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頁
太子雖不在京中,可四阿哥在,九阿哥在,有他們在,太子根本就不可能失勢。
而康熙呢,原本是想著在處置完八阿哥的事情之後再來處置太子與石家勾結的問題,可當他騰出手來想要處置時卻發現,他好像沒法下手了。
不是說不能處置,而是若按照康熙之前的想法去處置的話,只怕是會引起一些不好的後果和動盪來。
現如今朝堂之上已經無人可以壓制胤礽,康熙若當真處置了石家,那麼,胤礽為了護著石家,必然要與康熙分庭抗禮對抗到底,這就是康熙最為忌憚的了。
現如今的胤礽手中的勢力不小,他是地位穩固的皇太子,康熙心有忌憚,投鼠忌器,根本就不願意也不能與胤礽撕破臉。
康熙這一生還真是難得有這樣束手束腳難以決斷的時候,這件事就這麼擱置下來了。
他不能處置石家,他也知道如今因八阿哥之事朝堂有些動盪,最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石家這件事就這樣不了了之是最好的。
可康熙又不肯就這麼妥協讓步,也不肯接胤礽回京,局面就這樣僵持起來了。
石家可以不處置先擱置,但胤礽他也不願意接回京城,康熙想等,想等他自己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來,既能壓制胤礽,又能解決眼前的困境,最要緊的是,他需要掌控胤礽的方法,如若做不到這一點,他將無法安心。
作為最了解自己阿瑪的人,胤礽深知康熙依賴制衡之術,如今這樣的局面,他也瞧出來了,他的這位皇阿瑪是缺乏安全感了,所以才遲遲不將他接回京城去。
但如今的胤礽已是今非昔比了,他布局到了這個關頭,又豈是康熙說不接就不接的呢?
他不但要回京城去,還要大大方方的被接回去。
他讓李元福派人給四阿哥和九阿哥傳話:「給老四還有老九捎話,就說皇阿瑪這是心裡沒底了,告訴他們,讓他們尋個機會製造點事端告訴皇阿瑪,現如今不是皇阿瑪可以決斷做主的時候了,爺想要回京城去,他是攔不住的。他怕撕破臉,我可不怕。」
他蟄伏三年,已經到了綻放光芒大放光彩的時候了。
他要火力全開,誰也攔不住他。
消息傳到京城,四阿哥決定在京城製造事端,九阿哥閒不住,想著江南是他們的勢力範圍,便寫信與觀音保商量,決定在江南製造事端,按照胤礽的安排,給康熙施加壓力,逼康熙接胤礽回京。
四個月後,康熙四十二年三月,四阿哥等待已久的時機終於到了。
八阿哥出事後,良妃日夜都為八阿哥心焦心痛,良妃的身子本來就不是很好,像這樣為兒子心焦憂慮幾個月後,良妃就病重了。
正巧在康熙趁著自己身體好些了,啟程往熱河巡視散心春獵的時候,良妃就去世了。
康熙對衛氏沒有什麼深厚的感情,因為八阿哥出眾而冊封衛氏為良妃,如今因為八阿哥的事情也厭惡了良妃,良妃去世,康熙反應也比較冷淡,只令禮部全權處理良妃喪儀之事。
因想著八阿哥與良妃母子一場,康熙還是允准八阿哥去良妃陵前祭奠進香的。
彼時,八阿哥因為在府中被拘幾個月了,他也是心重焦慮的人,又是驟然從天堂跌進地獄,這人也是病了兩個多月了,再加上生母去世這麼一打擊,八阿哥的病就越發嚴重了。
等到康熙的旨意時,八阿哥是拖著病體去給自己生母祭奠進香的。
