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頁
問題是,皇帝不是太上皇,換成太上皇會和稀泥,而皇帝。他從一開始默許那些傢伙攻擊妙玉派系的官員固然有維護太子正統的含義在裡面,可實際上,皇帝已經看到了未來,而且,他也好奇自己的朝堂上真正廉潔的人有幾個。
結果很慘烈,首先就是政事堂,直接癱瘓。六位宰相,只有一位倖免。因為這傢伙的家族從前朝起就是世家大族,到了本朝更是祖孫為相,想不有錢都不行。
貪污的最多的,竟然貪了足足四十六萬兩黃金!
皇帝暴怒!
其實他早有心理準備,在他看來,他的宰相們每人貪污十餘萬兩銀子,他雖然生氣,卻也能接受。但是四十六萬兩黃金!
皇帝直接要求徹查。
接下來癱瘓的便是六部。其中吏部尚書也不少,寒門出身,寒窗苦讀十二年,一句高中,雞犬升天。不止他家中搜出了兩百多萬兩現銀,就連他的家中,也由從前的斷齏畫粥變成了半城!半座州府的土地都是他的!
這個更狠。
如果說黃金白銀只是戳中了皇帝的一樁心病的話,那麼土地之事便是另外一樁心病,也是歷代王朝的大忌。
可以說,如果不是太上皇及時出面,皇帝恐怕會把滿朝文武都砍了。
最後,政事堂只留了一位,其餘的全部的全部被抄家。六部尚書也一樣。
為了防止朝廷運轉出問題,皇帝沒有往下細究,但是,這件事意義深遠,因為在接下來的萬壽節這天,朝堂上一半的官員都穿上了打了補丁的朝服,以示廉潔。
皇帝氣得夠嗆。
各個貪污受賄不差錢的主,穿成這樣噁心誰?
可是表面上,皇帝還要大度地表示,事情都過去了,然後又給百官加薪。
第132章
太上皇雖然出面壓住了場面, 但是他又病了。
非常嚴重。
當年太上皇禪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中風後手抖,無法正常批閱奏摺,這才退位。即便這些年精心保養著, 可人的年紀到了, 有些事兒根本就避不過。
之前的不好就是再度中風, 如今又來了一場, 直接就昏迷不醒。
朝中的氣氛立刻變得空前嚴肅。
不是沒有鬧騰,說太上皇是被皇帝氣的,可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傻子, 這種事兒放在誰家, 都是受不了的:拿國家比家庭、拿君王比家主的話, 那麼那些大臣們就是大宅門裡常見的管事, 管事們貪污納賄, 其實就是上下聯手把主家的財帛往自己家搬。
別說是太上皇, 就是換成尋常人家的老太爺, 知道自家養著這麼一群碩鼠都會受不了, 更別說之前的廉政之舉已經鬧得風生水起。
很快,太上皇合上了眼, 太上皇后終於能被尊為皇太后了, 朝廷新一輪的廉政又開始了。
因為不進行廉政不行, 因為現在皇帝不高舉廉政大旗, 那麼皇帝氣死太上皇的不孝之名就會在朝野上下泛濫。
為了自己的名聲, 也為了帝國的凝聚力, 皇帝必須繼續廉政。
繼政事堂之後,六部迎來了第二波清洗,誠然, 六部也有很多清廉的官吏,但是上層官員,從侍郎到各部郎中各部堂官,還真沒有幾個是乾淨的。
更別說刑部和大理寺、京兆府,這背後的人命和財帛的糾葛就別提了。
對於大理寺和京兆府來說,皇帝再度查刑部的時候,他們就覺得不好,只是他們本身就是負責刑獄的衙門,而京中參與包攬訴訟的官宦女眷還真不少,勛貴之家比比皆是,高官之家的女眷知法犯法的也不少。
不久之後,太子就發現,朝堂上換了許多面孔,而消失的很多人七成是太子的支持者。
太子很不舒服。他覺得自己被針對了。
妙玉卻混不在意。
因為她問心無愧。
而皇帝這邊顯然也發現了不對勁,他開始出手扶持太子。
為此,妙玉的鐵桿屬官憂心忡忡。而公主府出來的賈璉也是憂心忡忡。
王熙鳳得知丈夫的為難,十分納悶:「我當二爺在猶豫些什麼呢!我們娘娘可不是那邊娘娘能比的。那邊的娘娘無兒無女,我們娘娘卻是太子之母!二爺還用遲疑嗎?」
就連上頭的邢夫人聽說,也連連點頭。
她也是這麼認為的。
賈璉道:「太太有所不知。我們娘娘,我是說,妹妹雖然是太子生母,可在宮裡並不得寵。雖然看著還體面,該少的都少不了,可終不過是借腹生子的肚子罷了。」
賈璉是深有體會。
雖然邢夫人王熙鳳洋洋得意,但是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這幾個外甥,與其說是他的外甥,還不如說是皇后娘家的外甥,看太子待承恩公府和他們賈家,他難道還不知?只要有皇后娘娘、有承恩公府在,他們賈家就只能靠邊站。
這是規矩。
太子跟皇后娘娘的情分,跟承恩公府的情分,哪一個是賈家能比的?
