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寧十六恍然明白,自己倘若一味倚仗仙人刺下的恩典,那前路便有盡頭。只有依靠自身,才有往後。

  他的仕途不算多麼順遂,但細細數來,也不曾遇到真正的煩心事。

  從一方縣令做起,到當下,也能說得上名號了。

  ……

  ……

  這一年,南疆天裂,整個碧元大陸的修士皆奔赴於此,欲要與碧元共存亡。

  寧大人自然也知道此事。可他只有肉眼凡胎,看不見傳聞之中「天裂」的光景。又只有數十年壽數,細細算來,總覺得自己捱不到傳聞之中的魔修們大舉入侵的時候。

  想著這些,寧大人心裡便生不出多少煩憂。

  他按部就班,安穩生活。每日聽著官場上同僚的議論,心裡想的,卻是待會兒著人帶口信回家,告訴夫人,晚上要吃什麼……

  過了許久,南邊又傳來消息,天裂的危機已經過去。

  此類話題沸沸揚揚,哪怕寧大人毫無打聽的意思,都被灌了許多耳朵。各類說法不一而足,有說逍遙宗那位萬歲老祖回來的,也有說南疆有一位後起之秀「楚真人」,在天裂一事之中起了頗多作用。

  寧大人聽著,心頭默默算起。年初埋下的一壇酒,到這會兒,是否能喝。

  他過了很尋常、很漫長的一生。

  貧家出身,一路升遷。到晚年時,竟是位極人臣。

  沒有人覺得寧十六可以成為他們的威脅,於是所有人都可以輕鬆地與寧大人相交。

  等到人生最後的時日,寧大人躺在病榻上,總有學生來看。

  寧大人見了幾人,再往後的,就讓家人們統統婉拒。

  夫人早在數年前就去了,好在家裡孩子們還算孝順。

  寧大人的意識昏昏沉沉。到某一日,忽而清醒過來。

  當時是初夏,天氣很好。寧大人要人打開窗子,外間有風吹來,吹去了屋子裡積鬱已久的藥氣。

  孫子又端藥過來,寧大人卻沒有去喝,而是對身前小郎說:「六郎,我有沒有和你說過。我比你還小几歲的時候,曾經遇見過仙人啊……」

  2溫如瑩

  聽到天裂的消息時,溫如瑩剛從北境離開。

  她花了好些時日,才抵達最近的城鎮。一進城,便察覺到不同尋常的氣氛。

  溫如瑩心中納罕,在心底對師弟說:「有古怪。」

  梅如故的神魂被溫養在她的識海之中,到如今,已經可以偶爾操控身體。

  聽了溫如瑩這話,梅如故贊同:「是有些不對。師姐,不妨尋人打聽?」

  溫如瑩想一想:「也好。」

  江湖之上,要說消息最靈通的地方,自然是茶館。

  溫如瑩原先還覺得,以此地氣氛,要探聽點什麼出來,恐怕殊為不易。

  她不曾想到,自己剛剛坐下,便有勤快地小二來擦桌子、問她要些什麼。

  溫如瑩摸出銀兩,放在桌上。她點了茶館裡最好的茶水,再要開口,小二已經先說:「敢問,郎君可是仙師?」

  溫如瑩一怔,頷首。

  小二笑道:「我看仙師氣度非凡,這才有此一問。」

  因方位緣故,這小二雖是凡人,但平日裡,也時常與修士打交道。

  他雖然看不出溫如瑩的師門來歷,但在溫如瑩進門的第一時間,就察覺,這恐怕是剛從雪原之上回來、對外間狀況不甚了解的修士。

  所以小二湊上來,也有賣消息的心思。

  他透出一點意味,溫如瑩心領神會。

  她披著梅如故的皮囊,笑道:「是看我氣度非凡,還是看我只點茶水?」

  小二笑道:「兩者皆有。」

  兩人說了幾句,切入正題。

  小二提及南疆之事。他已經把這話翻來覆去說了百八十次,到這會兒,該緊張的時候緊張,該嘆息的時候嘆息。

  溫如瑩聽著,面色一點點凝重。

  小二說出的那些人名,對他來說,都像是天邊雲月一樣陌生。對於魔族的可怖,小二也未有一個清晰認識。

  他所為所想,不過是多拿一點賞錢。

  不過溫如瑩的心思截然不同。

  她聽到了自己的師門,聽到了楚真人。

  等到小二離開,再往其他人身邊湊去之時,溫如瑩久久沉默。

  她喝茶,梅如故在她識海中說:「師姐,南疆雖為難,可已有諸多前輩、道友在前。你我如今,還是先去歸元。」

  溫如瑩一頓。

  梅如故:「那小二說,周真人如今便留在歸元。恰好,你我這會兒找好為你煉製新身體的所有材料。現在去,也能避人耳目。」

  溫如瑩聽到這裡,慢慢覺得,這或許的確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兩人一路往西,花了兩個月的工夫,來到歸元山門之下。

  溫如瑩是儒風弟子,此刻拿出儒風令,請人通報。待到山門大開,期間靈霧撲面而來。溫如瑩心臟「怦怦」跳動,到最後,心一橫,踏入其中。

  一切都出乎意料的順利。

  她的神魂被從梅師弟身體中剝離,周真人用她與師弟這些年中尋來的諸多靈寶,為她煉製了新的身體。

  新的身體還要適應。周真人說,他們可以在歸元宗再留些日子。

  溫如瑩聽了,先問:「真人,我師弟呢?」

  周真人說:「梅小友去後山了,是去幫我搜集靈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