八阿哥除了被拘之外,並沒有什麼太嚴重的處置,他連爵位都沒降,這讓八阿哥的心裡總是存了那麼一絲絲的希望,覺得自己若能再討得康熙的歡心,就能東山再起再度翻身。
八阿哥自己是不曉得康熙因為這幾個月都病著,只處置了佟國維等人就沒顧得上處置他,因為康熙是顧念舊情的,就想著弄個東西來討好康熙。
他想著康熙如今在熱河春獵,便吩咐自己的貼身太監尋來兩隻極矯健的海東青送往熱河,以示自己對康熙的孝心。
而四阿哥得知這個消息後,就知道動手的時機來了。
送海東青的太監被四阿哥買通了,四阿哥派人將兩隻矯健的海東青換成了兩隻暮年垂死的海東青,然後再讓八阿哥的太監將海東青送往康熙處。
康熙看到八阿哥送來兩隻垂死的海東青,自是大怒,重重斥責了送海東青的兩個太監,這兩個太監被四阿哥買通了,四阿哥給了他們一大筆銀子,並替這兩個太監照顧家人,兩個太監知道自己必死,看在銀錢的份上,還真就在康熙斥責之後自盡了。
康熙此時已然大怒,根本顧及不到這兩個太監的存在,他在盛怒之下下旨,重重斥責了八阿哥一頓後,褫奪了八阿哥的爵位,並令停八阿哥府上俸銀俸米一年,不再管八阿哥的死活了。
八阿哥經此打擊,徹底萎靡,不但病情更重,還更不願意見人了,在府上躺著也沒人去管,更沒太醫查看,八福晉哭得什麼似的,回娘家求救也沒人敢搭理,最後還是留守在宮裡的十四阿哥看不過眼,悄悄避人在外頭替八阿哥請了大夫給他瞧病,又偷偷留了些銀子給八福晉,讓八福晉好拿著這些銀子暫且度日。
京城已然事發,九阿哥同觀音保籌劃的江南事件也爆發了。
江南文人士子們寫了萬民請願書遞到京中,要求皇上給皇太子一個公道,甚至質問康熙,一個如此賢明通達的皇太子,明明是遭人陷害,為何要被關在德州?為何不將皇太子接回京城?
而康熙呢,原本是想著在處置完八阿哥的事情之後再來處置太子與石家勾結的問題,可當他騰出手來想要處置時卻發現,他好像沒法下手了。
不是說不能處置,而是若按照康熙之前的想法去處置的話,只怕是會引起一些不好的後果和動盪來。
現如今朝堂之上已經無人可以壓制胤礽,康熙若當真處置了石家,那麼,胤礽為了護著石家,必然要與康熙分庭抗禮對抗到底,這就是康熙最為忌憚的了。
現如今的胤礽手中的勢力不小,他是地位穩固的皇太子,康熙心有忌憚,投鼠忌器,根本就不願意也不能與胤礽撕破臉。
康熙這一生還真是難得有這樣束手束腳難以決斷的時候,這件事就這麼擱置下來了。
他不能處置石家,他也知道如今因八阿哥之事朝堂有些動盪,最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石家這件事就這樣不了了之是最好的。
可康熙又不肯就這麼妥協讓步,也不肯接胤礽回京,局面就這樣僵持起來了。
石家可以不處置先擱置,但胤礽他也不願意接回京城,康熙想等,想等他自己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來,既能壓制胤礽,又能解決眼前的困境,最要緊的是,他需要掌控胤礽的方法,如若做不到這一點,他將無法安心。
作為最了解自己阿瑪的人,胤礽深知康熙依賴制衡之術,如今這樣的局面,他也瞧出來了,他的這位皇阿瑪是缺乏安全感了,所以才遲遲不將他接回京城去。
但如今的胤礽已是今非昔比了,他布局到了這個關頭,又豈是康熙說不接就不接的呢?
