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於是, 隔壁的我也說, 「還是講完再走吧。」幾帳的那一邊, 送來很片片唏噓,有一個女房對那式內侍說,「隔壁也有人在聽著, 乾脆再說得快一點。」
那個內侍不管怎麼說,都不首肯。零碎的人聲里,僧都也到了這裡來。在別人看來雖然給弄得很難看, 最後還是回去了。
我心裡多少還是有點遺恨,哪怕再留下來一會兒也好呢。那個故事裡的小姐後來到底怎麼樣了,也實在很想知道。那些明知結局卻不肯說完的人,簡直跟去過一回兒妻子家裡,便再也不來往的男人沒什麼區別。
因為心裡一直想著這件事,到底是有些靈驗的吧。今日清晨有個紅衣的使者到紅梅殿說,有要緊的東西交給我。
將那封厚厚的信紙解開來一看,竟然是積善寺那天未竟之書。這下我實在是很羞愧了。心想若有什麼適宜的時候,也要重重地對她酬謝。
將那個故事整個地看完,卻覺得上下也銜接不起來。難道是給錯故事了嗎?本來還期待那位小姐會有一個好的了局吧,終究是死去了。心裡一面無法釋懷,另一面又對這個故事很欲罷不能,乾脆將記在心裡的上半部分寫下來,日後聊以己慰。
故事的前半部分:
古時候,有一個頂頂高貴的人,是一名武將大臣。他與另外一個頂頂高貴的文臣時常因為政務上的分歧,而發生爭執。兩個人互相厭惡,誰也不給誰面子。不可開交的時候,甚至要把腰間的武器□□,在朝堂上面刀劍相向。按這樣子看這兩人的關係,若有一天誰把誰殺死了,也是絲毫不用奇怪的事。
有一天,原本非常賢德的那個皇帝死了。踐祚的那個新的皇帝,乃是文臣的女婿。事無大小,都偏向文臣。文臣為討好那個皇帝,將外國的寶物與書冊求來獻上去。皇帝十分歡喜。
因此上行下效,朝中興起效仿外國學說的流行。一時間,達官貴人以學習外國經典,崇拜外國宗教為榮。更加卑微的地下人,以此為信奉的,還要數不勝數。然而與文臣不對付的那名武將,極力反對這樁事情。處處斥責文臣的不妥票之處。因為他厭惡文臣,不僅在皇親國戚的面前,大肆宣揚外國學派的弊端。又在朝下教訓文臣的黨羽。文臣更加怨恨他。
武將的一個手下,與前朝的一個壞皇子串通一氣,妄圖侵犯為前朝皇帝守喪的太后。此事教文臣大為震動,新皇帝聽說也命令文臣,「去把那個武將的手下殺死。」這麼說了。文臣便安排了人手,乘武將手下酣睡之際,將其斬殺。並且召集群臣,打算消滅武將一門。
有風聲傳到武將的耳朵里,那個武將自然不能坐以待斃。他在皇宮裡匱乏親信,於是連忙趕往自己的領地河內國,糾集部隊與文臣對抗。文臣心想,雖然給他逃了回去,沒有在京城裡將其正法。可這個武將平日素來暴虐跋扈,對上對下都已離心離德,並沒有什麼可怕之處。此外,支持這名武將之人,還有一名較先帝更為賢德的皇子。這名有德的皇子名為若玉,在朝中頗有口碑。於是文臣也沒有後顧之憂了。
文臣統領京城的部隊,與那名若玉皇子一起行軍至河內。河內武將的部隊也早已恭候他們多時。於是就這樣,兩軍在餌香川原交戰。然而武將大臣原本因軍事起家,部隊兵強馬壯。武將大臣則親自帶隊出征,一馬票先用弓箭射中文臣盔甲的一耳。文臣與若玉皇子的軍隊因此驚恐萬狀,潰不成軍。
這名武將雖然是個錙銖必較、咄咄逼人的武夫。可也有有所柔情的地方。原來在河內的家中,有一個年紀尚幼的女兒。這個最小的女兒剛剛結髻著裳,就遇上如此變故。武將心裡便對她更為憐惜,儘管還是在打仗期間,仍就請來周遭德高望重的大名的家臣,給這個女兒起名。
