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劉嫻這樣問,便讓姬卓慢慢清醒。他站起身,走到窗邊,將窗子打開。低頭一看,果真只看到幾枚腳印,卻不見人影。姬卓意識到,興許自己的妻子的確與他先前所想不同。

  他吹了片刻冷風,頭腦清醒許多。再回首,看劉氏女坐在床邊,燭台之上,火光搖曳,將劉氏女平凡無奇的面容照出幾絲嬌美。這一刻,姬卓忽而發現,原來妻子也是美的。

  姬卓因之心跳如鼓。

  他驀然邁步,回到床邊。自此,兩人徹夜而談,姬卓驚喜於妻子的聰慧敏銳。他有了其他心思,不再只把劉嫻當做鞏固勢力的工具,而是真對此女上心。

  前面喝了酒。冷風給他幾刻清醒,但月升月落間,姬卓再度醉意熏然。他開始講,自己有大抱負,終要成就一番事業。說到一半,劉嫻抬手,捂住姬卓口唇,笑一笑,說:「這話莫在家中說。」

  姬卓看著她,見劉氏女眼底的鄭重。

  他便知道:在自己與劉興之間,劉嫻選擇了夫君。

  這是常事。

  當皇帝的女兒,總不如當皇帝的妻子。

  姬卓握住妻子的手,將其從自己唇邊拿下,「我與岳父離開郝林之後,嫻娘,你可要幫我盯著郝林。」

  劉氏女抿唇一笑:「夫君信我,我自當竭盡全力。」

  這一夜,兩人未圓房。姬卓用天亮前餘下的時間,為妻子分說留守後方的諸要點:應對流民,不可一位寬容,也要強硬、有手段。他們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軍隊,而非請一堆活菩薩來。再有,這群人是因姬郎仁善而來,往後,便不再是劉家軍,而是姬家軍了。

  待真正離開,每攻下一城,姬封都要寄信回府。

  這些信件總要過劉興之手,劉興拆過幾次,看到的無非是些衣食住行上的叮囑。他好笑,覺得女婿待女兒上心。慢慢地,不再去看,也就不知道,女兒女婿開始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暗度陳倉。

  因家書往來頻繁,劉興得意於自己的決策,知道自己徹底綁住姬卓。但對另一個難得覓到的英才,他可沒有第二個女兒,將其捆住。

  劉興因之遺憾。

  好在女婿會寬慰他。

  待入夏,他們已經攻下蘭曲三城,要往首府去。

  這日晚間,翁婿二人在城主府中喝酒,話間多是往後事。劉興大為感慨,因軍隊仁名遠揚,故而他們進入新城時,並未與守城軍隊交戰,而是直接受降。同時,說起蘭曲那些心高氣傲的世家。此前,他派人與之相交,有些世家識趣,說好會私下為劉家軍提供糧草。但也有幾家,直接將劉興派去的人捆去孫澤處。

  孫澤正是郝林之戰的另一方將領,也是劉、姬翁婿二人此番東行,面對的最大敵人。

  「還有一家姓程的,」劉興粗聲說,「只會請人喝茶。」雖不會用劉興派去的人討好孫澤,但也不給劉興好處。

  姬卓失笑,緩緩說:「我倒是覺得,程家現在待父親冷淡,往後,也會待旁人冷淡。倒是那些直言要給糧草的,若是再有旁人去尋,興許也一樣大方。」

  劉興聽著,灌了一口酒,「也是。」

  談著談著,又說到秦子游。

  姬卓知道劉興在記掛什麼。認真說來,他也有此意。秦子游那師尊只讓他歷練,卻未說一定要在郝林。他當下可以當劉興親衛,可以去取敵將人頭。但往後,也一樣能這樣對付自己。

  得讓他在此紮根。

  抱著這樣念頭,平日裡,姬卓待秦子游溫和細心。那少年有什麼問題來問,他都一一與他細說。他要與秦子游亦師亦友,但這還不夠,最好再加一層姐夫與妹婿的關係。

  姬卓把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秦少俠不過十六歲,心性不定。父親若有此意,也不是難事。讓母親尋個侄女、甥女來,在家裡養上幾年,也就是了。待那女孩兒及笄,秦少俠也該加冠,到時郎才女貌,天造地設。」

  劉興聽完,「倒也不錯。」

  姬卓:「既然父親答應,那往後,我寫信回家,便告訴嫻娘此事。」

  楚慎行聽到這裡,忍俊不禁。

  秦子游正盤腿坐在一邊,左手捧一本楚慎行摹下的《歸元劍法》,右手食指、中指並在一處,佯作劍鋒,比劃招式。聽師尊發笑,他側頭看去,虛心求教:「師尊,可是我的姿勢有問題?」

  楚慎行回神,說:「無事。」

  秦子游困惑,放下劍譜,摸索下巴,端詳楚慎行。

  楚慎行咳了聲,覺得這不是什麼不能說的事,便道:「劉興和姬卓正商量著,給你找個女郎,要你與她在此成家。」

  秦子游:「……咳、咳咳!」

  他緩慢地把劍譜撿起來,繼續比劃招式,權當沒聽到楚慎行方才的話。

  至於師尊為何知道劉興與姬卓在說什麼,秦子游卻不意外。

  那日,姬卓抱著秋露白前來,打斷他和楚慎行的對話。等姬卓離開,秦子游醉酒,更是不能繼續前面話題。但待他酒醒,楚慎行就在他床邊,似沉吟。見他睜眼,便說:「我前面未告訴你,這秘境,正由我啟出。」

  秦子游:「……」

  往後,他見到三塊玉牌。

  姬頌那枚,秦子游知曉來歷。餘下兩枚,楚慎行也沒隱瞞,告訴他,自己在郢都時救了姬封一行人一命,這玉牌,算他收取的「報酬」。秦子游聽著,詫異,記起那會兒姬封還去大理寺報案,又有宋安、趙開陽率歸元弟子去城郊客棧找尋。




章節目錄