他不但要回京城去,還要大大方方的被接回去。
他讓李元福派人給四阿哥和九阿哥傳話:「給老四還有老九捎話,就說皇阿瑪這是心裡沒底了,告訴他們,讓他們尋個機會製造點事端告訴皇阿瑪,現如今不是皇阿瑪可以決斷做主的時候了,爺想要回京城去,他是攔不住的。他怕撕破臉,我可不怕。」
他蟄伏三年,已經到了綻放光芒大放光彩的時候了。
他要火力全開,誰也攔不住他。
消息傳到京城,四阿哥決定在京城製造事端,九阿哥閒不住,想著江南是他們的勢力範圍,便寫信與觀音保商量,決定在江南製造事端,按照胤礽的安排,給康熙施加壓力,逼康熙接胤礽回京。
四個月後,康熙四十二年三月,四阿哥等待已久的時機終於到了。
八阿哥出事後,良妃日夜都為八阿哥心焦心痛,良妃的身子本來就不是很好,像這樣為兒子心焦憂慮幾個月後,良妃就病重了。
正巧在康熙趁著自己身體好些了,啟程往熱河巡視散心春獵的時候,良妃就去世了。
康熙對衛氏沒有什麼深厚的感情,因為八阿哥出眾而冊封衛氏為良妃,如今因為八阿哥的事情也厭惡了良妃,良妃去世,康熙反應也比較冷淡,只令禮部全權處理良妃喪儀之事。
因想著八阿哥與良妃母子一場,康熙還是允准八阿哥去良妃陵前祭奠進香的。
彼時,八阿哥因為在府中被拘幾個月了,他也是心重焦慮的人,又是驟然從天堂跌進地獄,這人也是病了兩個多月了,再加上生母去世這麼一打擊,八阿哥的病就越發嚴重了。
等到康熙的旨意時,八阿哥是拖著病體去給自己生母祭奠進香的。
八阿哥除了被拘之外,並沒有什麼太嚴重的處置,他連爵位都沒降,這讓八阿哥的心裡總是存了那麼一絲絲的希望,覺得自己若能再討得康熙的歡心,就能東山再起再度翻身。
八阿哥自己是不曉得康熙因為這幾個月都病著,只處置了佟國維等人就沒顧得上處置他,因為康熙是顧念舊情的,就想著弄個東西來討好康熙。
他想著康熙如今在熱河春獵,便吩咐自己的貼身太監尋來兩隻極矯健的海東青送往熱河,以示自己對康熙的孝心。
而四阿哥得知這個消息後,就知道動手的時機來了。
送海東青的太監被四阿哥買通了,四阿哥派人將兩隻矯健的海東青換成了兩隻暮年垂死的海東青,然後再讓八阿哥的太監將海東青送往康熙處。
康熙看到八阿哥送來兩隻垂死的海東青,自是大怒,重重斥責了送海東青的兩個太監,這兩個太監被四阿哥買通了,四阿哥給了他們一大筆銀子,並替這兩個太監照顧家人,兩個太監知道自己必死,看在銀錢的份上,還真就在康熙斥責之後自盡了。
康熙此時已然大怒,根本顧及不到這兩個太監的存在,他在盛怒之下下旨,重重斥責了八阿哥一頓後,褫奪了八阿哥的爵位,並令停八阿哥府上俸銀俸米一年,不再管八阿哥的死活了。
八阿哥經此打擊,徹底萎靡,不但病情更重,還更不願意見人了,在府上躺著也沒人去管,更沒太醫查看,八福晉哭得什麼似的,回娘家求救也沒人敢搭理,最後還是留守在宮裡的十四阿哥看不過眼,悄悄避人在外頭替八阿哥請了大夫給他瞧病,又偷偷留了些銀子給八福晉,讓八福晉好拿著這些銀子暫且度日。
京城已然事發,九阿哥同觀音保籌劃的江南事件也爆發了。
江南文人士子們寫了萬民請願書遞到京中,要求皇上給皇太子一個公道,甚至質問康熙,一個如此賢明通達的皇太子,明明是遭人陷害,為何要被關在德州?為何不將皇太子接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