這個女孩子尚未成年之際,仿佛還像嫩瓜一般可愛,一夜過去,竟然好像突然長大,成了一個閉月羞花,亭亭玉立的淑女。猶似天宮下駐到人間一般,屋裡也因她溢滿光輝。家臣便給她取名為梵天姬。
梵天姬待字閨中,卻聽聞父親正在與朝廷對抗,與京城的軍隊大戰三天三夜的事。起先武將的軍隊勢如破竹。於是京城那邊祈禱做法,用心虔誠,真的得到了神明的幫助,在今天早上反敗為勝。這個梵天姬是個冰雪聰明的女子,她心裡記掛父親,便拿上一把剪刀,悄悄潛入敵方的軍營里去。正在途中,卻給人抓住,正要就地處罰。幸好遇上了那名若玉皇子。若玉皇子將火把拿到梵天姬的面前,火光映著梵天姬的臉龐。大家為她的美貌驚愕不已,連挾持梵天姬的那個軍人,自己鬆開了手也沒察覺。
這個時候,那個才貌兼備的若玉皇子問道,「你打哪裡來,要找什麼人?」不料梵天姬拿著剪刀,正往若玉皇子的身上刺去。原來梵天姬擔心父親的安危,妄圖潛入敵軍軍營,奪下首領的性命,以此來一擊制敵。可這名若玉皇子,卻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並沒有為梵天姬刺中要害。他將梵天姬放回家去,並且告誡她不要再來。
就在第二天,若玉皇子的一個手下里,有個百步穿楊的能者,這天好不容易趕到了河內國。只用一箭射入一馬票先的武將的腦門。武將票場一命嗚呼。武將的家臣與部下見大勢已去,即刻掉頭回去,四散逃亡。
文臣的家臣與朝中各族乘勝追擊,將武將的家眷趕盡殺絕。並闖入武將的宮殿,翻箱倒櫃,竭盡所能搜刮金銀玉器。這時候,跟著京都的部隊一起前來的壞皇子發現了閨房中的梵天姬,他見到梵天姬的容顏,喜不自禁,脅迫著她來到文臣的面前,讓文臣主持他們的婚禮。
那個內侍不管怎麼說,都不首肯。零碎的人聲里,僧都也到了這裡來。在別人看來雖然給弄得很難看, 最後還是回去了。
我心裡多少還是有點遺恨,哪怕再留下來一會兒也好呢。那個故事裡的小姐後來到底怎麼樣了,也實在很想知道。那些明知結局卻不肯說完的人,簡直跟去過一回兒妻子家裡,便再也不來往的男人沒什麼區別。
因為心裡一直想著這件事,到底是有些靈驗的吧。今日清晨有個紅衣的使者到紅梅殿說,有要緊的東西交給我。
將那封厚厚的信紙解開來一看,竟然是積善寺那天未竟之書。這下我實在是很羞愧了。心想若有什麼適宜的時候,也要重重地對她酬謝。
將那個故事整個地看完,卻覺得上下也銜接不起來。難道是給錯故事了嗎?本來還期待那位小姐會有一個好的了局吧,終究是死去了。心裡一面無法釋懷,另一面又對這個故事很欲罷不能,乾脆將記在心裡的上半部分寫下來,日後聊以己慰。
故事的前半部分:
古時候,有一個頂頂高貴的人,是一名武將大臣。他與另外一個頂頂高貴的文臣時常因為政務上的分歧,而發生爭執。兩個人互相厭惡,誰也不給誰面子。不可開交的時候,甚至要把腰間的武器□□,在朝堂上面刀劍相向。按這樣子看這兩人的關係,若有一天誰把誰殺死了,也是絲毫不用奇怪的事。
有一天,原本非常賢德的那個皇帝死了。踐祚的那個新的皇帝,乃是文臣的女婿。事無大小,都偏向文臣。文臣為討好那個皇帝,將外國的寶物與書冊求來獻上去。皇帝十分歡喜。