要賈璉說,太子跟他們家,一句血緣無法分割,實在是太過淺薄。更重要的是,因為是公主府出來的官員,賈璉很擔心會被太子一系的人做了猴子。
王熙鳳聽說,也嚇了一大跳。
她道:「那依二爺的意思,我們是跟著公主殿下?」
賈璉沒有說話。
他很清楚,這是現在和未來的區別。太子是未來,將來當今皇帝百年之後太子繼位,作為太子的生母和母族,賈迎春的好處是少不了的,賈家的好處也是不會少的。
結果很慘烈,首先就是政事堂,直接癱瘓。六位宰相,只有一位倖免。因為這傢伙的家族從前朝起就是世家大族,到了本朝更是祖孫為相,想不有錢都不行。
貪污的最多的,竟然貪了足足四十六萬兩黃金!
皇帝暴怒!
其實他早有心理準備,在他看來,他的宰相們每人貪污十餘萬兩銀子,他雖然生氣,卻也能接受。但是四十六萬兩黃金!
皇帝直接要求徹查。
接下來癱瘓的便是六部。其中吏部尚書也不少,寒門出身,寒窗苦讀十二年,一句高中,雞犬升天。不止他家中搜出了兩百多萬兩現銀,就連他的家中,也由從前的斷齏畫粥變成了半城!半座州府的土地都是他的!
這個更狠。
如果說黃金白銀只是戳中了皇帝的一樁心病的話,那麼土地之事便是另外一樁心病,也是歷代王朝的大忌。
可以說,如果不是太上皇及時出面,皇帝恐怕會把滿朝文武都砍了。
最後,政事堂只留了一位,其餘的全部的全部被抄家。六部尚書也一樣。
為了防止朝廷運轉出問題,皇帝沒有往下細究,但是,這件事意義深遠,因為在接下來的萬壽節這天,朝堂上一半的官員都穿上了打了補丁的朝服,以示廉潔。
皇帝氣得夠嗆。
各個貪污受賄不差錢的主,穿成這樣噁心誰?
可是表面上,皇帝還要大度地表示,事情都過去了,然後又給百官加薪。
第132章
太上皇雖然出面壓住了場面, 但是他又病了。
非常嚴重。
當年太上皇禪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中風後手抖,無法正常批閱奏摺,這才退位。即便這些年精心保養著, 可人的年紀到了, 有些事兒根本就避不過。
之前的不好就是再度中風, 如今又來了一場, 直接就昏迷不醒。
朝中的氣氛立刻變得空前嚴肅。
不是沒有鬧騰,說太上皇是被皇帝氣的,可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傻子, 這種事兒放在誰家, 都是受不了的:拿國家比家庭、拿君王比家主的話, 那麼那些大臣們就是大宅門裡常見的管事, 管事們貪污納賄, 其實就是上下聯手把主家的財帛往自己家搬。
別說是太上皇, 就是換成尋常人家的老太爺, 知道自家養著這麼一群碩鼠都會受不了, 更別說之前的廉政之舉已經鬧得風生水起。
很快,太上皇合上了眼, 太上皇后終於能被尊為皇太后了, 朝廷新一輪的廉政又開始了。
因為不進行廉政不行, 因為現在皇帝不高舉廉政大旗, 那麼皇帝氣死太上皇的不孝之名就會在朝野上下泛濫。
為了自己的名聲, 也為了帝國的凝聚力, 皇帝必須繼續廉政。
繼政事堂之後,六部迎來了第二波清洗,誠然, 六部也有很多清廉的官吏,但是上層官員,從侍郎到各部郎中各部堂官,還真沒有幾個是乾淨的。
更別說刑部和大理寺、京兆府,這背後的人命和財帛的糾葛就別提了。
對於大理寺和京兆府來說,皇帝再度查刑部的時候,他們就覺得不好,只是他們本身就是負責刑獄的衙門,而京中參與包攬訴訟的官宦女眷還真不少,勛貴之家比比皆是,高官之家的女眷知法犯法的也不少。
不久之後,太子就發現,朝堂上換了許多面孔,而消失的很多人七成是太子的支持者。
太子很不舒服。他覺得自己被針對了。
妙玉卻混不在意。
因為她問心無愧。
而皇帝這邊顯然也發現了不對勁,他開始出手扶持太子。
為此,妙玉的鐵桿屬官憂心忡忡。而公主府出來的賈璉也是憂心忡忡。
王熙鳳得知丈夫的為難,十分納悶:「我當二爺在猶豫些什麼呢!我們娘娘可不是那邊娘娘能比的。那邊的娘娘無兒無女,我們娘娘卻是太子之母!二爺還用遲疑嗎?」
就連上頭的邢夫人聽說,也連連點頭。
她也是這麼認為的。
賈璉道:「太太有所不知。我們娘娘,我是說,妹妹雖然是太子生母,可在宮裡並不得寵。雖然看著還體面,該少的都少不了,可終不過是借腹生子的肚子罷了。」
賈璉是深有體會。
雖然邢夫人王熙鳳洋洋得意,但是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這幾個外甥,與其說是他的外甥,還不如說是皇后娘家的外甥,看太子待承恩公府和他們賈家,他難道還不知?只要有皇后娘娘、有承恩公府在,他們賈家就只能靠邊站。
這是規矩。
太子跟皇后娘娘的情分,跟承恩公府的情分,哪一個是賈家能比的?
要賈璉說,太子跟他們家,一句血緣無法分割,實在是太過淺薄。更重要的是,因為是公主府出來的官員,賈璉很擔心會被太子一系的人做了猴子。
王熙鳳聽說,也嚇了一大跳。
她道:「那依二爺的意思,我們是跟著公主殿下?」
賈璉沒有說話。
他很清楚,這是現在和未來的區別。太子是未來,將來當今皇帝百年之後太子繼位,作為太子的生母和母族,賈迎春的好處是少不了的,賈家的好處也是不會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