了什麼決心般眼神也冷下來,又很快將視線移左手拿著的奏摺上,「過河拆橋?你當真想見你在跟前麼?身為貴妃,父親犯此大罪,牽連皇室體面,朕恨不得、」皇帝越說越動怒,忽然意識到失態,壓住了心氣,眼睛又瞥向跪在足邊的於心然,「待幾日後元旦祭祀一過,你就滾回幽州去。」
何必將話說得這麼難聽,於心然垂著眼睫甚是委屈,「臣妾遵旨。」叩謝完也不欲再在書房內停留。
夜裡她睡在芙蓉軒輾轉反側,明明得償所願,心裡卻比之前愈加浮躁。
「一喜?」忽然覺得口渴,撐著床榻起身喚了聲。
今夜輪到一喜在外守夜,怎麼又不見她人。
只能起身自行倒水,未料到連案上的水壺裡都是空的,這些小宮人是想著她要被幽禁在行宮再無出頭之路,才如此怠慢她麼!
於心然披了衣裳推門出去,先去一喜單獨的房中找她,看看這小丫頭到底在做什麼,走到門外見房內已經熄燈,是直接睡下了麼?
帶著幾分疑慮要推門進去,才剛伸手,大門竟然從內被推開,一喜倉換間跌了出來,滾到她足下。
「你、」正要開口詢問,卻見另外一人從房中追了出來。竟、竟然是個太監?!他們、他們這是在、於心然驟然睜大雙眸,後退了幾步。
「娘娘救救奴婢。他要殺奴婢!」一喜見了她之後露出驚喜神色,立即爬起捉住她的袖子躲到於心然身後。
lk 徐雁秋趕忙上來行禮,「貴妃娘娘,娘娘身子可安好?」
「已經無礙,多謝你。」於心然在心裡真將徐雁秋當妹夫看待,妹妹在成親前幾日香消玉殞,她既希望徐雁秋別忘記妹妹,又覺得這想法過於自私,他將來還是要娶妻生子。
「臣方才向皇上告假,回去祭拜父母。」徐雁秋明白貴妃已經知曉自己的身世,言辭間也不再隱瞞。
「你為你父母報仇平反,算得大孝子,多保重。」於心然說完要往御書房去。
徐雁秋卻擋在她面前,「聽聞皇上罰娘娘年後去幽州。」
「不錯。」
「臣等年後交接完都察院之事,也要回江南出任巡撫。若以後得空,臣再去、」
如此一來天南地北,怕是再難見面,「你年少有為、」
「娘娘,皇上傳您即刻進書房覲見。」大太監自書房出來,打斷了兩人交談。
皇帝向來不喜她同徐雁秋來往,便不再說下去,「本宮再過幾日便回幽州,就此別過。」言畢點頭示意後就翩然轉身跨入御書房。
大門立即隔絕了殿內殿外。
皇帝並未在忙政務,靠坐在龍椅上若有所思,見她進來才恍若回過神,「有那麼多話要說麼?」
啊?於心然不解,只能猜測皇帝嫌她來御書房打擾到他了,她絕對不多說,只說幾句就走!
「你同徐雁秋有那麼多話要說麼?說的都是什麼?」皇帝重複一遍,意思明確。
才反應過來以皇帝說的是徐雁秋,只咕噥一句,「臣妾只是同他道個別罷了。」
「是該好好道別。」皇帝面上神色恢復自然,隨手從案上抽了本摺子翻看起來,說話的語氣也變得漫不經心起來,「他年後便要回江南出任巡撫,往後貴妃同你這位妹夫怕是再無見面機會了。」
於心然走到御案邊上,不願再去揣測皇帝為何這麼同她說話,壓下心中所有的不滿,好聲好氣道,「臣妾有一事相求。」
皇帝這才抬頭,將視線從摺子移到她身上,「是為了去幽州之事?你不想去是不是?可於家同冤案有牽連,對於你父親朕可是手下留情了。當著百官的面也不能真不罰你、如若」
她所求之事與皇帝所言正好相反,立即開口打斷,「臣妾不是這個意思......」
這些時日於心然消瘦了不少,皇帝伸手將她往自己身邊拉,語氣溫和了些,「既然貴妃開口求朕,這樣,年後你不必立即去幽州,再過些時日隨朕一道去。後宮若有人議論,你也權當做聽不見。」
皇帝怎麼老搶話!於心然提了提裙擺跪下,「臣妾想明日便啟程去幽州。」
字字句句,意思明確。相襯之下皇帝方才那番「君王寬宏大量」的言辭盡成了自作多情的笑話。
啪地一聲,皇帝合上摺子。
她手腕還被他捏著,驟然的收緊幾乎疼得她驚呼出聲,幸而下一瞬他就鬆開了她,眼神中帶著疑惑,「你是在怪朕要送你回幽州?還是怪朕沒殺了你嫡母?」
他心思深沉,在揣度人心方面尤其厲害,她只說了一句話,皇帝便已經想遠了。
「臣妾萬萬不敢,臣妾只是、只是不願再留在皇宮。」一方面她不願再礙著皇帝和謝清,一方面妹妹的死日日折磨得她心傷不已,只能寄希望於離開京城,看看能否從這種絕望情緒中解脫片刻。
不願留在皇宮,對皇宮裡的人也再無留戀,皇帝又想到徐雁秋方才告假回去祭拜父母,這女人緊接著就來說要走,全然不將他放在心上......
見皇帝沉思片刻,她哪裡猜得到君王此刻的心思,他一直趕她去幽州,現下自己主動開口,皇帝不該立即准許麼。
須臾,皇帝回過神,像是下了什麼決心般眼神也冷下來,又很快將視線移左手拿著的奏摺上,「過河拆橋?你當真想見你在跟前麼?身為貴妃,父親犯此大罪,牽連皇室體面,朕恨不得、」皇帝越說越動怒,忽然意識到失態,壓住了心氣,眼睛又瞥向跪在足邊的於心然,「待幾日後元旦祭祀一過,你就滾回幽州去。」
何必將話說得這麼難聽,於心然垂著眼睫甚是委屈,「臣妾遵旨。」叩謝完也不欲再在書房內停留。
夜裡她睡在芙蓉軒輾轉反側,明明得償所願,心裡卻比之前愈加浮躁。
「一喜?」忽然覺得口渴,撐著床榻起身喚了聲。
今夜輪到一喜在外守夜,怎麼又不見她人。
只能起身自行倒水,未料到連案上的水壺裡都是空的,這些小宮人是想著她要被幽禁在行宮再無出頭之路,才如此怠慢她麼!
於心然披了衣裳推門出去,先去一喜單獨的房中找她,看看這小丫頭到底在做什麼,走到門外見房內已經熄燈,是直接睡下了麼?
帶著幾分疑慮要推門進去,才剛伸手,大門竟然從內被推開,一喜倉換間跌了出來,滾到她足下。
「你、」正要開口詢問,卻見另外一人從房中追了出來。竟、竟然是個太監?!他們、他們這是在、於心然驟然睜大雙眸,後退了幾步。
「娘娘救救奴婢。他要殺奴婢!」一喜見了她之後露出驚喜神色,立即爬起捉住她的袖子躲到於心然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