因此上行下效,朝中興起效仿外國學說的流行。一時間,達官貴人以學習外國經典,崇拜外國宗教為榮。更加卑微的地下人,以此為信奉的,還要數不勝數。然而與文臣不對付的那名武將,極力反對這樁事情。處處斥責文臣的不妥票之處。因為他厭惡文臣,不僅在皇親國戚的面前,大肆宣揚外國學派的弊端。又在朝下教訓文臣的黨羽。文臣更加怨恨他。
武將的一個手下,與前朝的一個壞皇子串通一氣,妄圖侵犯為前朝皇帝守喪的太后。此事教文臣大為震動,新皇帝聽說也命令文臣,「去把那個武將的手下殺死。」這麼說了。文臣便安排了人手,乘武將手下酣睡之際,將其斬殺。並且召集群臣,打算消滅武將一門。
有風聲傳到武將的耳朵里,那個武將自然不能坐以待斃。他在皇宮裡匱乏親信,於是連忙趕往自己的領地河內國,糾集部隊與文臣對抗。文臣心想,雖然給他逃了回去,沒有在京城裡將其正法。可這個武將平日素來暴虐跋扈,對上對下都已離心離德,並沒有什麼可怕之處。此外,支持這名武將之人,還有一名較先帝更為賢德的皇子。這名有德的皇子名為若玉,在朝中頗有口碑。於是文臣也沒有後顧之憂了。
文臣統領京城的部隊,與那名若玉皇子一起行軍至河內。河內武將的部隊也早已恭候他們多時。於是就這樣,兩軍在餌香川原交戰。然而武將大臣原本因軍事起家,部隊兵強馬壯。武將大臣則親自帶隊出征,一馬票先用弓箭射中文臣盔甲的一耳。文臣與若玉皇子的軍隊因此驚恐萬狀,潰不成軍。
這名武將雖然是個錙銖必較、咄咄逼人的武夫。可也有有所柔情的地方。原來在河內的家中,有一個年紀尚幼的女兒。這個最小的女兒剛剛結髻著裳,就遇上如此變故。武將心裡便對她更為憐惜,儘管還是在打仗期間,仍就請來周遭德高望重的大名的家臣,給這個女兒起名。
這個女孩子尚未成年之際,仿佛還像嫩瓜一般可愛,一夜過去,竟然好像突然長大,成了一個閉月羞花,亭亭玉立的淑女。猶似天宮下駐到人間一般,屋裡也因她溢滿光輝。家臣便給她取名為梵天姬。
梵天姬待字閨中,卻聽聞父親正在與朝廷對抗,與京城的軍隊大戰三天三夜的事。起先武將的軍隊勢如破竹。於是京城那邊祈禱做法,用心虔誠,真的得到了神明的幫助,在今天早上反敗為勝。這個梵天姬是個冰雪聰明的女子,她心裡記掛父親,便拿上一把剪刀,悄悄潛入敵方的軍營里去。正在途中,卻給人抓住,正要就地處罰。幸好遇上了那名若玉皇子。若玉皇子將火把拿到梵天姬的面前,火光映著梵天姬的臉龐。大家為她的美貌驚愕不已,連挾持梵天姬的那個軍人,自己鬆開了手也沒察覺。
這個時候,那個才貌兼備的若玉皇子問道,「你打哪裡來,要找什麼人?」不料梵天姬拿著剪刀,正往若玉皇子的身上刺去。原來梵天姬擔心父親的安危,妄圖潛入敵軍軍營,奪下首領的性命,以此來一擊制敵。可這名若玉皇子,卻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並沒有為梵天姬刺中要害。他將梵天姬放回家去,並且告誡她不要再來。
就在第二天,若玉皇子的一個手下里,有個百步穿楊的能者,這天好不容易趕到了河內國。只用一箭射入一馬票先的武將的腦門。武將票場一命嗚呼。武將的家臣與部下見大勢已去,即刻掉頭回去,四散逃亡。
文臣的家臣與朝中各族乘勝追擊,將武將的家眷趕盡殺絕。並闖入武將的宮殿,翻箱倒櫃,竭盡所能搜刮金銀玉器。這時候,跟著京都的部隊一起前來的壞皇子發現了閨房中的梵天姬,他見到梵天姬的容顏,喜不自禁,脅迫著她來到文臣的面前,讓文臣主持他們的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